1988年9月,在甘肃兰州举行的全国散手比赛中,首次 进行设台比赛,台高0.6米、长8米、宽8米,中心有一个 醒目的太极图案,突出了武术的民族特点与风格。从此,散 手以擂台的形式进行比赛被确定下来。1989年4月,首届全国散手教练员培训班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练员共59人参加了培训。同年10月, 在江西宜春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手正式比赛,即全国武术散 手擂台赛。这次比赛正式采用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并且 散手被正式批准为竞赛项目,这是武术散手发展史上的一个 转折点,标志着武术散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0年,为了鼓励散手运动员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运动 技术水平,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武术散手运动员技术等 级标准》。1991年,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分成上半年举行团体赛, 下半年举行个人赛。从这一年起,产生了新的竞赛机制。1993年8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散手 首次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并设男子团体1枚金牌。1994年8月,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 办的“94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在广州摆擂决战,诞生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武状元 陈超。从此, 开始了武术散手商业性比赛的探索。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在上海举行。原国 家体委对此次全运会竞赛项目进行了调整,武术是此次全国 运动会惟一被保留的非奥运会项目,共设金牌15块,其中散 手项目由七运会的1枚金牌升为3枚金牌。1999年,为使武术散手进一步规范化,突出民族特色,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决定,将散手正式更名,统一称 为“散打”。同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 赛中,正式脱掉了护头、护胸、护腿、护脚等护具,只保留 了护裆、护齿和拳套,这是武术散打史上护具从全式护具到 点式护具的一次重大改革。2000年,经过充分的酝酿,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北京 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 北京正式开赛,这是中国散打进行的迄今为止最有力度的职 业化改革,是赛期最长、影响力最广的赛事,逐渐形成了一 个品牌。2001年8月,第九届全运会在广东南海举行,武术散打 的金牌增设到6枚。2002年6月,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在大连举行。来自全 国40个单位的38支男队和24支女队近600名选手参加了比 赛,这次比赛首次增设了女子项目,使武术散打项目在设置 上更加完善。2003年9月,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男子赛区)在河南 郑州举行,共有42个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经过两天的激 烈争夺,11个级别的冠军各归其主。因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 性很高,比赛门票价格高达百元。2004年5月,在福建省体育中心举行的全国男子武术散
打锦标赛(团体)中,首次采用了新规则,即2004年版的《武 术散打竞赛规则》,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了裁判的可 操作性。竞技散打呈现出了群雄争霸的局面。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女子散打锦标赛。经过 为期4天的激烈比赛,6个级别的冠军都名花有主,其中上 海队荣获团体第一名。2004年12月,首届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总决赛在福建 泉州举行,总奖金高达30万元,无差别级冠军杨晓靖获2004 年度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联赛武状元。200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了 又一全新赛事,即全国武术散打南北明星对抗赛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次比赛是中国武术散打界近期最具规模的顶极赛 事,也是2004年度的压轴贺岁大赛。2005年4月28日至30 H,第十届全运会女子散打预赛 在河南郑州举行。2005年5月11日至15日,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散打预赛 在陕西西安举行。2005年10:月,第十届全运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武术共 设有19枚金牌,其中散打设有7枚。国内许多顶级散打高手 齐聚南京,上演了一场场龙争虎斗的精彩表演。
浏览4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