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措攻的主体形式
措攻的主体由大措、俅措、斜措、顶措、旋措等构成,是武术摔技最为主要的攻守运动形式。攻击的支撑有背贴、膀贴、肩贴、腰贴、臀贴、胯贴、髓贴、头贴、肚贴、腿贴之分。措的攻击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支撑点紧贴在对手的倒地支撑上,而实施自己对对手的措摔攻击,实现自己摔技措招的基本价值。其中,大措即揣,俗称倒口袋是指肩背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前屈使对手正向栽倒的措跌。俅措即挂,俗称拦腰措、抗得儿措,是指腰胯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向腰侧旋屈使对手侧向栽倒在地的措跌。斜指即叉,俗称过脊措、过梁措,是指脊梁左右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侧旋屈使对手过肩侧向栽倒的措跌。顶措即揭,俗称过臀措、过胯措、过腿措,是指臀部或胯部或腿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前屈使对手栽倒在地的措跌。旋措即甩,俗称旋转措、螺旋措,是指中轴上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旋转将对手旋腾而起投出倒地的措跌。
严格地讲,措攻的主体形式,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从阴的方面来讲,那就是对手的倒地、着地、伏地。一般来讲,指攻使对手倒地的位置有足中、足前、足后、足左、足右、足角之分,使对手倒地的状态有头着、措着、侧着、腿着、足着之别。其不同的攻击支撑、倒地位置、倒地状态,均有着不同的结果,其致倒速度、倒地处理、着落技巧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所谓足角即标准站位中的巽位、坤位、乾位、艮位。
2.措攻的劲力
劲是措攻决定胜负的根本,力是措攻能否获胜的关键o尤其是双手用来把持对手的手劲和迅速体前屈的力度以及浑身使不完的劲力,更是口攻得顺、得法、得道的硬道理。中国武学家认为:“措劲在于体力,体力在于打造,打造在于运武。”并认为:“措攻在于贴实,措劲在于顺达,措力在于到位,措能在于充足,措量在于凝集,措度在于拿捏。”所以说,摔技措攻中的劲力,是人类最原始、最实质、最根本的动力,是所有武术攻守的动力轴心。
3.措攻的技巧
措攻技巧是能否顺利完成措跌技术的关键,尤其在打造措的环境、把握措的良机、创造措攻氛围过程中,起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就攻就守的作用。虽说措攻中的技巧不具备鲜明的攻守能力,但其确是摔技措攻运化、运作、运行和封杀对手破措架势以及使自己措攻劲力一体化且得以迅疾完成的关键所在。
措攻技巧与所有的武术运动技巧一样,在武术功夫中是化功即武术运动动作运化、转化、变化的基本构成,在武术技法中是间运即武术运动动作连接、支撑、调整的基本所在。其镶嵌于武术的运动动作之间,运化于止戈的搏打厮杀之间,是武术攻守运动、娱乐运动、保健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攻技巧与所有的武术运动技巧一样,其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搏打厮杀,形成于古老的攻守经验积累,熟练于持久以恒的技巧学练,应用于攻守对抗的瞬间协调,施展于攻守进退的随机运化,彰显于搏打厮杀的动作连接,有着极为重要的抢占先机、调控契机、操控战机的作用。中国武学家认为:“措之技巧,技就技在灵便,巧就巧在预知,技就技在把控,巧就巧在定实,技就技在应变,巧就巧在随机。”并认为:“但凡措成,成就成在巧妙,成就成在顺便,成就成在到位,成就成在巧合,成就成在巧人,成就成在巧措,成就成在恰到好处,成就成在一气呵成。”
技巧是武术运动的到位、应变、得手的关键,是预测对手功夫、技艺、招法深浅、得道、玄妙的依据,是评价一个人攻守是否精准、确切、恰到好处的指标,是顺利完成摔技措跌攻击的大前提。
4.措攻的主要用途
在中国武术中措的用途是非常普遍而广泛的,但摔技措攻中的主要用途,就是措摔对手,即使对手从正常站立极为鲜明的迅捷变成倒在地上的卧姿,甚至出现疼痛、伤残、昏迷的现实。所以说,措摔和其他所有的武术运动一样,在攻守上是极具多重性的,在娱乐上是极具鲜明性的,在保健上是极具综合性的,在长寿上是极具建设性的。
实践证明,摔技措攻具有鲜明的德行打造作用,是修德、振兵、治气的首选内容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武家是一个忠肝义胆、勇敢无畏、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坚的英雄群体,无论做什么都是非常讲究智信仁勇严、忠孝义礼规的。其做人、做事、做局的尺度、分寸、火候拿捏是错综复杂且首当其冲的。
另外,武术摔技措攻有着极为沉淀的文明内涵,是中国武术闪烁的文明亮点,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承载者。首先是人类所固有的措能力的措攻技术、措攻文化的升华作用。其次是措攻对人道、人德、人礼的打造作用。其三是措攻对人类规范、规矩、规则的建设作用。其四是措攻的修德、振兵、治气作用。其五是指攻的震慑、教育、训练作用。都是久经考验、千锤百炼、颠扑不破的,是古老、传统、经典中国武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措的特性
措又称措攻,是传统武术摔技中的主体技术,是指攻守中在手法、身法、步法的巧妙配合下将对手的重心致于自己的指、膀、肩、腰、臀、胯、髓、腿的支撑点上将对手经过支撑点而倒地的一种摔攻技法。它是利用躯干前屈、旋拧、转动使对手栽倒或倒地的一种摔跌技术,是人体措负能力在武术攻守中的展现,是人体支撑攻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其基本特性,归纳起来有攻守特性、生理特性、运动特性、康复特性、保健特性等五个方面。
1.措的攻击特性
措,本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远距离移动重物的本领。
武术摔技中的措攻是极为凶险、彪悍、大气且可操、可控,可大、可小,可练、可演、可格、可对的,是柔和攻守的理想选择。其征服、震慑、制服力度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武家认为:“措摔者,可操可控,可大可小,可练可演,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可打可格,可对可扛,乃较量之首择,内斗之首要,和对之首选。”
一般来讲,措的攻击力度操控都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可以重复演示、演练、演绎,还可轻柔的攻击对手,也可自然地应对对手,更可非常凶猛的伤损对手。这对会者来讲是可以做到合理拿捏的,但对不会者来讲,伤损也就在所难免了。不仅是在摔技攻守中难免伤损,就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逃脱伤损的现实。
在武术摔技攻守中措攻与其他摔技技法的攻击的最大区别就是:武术摔技之措,必须在措摔一瞬间足踏地面,并利用膝关节迅速地由屈到伸和身体支点对对手重心的支撑以及躯干的猛然前屈旋转而使对手迅捷倒地;而其他的摔技攻击则没有措攻这样一气呵成、快捷利索、大气磅礴且有着比较有把握的尺度、分寸、火候拿捏。
2.措的破坏特性
在武术摔技攻守中措的破坏是全面而彻底的。在武术攻守中无论对手有什么想法、本领、优势,但一旦进入措跌环节,其一切都将被破坏,结果将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我有分寸的摔倒在地,并迅捷作出恰到好处的处置。中国武家认为:“万格者,但入措招,万法皆失,万念皆毁,万功皆虚,万技皆空,唯跌化之功为尚,唯倒化之功为优,唯巧化之功为高。”
3.措的运动特征
措是人体负重活动、移动、运动的基本形式。其主要运动特征即将对手指在自己背上、搭在自己的肩膀上、架在自己肢节的支点上而开展形形色色的措摔运动。 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生产劳动、体育运动、攻守斗争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往今来,炎黄子孙始终把这种措的能力,应用在武术摔技的对抗之中,早已成了炎黄子孙开展修德、振兵、治气的重要技术,并在武术的攻守、娱乐、保健运动中得以完善,且在人类身体锻炼、身体建设、身体打造等体育运动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武家认为:“措摔者,可比,可划,可演,可练,移动之支撑,活动之顺达,运动之得劲。”也就是说,措跌招制练习是中国武家移动、活动、运动的一种基本能力转化,是极具一张一弛、动静有度、劳逸结合。
浏览4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