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南头村与沙河市大村的大洪拳邢台市区的大洪拳是以南头村吕光录为代表的洪拳门派。而吕 光录的洪拳系秉承家传。这就必须从吕光录的祖籍沙河市大(音 村去追根溯源。沙河大村位于沙河城东南三公里处,历史上就是一个规模较大 的村庄。大村及周边村庄自古习武之风甚浓,而尤以大村为盛。历 史上曾有大村“大武场四、五个,小武场如牛毛”之说。几乎是家家习 武,大人孩子都会练几手。大村所练之拳以大洪拳为主,而大洪拳是 如何传入大村的,尚无确切史料可考。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大村的大 洪拳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祖师当推吕日耿,但吕日耿的生平情况尚 难以考证。吕日耿传吕保广(1828 ~?)。传说吕保广人高马大,武术 功力极强,他在村北三里地以外干活,大声喊话,村中家人可以听得 清清楚楚。吕保广的其他生平事迹均无从考证。吕保光传入吕正位 (1853-)吕正位传人吕顺性、吕顺情。吕顺性(1872 ~)就是吕光录 的父亲,他本人不习外场奉,但熟知内场拳法。

吕顺情(1878~ 1948),乃吕光录的叔父。自幼随父习大洪拳,练 就了一身好功夫,年轻时曾参加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后义和团失 败,沙河的一队清军官兵去大村搜捕义和团拳民,并扬言要血洗大 村。途中遇到的百姓告诫官军:“别说你们这几十个人,就是再加上 三倍也不行! ”清军不已为然,临近大村时,他们才知道自己果然不是 乡民的对手。村民抄起刀枪抗击清兵,吕顺情手持八尺大枪,站在村 边的水沟旁,面对一座小桥,怒斥清兵。清兵拼命冲杀,吕顺情的大 枪左右翻飞,将清兵一个个打倒在水沟里,使其始终过不了小桥。村 民士气大振,呐喊助威,将清兵赶走。吕光录(1890~ 1964)虽说是家传武功,受祖辈 影响,自幼习武。但是他的武功从叔叔那里得到 的,比跟父亲学得更多。成年后身材高大,性格刚 烈,自身力量极强。在武场中就爱比武较量,师兄 弟中大都不敢与他比手,但在有事外出时,乡亲们 都愿与他结伴,为的是遇事有靠山。

当时,周边各县的农民常到邢台梁米。沙河 大村的乡亲们去羊市街口的米店果米时,常被米店老板克扣斤两,却敢怒不敢言。吕光录知道后,便打算给乡亲们出 这口气。他亲自跟乡亲们到米店案米,老板果然又要以质量不好克 扣十几块钱。吕光录当即上前说理,不料米店里出来十几个壮汉,手 持棍棒要打。吕光录抬腿挥拳,夺过棍棒,把几个打手打翻在地,直 到米店老板赔礼才算了结。从此之后,大村流传了一句顺口溜:“吕 光录,真能干,顺德府里闹米店”。1924年,大村北面的南市村有几名土匪,手持土枪向村民勒索钱 财,并抢走了村民的耕牛。乡亲们求助于吕光录,吕光录在祖父吕正 位的安排下,腰缠九节鞭,袖中装着包好的石灰和沙子,组织几名拳 友欣然前往。与土匪在一个破砖窑中交涉,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吕光 录乘其不备,将灰沙撒向土匪们的眼睛和面部,抽出九节鞭将土匪制 服,为乡亲们要回了钱财和耕牛1952年,吕光录从沙河大村来到了邢台市,落户在南头村。当 时还是集体经济,生产队集体劳动。一年秋天.村民在地里刨红 薯,田间休息时,一群年轻人在地头摔跤,吕光录笑呵呵地要跟年 轻人摔两下。年轻人看着63岁的吕光录直笑,见吕光录真拉开了 架势,便推选个头大、力量强的田老根与其交手。田老根自恃有 劲,气势汹汹来抓吕光录,吕光录左手一晃,紧接着个扫螳腿,上 面右手一拨,田老根就被放在了地上,连续几次都赢不「吕光录。 村民们为吕光录的神奇所惊呆,也由此才知他出身武术世家。时任 南头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奉海,本来就是一位武术爱好者。他立即找到吕光录,商讨! 组建了南头村武 术团,村里做政 治指导,吕光录 为授业师傅。从 此,大洪拳从南 头村开始,在邢 台市传播开来。

吕光录一生 习武授徒,却安 贫乐道,从不收弟子钱物。还常常为弟子们能吃上一顿饱饭而奔波。1959年至1961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实行“低指标、瓜菜代”,武术团的弟子 们填不饱肚子,根本无法练功。为了保证大家最起码的生活需要,吕 光录便经常与杂技团等文艺团体联系,让南头村武术团与他们同台 演出,条件就是管一顿饱饭。这在那个饥饿难耐的年代里,简直就是 一种享受。吕光录从沙河传入邢台市的大洪拳朴实大方,讲究放长击远,套 路多是走直趟,上四角,蹿蹦跳跃,摸爬滚打。有刀、枪、棍、棒、拐子、 绳鞭、大刀、梢子等器械。分单练、对练、群练。在套路上既有表演套 路,也有实战套路,表演套路称之为外场拳,实战套路叫内场拳。内 场拳术不对外表演,只为自身练功和技击所用,武德不好均不传授。 在实战搏击中讲究踢打摔拿,缠腕叼手。常练的一路内场拳分为十 二趟,头趟奔大梁,二趟高闯,三趟偏脚,四趟磕肋催天张,五趟大拿, 六趟提闸放水,七趟硬开门,八趟满心红,九趟严精脱靴,十趟顺手牵 羊,十一趟顺手拨扭锤,十二趟抵仰锤。外场拳有代表性的是把式 架、常式架、小架、六趟枪、开门大刀、昆山刀、手捻枪、双刀、单刀、春 秋刀、四门刀、拐子缠枪、梢子破枪、单刀对枪、白手夺枪、对花枪、对 大杆等。以外场拳为主导表演时,总以大刀开场,据说是为了纪念武圣人 关羽,而且还可保证表演过程不出伤亡事故。整个表演过程不得中 断,特别是对练表演结束时,三人并不下场,紧接着两人对拳赤手搏 击,以表示血战到底的气魄。只有场外师兄弟寻机飞脚上场,强行将 双方拉升,令其休息,才算罢休。

吕光录教拳;沿袭世代总结的授拳方法,颇具特色。他注重拳诀 互补,每套拳都有歌诀。他常说“会念歌儿,差不多儿丁在他过世多 年之后,弟子们在一起回忆某趟记不清的套路,往往是靠着这些歌诀 乂把拳术套路找回来的。 吕光录在邢台市传授大洪拳是来着不拒,只要本人愿学,父母 同意,他都尽力教授,从不搞拜师排辈的传统仪式,要求所有弟子 称其为老师。因其弟子众多,弟子间也多为互教互学,但每学会一 个套路必须经他严格纠正,捋顺架子。每当此时,必将房门紧闭, 只许此一人在五间北房内,在他亲自指导下练习,.直到将动作完全 纠正为止。吕光录务农出身,朴实忠厚,团结邻里乡亲和武林同道,尊重武 术界同行,教导弟子拜见武术师傅应先向刀枪架子鞠躬施礼,然后 再拜师傅,这叫人不亲武艺亲。他经常带领弟子们到西南俎、大村 等村向武术界前辈请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吕光录与邢台市 的著名拳师王建勋、刘玉祥、王凯、陈固安、路勤等人过从甚密,相敬 如宾〉缶”二空――二丁魁然一 吕光录一生身体强健,70多岁还能做耕地、耙地等农活。晚年在 一次耙地时被惊牛拉倒,摔伤头部,于1964年不治身故,享年74岁。 邢台市的众弟子与沙河大村的家人、武友、乡亲将其安葬于故乡沙河 大村,弟子们使枪弄棒,在灵车前开道,连绵数百米,其丧礼甚为隆目光录的四个儿子和吕光录的父亲吕顺性一样均不习外场拳, 但熟知内场拳用法,其四子吕大栋(1932 ~)身体强健,每说起内场拳 滔滔不绝。吕光录的孙子吕江林(1948~)是长子吕大天的次子吕。

浏览7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