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福之子张志红(1903 ~ 1976),自幼随父学拳,也曾受到叔叔 张万盛的刻意栽培。他身材娇小,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善使双刀,文 武双全,军中号称“草上飞”。张志红早年投奔张学良的东北军,担任 军中武术教官,曾以军中设擂夺魁而闻名,受阅时曾获得过张学良亲 颁的50元奖金°在黑虎山战斗中,他赤膊上阵,刀劈日寇数十人,缴 获机枪四挺。1937年“西安事变”后返回家乡,继父教拳。张志红的得意弟子王云江(1935 ~ ),继承其师精神,在武术上刻 苦追求,各种兵器样样精通。15岁被巨鹿评剧团聘为武生演员。后 来回村广收门徒,使柳林村武术再起高潮。1973年率队员参加县武 术运动会,成绩优秀。在邢台地区武术运动会上,张志红的剑术走似 飞凤,朝天蹬、海底望月等高难度动作姿势到位,舒展大方,阴阳分 明,动作优美,受到好评。1977年,其弟子王信国、张运国(女)、张运 彩(女)三个小队员参加邢台地区武术运动会,锋芒初露,表现突出。 张志红收徒有教无类,愿学就教,海人不倦。阎天祥(1944年~),自幼随父习武,后拜张志红门下,是张志红 的得意门生之一。1958年参加地区中学生运动会,获枪术亚军;1972 年代表邢台地区参加河北省第四届运动会,获单枪优秀奖;1979年代 表巨鹿参加邢台地区武术运动会,获亚军;1980年同夏广修代表河北 省赴山东潍坊参加试验观光打擂,获名誉奖。阎天祥1975年获国家 二级武术裁判员。在20多年的时间里,阎天祥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武 术比赛,曾担任领队、教练、裁判和特聘场外指导等职。
巨鹿县柳林村的洪拳,至今流传有序,是夏旧城洪拳的一个重要 分支。周边村庄和外县、市也常有人来此学艺交流。该村阎月林、王 绍通、杨法文等人还走出家门,传艺山西,王云江传拳于南宫,阎天祥 传拳于石家庄。所有这些,都使柳林村的对外武术交流呈现出了繁 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相传,清嘉庆年间,大洪拳从山东某县周村传到新河县东小漳 村,又从新河东小漳村传入巨鹿县团城村,祖师系浙江绍兴府武师陈 进。当时团城武术班定名为“永和班”。团城大洪拳有三十六拳、七十二掌,共一百零八式,武术套路有 六合拳、六合心意拳、六合枪、十趟腿、十二弹腿、燕青十八翻。平时 在民间搞乡谊活动时的武术场面有八卦莲花场,其中开山门、莲花 场、枪场、拿场、串子腿、恶虎桩、棋盘山、秋庄记等共八场,各场之间 互相连接,前后贯通,引人入胜。
清嘉庆年间,团城大洪拳第一代传人郝玉,出师以后保镖到河 南,夜宿旅店,遭遇强人。郝玉一答行话,贼人知是内行人,立即设宴 招待,宴席上有酒有肉,却无筷子,其中一贼用刀插肉,说声郝师傅清 吃肉,插肉的刀子已到嘴边,郝玉果断地叼住刀子,盗贼拔不出来,也 进不得劲,只有甘拜下风。 自河南回来之后,郝玉在本村钱铺护院。有10多个贼人前来砸 钱铺,领头的用拐砸郝玉。郝玉用胳膊一迎,只听喀嚓一声,将拐撞 断。郝玉从此便有了个“铁胳膊”的美誉。
村庄、门派之间往往因一次竞技或一言不和会导致数代之间的 矛盾。团城大洪拳的第四代传人郝文山(又称八先生)去巨鹿城里 交钱粮,路经前辛庄,正遇村中武术班子练武。其中有人站在场地 中自吹自擂,郝文山听不入耳,便跳进场地当面请教。对方盛气凌 人,出手便打。郝文玉不慌不忙,先让过三招,然后看准一个破 绽,抬腿一脚,将那汉子踢翻在地上。紧接着又上来一人,郝文玉 伸出一支胳膊,将其打翻在地。事过十多年之后,前辛庄有个叫小 七的,自觉身手不凡,欲为前辛庄雪当年脚下之辱,他找到团城 “永和会,要与团城大洪拳的第五代传人郝老雨切磋武艺。郝老雨 平时爱跋拉鞋走路,二人在曹村路上边走边交手。辛庄七看老雨跋 拉着鞋,便有意识地往黑豆地里撒,两人在黑豆地里激战到天亮, 郝老雨仍然跋拉着鞋,把辛庄七佩服得五体投地。同年,郝老雨又 跟北官厅村高僧老养和尚比武,二人不相上下,最终老雨以家传绝 招七趟腿取胜。
1965年,郝老雨的弟子栾德亮在邢台地区新建的汽车保养厂看 守工地。有一临时工用刨花烤火,为防止火灾,栾德亮当即上前制止, 此人乃一身强力壮的彪形大汉,见一瘦小老头来管自己,不仅不服 劲,而且出言不逊,动手来势凶猛。栾德亮看个破绽,伸出一个指头, 在其肋下一点,大汉当即摔倒在地,口中不住求饶。栾德亮见其已经 认错,便为其解开穴道。从此,不仅栾德亮声名大振,而且再也没人 敢在工地上胡来,保护了场地的安全。 团城大洪拳在解放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合作化以后,不 仅在本村设场习武,并开始向外界传播,1950年收胡井村弟子40余 人,1964年收张庄弟子15人,1968年收南宫县宋曹村弟子40余人。 20世纪70年代,收杨辛庄弟子40余人。
浏览5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