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在体育院(系)中武术被列为 专项选修课进入体育高等院校教育的行列。1958年8月,国家体委在青岛召开全国体育学院院 长座谈会,讨论体育学院的任务、培养目标、学制、教学计 划以及教学大纲的编写等问题时,对武术专业进行了强 调。会后,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相继设立了武术 系,其它体育院校(系)设武术专项选修课,从教学上加强 了武术的比重和地位,促进了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工作 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为了统一和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1961年, 国家体委组织了常振芳、李天骥、张文广、刘玉华、蔡龙 云、习云太、陈昌棉、郑学明、翟金生等武术名家,在参考 了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体育学院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编写了第一部全国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使体育院 校的武术教学逐步走上了系统、规范的轨道。北京体育学 院1963年还开始招收研究生。多年来,该院为国家培养 了一大批武术专业人才。十年“文化大革命”,全国体育院校(系)的武术教育 受到了严重干扰。1967年至1971年被迫停止招生,正常 的武术教学受到破坏。1972年,各体育院校(系)开始陆 续恢复招生工作,武术教学也逐渐展开。1977年正式恢 复高考制度,使体育院校(系)的招生、教学工作进入了正 常化轨道。1978年,国家体委又组织了张文广、温敬铭、 蔡龙云、夏柏华等,对1961年编写的全国体育学院本科 讲义《武术》进行了补充、修改,增加了武术的起源和发 展、武术套路的创编与图解知识、武术技术分析、武术裁 判法和查拳、华拳、九节鞭、48式太极拳、单刀进枪、散手 等章节。编写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教材《武术》1 至4册。使武术教材的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保证了武术 教学的需要。1983.年.国家体委又组织了张文广、温敬铭、蔡龙 云、马贤达、习云太、薛仪衡、夏柏华等,以1978年出版的 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教材《武术》为蓝本,从体育院(系) 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改写。对原教材内容作 了较大的删改,新增了武术简史、武术的技法等章节。改 写后的教材称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分上、下两册。上 册是武术理论和基本技术部分,下册是武术传统拳术和 攻防技术部分。根据国家体委下达的武术普修教学基本要求精神, 1988年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在各院 校多年进行普修教学实践所编写的推荐教材的基础上, 编写了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新编入了长拳、剑 术、太极拳教法示例、攻防实用动作、组织教学、武术常用 399 动作术语等章节。比较简明、实际,针对性较强,观点也较 新颖。更适用于普修教学。参加本教材编写者有:郭志禹、 张选惠、徐伟军、曾美英、孙根发、刘同为、杨啸原、韩劲松、戴有祥、温佐惠、周直模等。1991年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依 据专修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沈阳 五所体育学院推荐的教材进行评审选优,并在1983年体 育系通用教材《武术》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充实,编写了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分上、下两册。该教材在 理论部分,修订、充实了武术简史、武术技法、武术教学等 部分章节的内容,其它章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 了编写,新增了散手运动及其教学训练与竞赛。在技术部 分,保留了基本功与基本技术、查拳、华拳、南拳、形意拳、 八卦掌等传统套路,新编入了长拳、刀术、剑术、枪术、棍 术的组合动作和通背拳、螳螂拳等套路。此外,还附录了 武术典籍介绍和武术动作常用术语,可供教学参考。较之 过去,内容更为全面,有些观点也较新颖,科学性有所增 强,并注重了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这些教材的编写出版,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教学的教 材内容,促进了武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武术教材在 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前进了一大步。1978年起,各体育院系除了招收本科生外,还恢复 了武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武术硕士学位的设置,使 武术教育步入现代科学文化领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 人才的一门学科。这对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随着武术运动不断发展,武术的教学、训练、竞赛及 科研得到了不断的加强。1983年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武 术部(后改为武术系)。.随后,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 院、成都体育学院也相继恢复或成立了武术系。其它体育 院校(系)的武术专业也得到不断加强。招生范围和层次 不断扩大:既有研究生,又有本科生、专科生、函授生、教 练员进修班以及各类中外武术人员的短训班等,已初步 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武术专业的学生除系统地学习武术理论与技术外, 还要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 多门课程。本科生毕业时要求达到学士学位,并通过一定 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和裁判员等级标准,能掌握较全面的 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训练、教学及从事竞赛工作能力。为了促进教学与训练工作,1987年、1992年先后在 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举行了两届全国体育学院 武术比赛。全国13所体育学院组队参加了比赛。国家体 委直属的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沈阳、西安等6所体育 学院每年可以单独组队参加全国武术翁标赛。体育院校(系)的武术教师和武术工作者除了从事武 术教学外,在武术理论研究和科研工作上,也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撰写了许多有质量、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出版了 一批技术和理论研究著作。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体育院校(系)的武术教育在师 资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已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武术教育体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 及竞赛大会。会后,国家体委从中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 员,于1954年在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的前身)组 建了竞技指导科武术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 成立的第一支武术优秀运动队。1955年武术工作暂时收 缩、以研究整理为主,这个武术队仅建立一年就被解散。经过两年对武术的研究、整理,武术运动开始走出低 谷。从1956年起到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三年间, 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表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 表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都把自己的优秀运 动员、教练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训练,少则十天半个月, 多则一至三个月不等。实践证明,这种赛前短期集训办 法,是当时条件下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手段。同时,这种做 法也为向武术优秀运动队的过渡做了准备工作。1959年 国家体委正式批准旅行建国以来第一个《武术竞赛规 则》,并将武术列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竞赛项目,引起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对武术工作的重视。一些武术 运动有实力的省、市,如山东、安徽、上海、辽宁等,于 1959年底和1960年初,率先组建了武术优秀运动队。这 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批武术优秀运动 队。1979年,国家体委公布、实施了重新修改后的《蛋;术 竞赛规则》,新规则具体地对长拳、自选拳术和器械的动 作内容、规格、组别、完成套路时间作了具体的规定。对侧 空翻、旋子转体等武术风格、特点不够突出的动作作了明 显限制。另外,在竞赛规程中取消了甲组规定套路。规定 运动员除参加自选长拳、南拳、太极拳、长兵、短兵外,还 寿须参加传统拳术、传统器械的比赛o传统拳术的内容包 括三类九种,传统器械的内容包括单器械、双器械及软器 械,使传统项目成为武术优秀运动队技术训练的重要内 容之一,使竞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传统项目也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嗣后,武术优秀运动队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队伍不断扩大,训练条件不断完善,训练水平不断 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训练、培养武术人才的基地。据 1992年对上海、江苏、福建、河北、河南等14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调查,有一线武术教练员49人,一线武术运 动员262人,二线武术运动员218人,三线武术运动员 2742人,武术传统项目学校43所,已逐步形成了从武术 优秀运动队、运动技术学校到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的 一条龙训练体系。
浏览3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