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进退
在中国武学打技中,进即以上肢远端攻击为主体的主动进伐,有挺进、跟进、靠进之分;退即最干脆利落而有效的上肢远端的主被动退守,有撤退、退防、退守之别。中国武家认为:“九卫皆兵,凡进攻者,玩的是掌,讲的是顺,求的是稳,怕的是惧,忌的是蛮。凡退守者,玩的是机,讲的是距,求的是灵,怕的是恐,忌的是慌。”其实进退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个认识、习惯、经历问题。
武家攻守进退过程中的心理拿捏是非常复杂的,但只要拥有强有力的信念支持、背景支撑、压力支助,随着进退的不断进行,无疑会逐渐认识、习惯、理解,甚至成瘾。攻守进退是人类斗争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斗争底线之止戈技术的渊源。但凡武家在修德的调控下,是绝对不会轻易把人类斗争的止戈底线带到其他任何层面上的。不过人类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层面、境界、档次的人与人的斗争,都随时有可能掉在武这个人类斗争的平台、底线、基础上来的。所以说,人必须要懂得进中有进,退中有退,进中有退,退中有进这个中国武家做人、做事、做局的基本道理辩证的。
(四)辩刚柔
在中国武学打技中,刚即上肢远端攻击中的勇猛强悍、干净利索、绝不含糊,是武家戎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攻杀)所必需的基本出手,是武家乃至所有动物攻守的主要特征;柔即上肢远端运化的粘连绵软、坚忍不拔、没完没了,是武家兵占(强行占领)所必需的基本手段,是武家乃至所有动物存活的基本作为。中国武家认为:“刚者易折多得利,柔者易欺多受宠。以刚克刚两败俱伤而渔翁得利,以柔克柔两得俱获而利益倍增。以刚克柔则刚进柔容,以柔克刚则柔进刚挺。刚柔相济则攻守自然而多胜,刚柔不济则攻守残差而多损。”
在临阵作战中,刚柔的随意出现,原则上是非常忌讳的。一般的打技出击大多都介于刚柔之间o但一旦得势就会刚攻一统,直至取胜。若一旦失势就会柔守一统,直至僵局。任何绝对的刚、绝对的柔、直接的出现都是不合攻守原则的。中国武家认为“刚则阳,柔则阴,化则禀,高深者必持禀而把阴握阳,随机应变,攻守有持,刚柔有度。”一般来讲,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攻坚、练习、锤炼、锻炼、娱乐、拼命上。柔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健身、养生、导引、康复、健康、长寿上。
(五)辩虚实
在中国武学打技中,虚即上肢远端攻守运动中的飘浮不定、虚无缥缈、或隐或现,是武家在攻守作战中所必须的,但在具体修炼中又绝对忌讳的一种武术运动形式;实即上肢远端攻守运动中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是武家在攻守作战中所绝对忌讳的但在具体修炼中又是必须的一种武术运动形式。中国武家认为“虚打者,玩的是空,讲的是浮,行的是飘,求的是无,盼的是化,怕的是抓,忌的是把,禁的是控。实打者,玩的是厚,讲的是劲,行的是力,求的是能,盼的是顺,怕的是空,忌的是浮,禁的是飘。”还认为:“真亦假来假亦真,真真假假活仙神。虚亦实来实亦虚,虚虚实实真做局。无虚难成事,过虚难成人。实实在在多苦难,虚无缥缈多空虚。”
在中国武术打技的攻杀战守中,如果都虚也就不堪一击了,如果都实也就吃亏太多了。其实,在临阵作战中,如果没有虚也就谈不上什么实打实闹了,更谈不上作弄周旋对手了。如果没有实也就谈不上什么虚运虚化了,更谈不上一举战胜对手了。所以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才是战胜对手最基本的攻守作战手段。
(六)辩劲力
在中国武学打技中,劲属阴是指上肢远端在逮、抓、把、握、持以及推、拉、顶、拽、按等运动动作中所必需的人体运动系统的体内动力支撑,是能明显感觉到却又很难看得到的人体内在动力,是武术运动动作的根本动力;力属阳是指上肢远端刺、冲、推、击、丸以及砸、拘、损、刮、搬等运动动作所必须的人体外在攻守运动的九卫冲击发泄能力,是可明显感觉到和看得到的武术运动攻守力,是武术运动动作攻守的基本表现。中国武家认为“劲为力母,力为劲帅,劲小则力小,劲大则力大,劲足则力足,劲充则力悍,劲满则力满,横则力横。”
在中国武术打技中,劲力大往往攻击力强多以强硬取胜,劲力小往往攻击力弱只能以巧妙取胜,二者是高度辩证的。其既是武术运动的根本,也是人类活动的根本,更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在临阵的打技对抗中,一般劲力大的多占优势是肯定的,但绝不能说劲力大的就一定能够获胜,尤其在敌我生死对抗中,撕技十三抓练的好坏才是决定胜败的大前提。
(七)辩轻重
轻重仍然是一个二的问题,在中国武学中但凡二的问题,都是以阴阳学说来解读、讨论、辨证的。中国武学家认为“万释者,一乃元之说,二乃易之说,三乃道之说,四乃柱之说,五乃行之说,六乃经之说,七乃星之说,八乃卦之说,九乃宫之说。” 并认为“十八之学说,斗争之理,攻守之论,武术之根,武学之本,国学之源,国道之渊。”
中国武学打技中的轻属阳,是指上肢远端在武术运动动作中的轻浮、轻飘飘、轻悠悠、轻柔轻巧现象,是通过提气、控身、制体来完成的,是由拿捏、技巧、魔术来升华的一种武术功夫。重属阴,是指上肢远端在运动动作中的稳重、沉重、力大无比、劲足无限、实沉刚硬现象,是通过沉气、实身、扎体来完成的,是由凝聚、混合、借助来升华的一种武术功夫。中国武家认为:“轻如叶,重如铁。无轻难成事,无重难成功。轻则运化之母,重则攻杀之帅。久轻则空,久重则实。过轻则身心活动少定,过重身心活动少灵。持禀而把轻握重者上,持和而把清握浊者高。轻重缓急来行运,刚柔虚实来行格。”所以说,上肢远端攻守运动的轻重辨证,在武家攻守、练习、锻炼、锤炼、娱乐、健身、养生、导引、康复、健康上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行,是中国武家攻守运动所必不可少的高度辨证的功夫支撑。
(八)辩善恶
善是中国武家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炎黄子孙繁衍昌盛的关键,是世人和平共处、和谐安定、互惠互利的大前提,是人类慈、贤、良的集大成,是中国武家所守护的人间美德之一,有大善、中善、小善之分;恶是中国武家惩治邪恶的根本,是炎黄子孙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世人社会净化、惩治腐败、克制邪恶的大前提,是人类狠、毒、黑的集大成,是中国武家所坚持的止戈德行之一,有大恶、中恶、小恶之分。中国武家认为:“大善者生命高于一切,中善者利益高于一切,小善者自己高于一切。大恶者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中恶者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小恶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并认为:“对敌人的慈悲就是对自己残忍,对敌人的善良就是对自己灭毁。对三情的背叛就是自寻短见,对三情的恶毒就是自取灭亡。对世人的善良是自己发达永存的本钱,对世人的恶毒是自己毁灭完蛋的前提”。
在中国武学打技中善,即上肢远端攻击中的教育、训练、锤炼内涵,是武家所必须拥有的治气能力、水平、道行,是武家乃至所有高级动物生存发展的必须。恶即上肢远端攻击的没有分寸、没有尺度、没有火候,是武家攻杀战守的大忌,是武家乃至所有高级动物最无知、初浅、原始的做法。中国武家认为“但凡手攻者,大善者口到为止,中善者手到为止,小善者点到为止,微善者打到为止,不善者打倒为止。大恶者极刑为止,中恶则断头为止,小恶则死亡为止,微恶者残废为止,不恶者疼痛为止。”并说“人之善恶,天性所承,环境所定,经历所决,善有善得,恶有恶果,不可不为,不可过为,乃万不得已而为之,且明不如暗,暗不如绝,绝不如然。”还说“善乃恶之始,恶乃善之起,大善者必有大恶,大恶者必有大善,纯善纯恶者非病即痴,不善不恶者非禽即兽,善恶先天所为,阴阳所辩,存活之根,生死之本,绝不可不管不顾,万不可一意孤行。”
在临阵作战中,打技的善恶是最直观、最现实、最有效的。善可点化、教育、惩罚对手,使对手得以治气而成人进步,是武家最难、最高、最神圣的拿捏把控。慈悲的恶可消灭敌人、惩治罪犯、制止恐怖发生,是人类生存斗争的必须。可见武术打技中的善恶辩证绝不是简单的好坏辨证,而是事关生死存亡阴阳辨证,是武家乃至所有人类在做人、做事、做局中必须辩明、辨清、辨识的首要问题。
浏览3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