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武术协会系指中国武术协会以下的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等武术协会。属社团组织,受 各级体委和体育总会的领导。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 各级体委和体育总会贯彻执行国家体委、全国体总和中 国武术协会下达的有关武术的方针、政策和组织各种武 术活动。负责本地区和本部门的武术工作,组织并开展群 众性武术活动。省、自治区、直辖市武术协会一般设名誉 主席、顾问若干人,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一 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协会下设教练、裁判、科研等委员会。各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协会常务工作由主席、专 职副主席、秘书长主持,全面负责武术的组织、训练、竞 赛、科研以及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地、市、县以下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武术协会,其组 织机构基本上根据省级武术协会的形式设置,只是人数 上有所减少,其职能也是根据上级武术协会的要求结合 各自的特点而确定。’地方武术协会的建立起自于中国武术协会之后,是 根据国家体委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来的。首先,在省、自治 区、直辖市一级建立,而后发展到地、市、县(区)乡、镇以 及各行业、各部门的武术协会。特别是1982年全国武术 工作会议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对武术协会的 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充实、完善了组织机构,使武术 协会的工作得到落实,出现了新的局面。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仄事武术活动的人 越来越多,活动领域越来越广阔,这就促使了基层武术协 会的发展。除了省一级武术协会之外,地、市、县(区)、乡 (镇)、村,以及各行业、部门的武术协会也纷纷成立。据 1989年对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各地 共建有各级武术协会742个,弦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相互 衔接、密切联系的国家与民间社团相结合的一条龙武术 组织,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地方性武术馆(院)校、站的建立。地方武术馆(院)校、站是传播和推广武术的基地,是 武术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六十年代就有一定的发展,为武术运动做过一定的贡献。八十年代初,乘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东风,在全国武 术挖掘、整理工作的推动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 成省(区、市)级武术馆或武术院。省级(区、市)武术馆、院 是省(区、市)体委领导下的直属事业单位,有固定的人员 编制和经费,与同级武术协会共同负责本地区的武术工 作。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江西、四川、云 南、山东、湖南、广东、陕西、安徽、福建等十几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成立了省(区、市)级武术馆或武术院。自1986 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成立后,部分省《区、市)的武术馆 为与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从名称上取得一致,将原武术 馆改成武术院。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基层武术馆、校、站,更是层 出不穷,各呈异彩。在宣传武术、传授技艺、举办竞赛、开 展科研和普及、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增进群众 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起了积极 作用。在民国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就设有武术教学内 容,但那时的武术课是根据学校聘任师资状况确定的,并 没有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 文化遗产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遗 产,武术被列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体育院(系)的专、选课。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武 术教育也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完善,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小学校的武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学校体育作为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方面,十分关心青少年、儿童 的健康成长,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和决定。武术作为学校 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也得到了重视。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 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 础上,对1956年的《教学大纲》作了修订,根据要继承和 发扬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出教学大纲民 族特色的精神。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被列入同年编订由版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大纲》中规定:武术在小学体育课中每学期为6学 时,中学为8学时;教学内容,小学从三年级起为武术基 本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武术操,初级拳;中学为初级 拳二路、春年拳、青年拳对练等.使学校的武术教育机制 列入了正常的轨道。国务委员李铁映曾多次指出:要把武术列入从小学、 中学到大学附体育课。武术是国宝,每个学生都应学会一 种拳、一种器讪。学校体育课要把现代体育的教学和民族 体育的教学联系起来。可先搞试点,也应该列入“达标”标 准里去。他的讲话给学校武术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1993年国家体委群体司汇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和国家体委武 术研究院召开了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增 加武术试点工作会议,研究制订了在北京和河北石家庄 市郊一些中、小学中进行试点工作的具体方案。这将会对 学校的武术教育起到深远的影响。30多年来,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 的武术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许多学校在完成规定 的武术教学内容外,有的还成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馆或武 术锻炼小组,一些武术基础好的学校还被体育部门确定 为传统项目学校,进行重点训练。中、小学校武术教育得 到了较好的发展。大学的武术教育。在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基础上,大学武术教育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大学的武术教育,在体育中所占的比重和 教学时数虽然和中、小学相同,但其师资力量、教学设备 都优于中、小学。所以,在教学中能比较好地贯彻落实《教 学大纲》所规定的武术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后,一大批武术专业毕业生分 配到各大学任教,充实了武术教学方面的力量,保证了武 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武术热。1982年上海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成立武术协 会,接着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中也相继成立武术协会。 1979年,上海市高教局举办了首届上海大学生武术比赛。198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沈阳中医学院举办有27 所中医院校参加的全国首届中医院校武术比赛。比赛内' 容除武术套路外,还增加了传统的武术功法。1987年、 1990年又先后在黑龙江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举办第 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医学院武术比赛。全国中医院校的武 术比赛已形成了制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还举办了以体育教师为主的武术教练员训练班,加 强师资的培养。1992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 运动会上首次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5月29 日,北京高等学校武术比赛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同年 12月,由国家教委主办,在北京医科大学举行了首届全. 国高等学校武术比赛大会,且决定每隔一年举行一次。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武术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习武兴趣,丰富了学生文体生活,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 学生学习效果,而且使大学的武术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 学走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途径,有力地推动 了高等院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大学体育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浏览2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