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运动后测定血乳酸采血时间
血乳酸测定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化学方法,比较繁而慢;另一种是乳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法,快速方便,仪器可以随身携带。这两种方法均为微量测定法,只需由耳垂(或指尖)采20微升血。
运动后测血乳酸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最佳采血时间。最佳采血时间根据运动后血乳酸到达峰值(最高值)的时间来确定,若在峰值时采血,则测出的血乳酸值更能反映实际运动负荷量。文献资料表明,运动后血乳酸峰值出现时间与血乳酸浓度有关。一般来说, 运动中糖酵解供能比例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运动后血乳酸浓度越高,峰值时间出现迟, 持续时间长。运动后力求选择最佳时间采血,以便获得可靠的评定效果。
表2-4-8不同类型运动后血La峰值及采血时间
运动强度及时间 血以峰值mmol/L 运动后采血时间
1分钟以内全力运动 10-14 3~9分钟,多在4~6分钟
1~2分钟全力运动 12-20
12mmol/L
接近20mmol/L时 3~6分钟
6~12分钟
2分钟以上大强度运动 6-10 1~5分钟
长时间小强度运动 4-6 运动后即刻(20秒钟内)
2.碱性饮料
如前所述,柔道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要供能方式的运动,赛后血乳酸值平均达12mmol/L,充分说明体内氢离子浓度升高、影响内环境酸碱平衡成为运动时的重要限力因素。
因此,运动前摄取含碱性盐(如小苏打NaHC6)的饮料,人为造成体液碱化和提高体内碱贮备,能提高柔道运动员对酸的缓冲能力而保持较好的速度耐力。如6名800米跑运动员赛前摄入含NaHCOs饮料(300mg/kg体重)后,受试者血液pH及碱贮备水平升高,800米跑后,血乳酸和pH值升高,平均成绩提高2.9秒。
其可能的机制是:饮用碱性盐(NaHC6)增强细胞外液缓冲酸的能力,加速乳酸从运动肌透出,延迟细胞内pH下降的时间,抵消pH值下降对运动肌正常机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四)肌肉力量及提高措施
运动训练对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起主要作用的有爆发力、最大力量和专项耐力。
力量素质通常是指运动员个体或身体某部分的肌肉在运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柔道运动员以推、拉、扭、按(压)、提发挥力量,力量是柔道运动的基本素质。柔道运动技术的掌握、战术的运用都要通过肌肉力量去实现,肌肉力量是柔道运动员制胜的前提。
1.肌肉力量的代谢特点
运动肌力量产生的大小依赖于肌纤维类型。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比慢肌纤维约快两倍,表现出的力量大。肌肉中快肌纤维的比例愈高,肌肉力量愈大。但这一因素多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运动训练较难改变。
肌肉收缩过程中,直接供能物质是肌细胞内存在的三磷酸腺昔(ATP)。产生最大力量或爆发力时,要求肌肉充分表现力量潜能和最大功率输出,能量基本上由磷酸原(ATP、CP)和糖酵解提供。一次最大用力,肌肉收缩只能利用ATP供能。而神经调节机能则通过调节肌纤维募集数控制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协调运动单位之间冲动发放的同步化程度影响肌肉力量。
2.力量训练效果的生化特点
力量训练最明显的效果是肌肉收缩力增大和横截面增大,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且这一点不存在性别差异。同时,神经系统和训练肌肉伴有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对产生最大肌力作出相应反映。
2-4-9人体对力量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组织变量适应性表现
神经系统运动单位的募集数量和同步化程度提高
肌原纤维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收缩蛋白增多
无氧代谢酶活性 CK、MK、PFK活性上升,无氧代谢供能增强
供能物质贮量 肌肉ATP、CP、糖元贮量增多
血睾酮/皮质醇 比值上升,蛋白质合成代谢加强
肌纤维周围结缔组织 韧带、肌腱增粗,保护肌肉和神经接点,增加力量
骨质 无机盐密度增高,使支撑组织强壮有力
短期力量训练后,肌肉体积不增大而力量增加,神经适应性在这种形式的力量增长中起作用,表现在:①增加对拮抗肌的抑制作用;②增强协同肌的协同收缩,使协调作用改善;③加强对肌肉收缩保护性反射机制的抑制作用,使运动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力量训练提高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在一般运动员中具有明显的训练效果,但是在高水平的力量型运动员中,具有运动神经兴奋性高的遗传优势,因此,进一步提高需要花费更长的训练时间。
肌力增长可以发生在肌肉体积不变的情况中,例如,女子在接受相同负荷的力量训练中,获得的力量与男子相同,但肌肉体积的增加程度远不如男子明显,这与力量训练不能明显改变女子血睾酮水平有关。
力量训练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原因是骨骼肌快收缩纤维含量存在个体差异。这表明,获得力量训练最佳效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具备高比率的快收缩肌纤维。
3.提高肌肉力量的措施
力量训练适应后,肌肉蛋白合成增多,使肌肉横截面增大。研究证明,即使在饥饿状态下从事力量训练,仍能观察到训练肌壮大。所以,提高肌肉力量的根本途径是接受力量训练。
膳食中蛋白质的数量影响运动员氮平衡,从事力量训练期间,氮平衡的测定表明,蛋白质占膳食总量的15%~20%时,肌肉蛋白质合成可达最大速度;低于这一范围,将导致负氮平衡,影响蛋白质合成代谢;超过这一范围时,也不能增加蛋白质合成量,反而因加重脱水、丢失钙离子、增加肝和肾负担等原因,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期间食物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不宜超过3克,一般达到2克便可满足蛋白质合成需要;要求食物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占60%左右,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口服肌酸可以使运动肌CP利用量增多,刺激蛋白质合成,提高短跑和跳投的运动能力。某些氨基酸可能促进肌肉力量增长,如甘氨酸是合成CP的原料;精氨酸等可刺 激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激素调节蛋白质合成代谢,因此,被认为对肌肉力量的增长有好处。动物研究表明,单独口服个别氨基酸,即使引起肌肉壮大,但肌肉力量并无明显改变,其原因是产生力量的神经传导、横桥连接、酶活性及代谢过程没有相应的适应,仅是蛋白质量增多是不会引起肌肉力量增长的。此外,不成比例的服用氨基酸会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影响身体健康,这些问题需引起重视,要讲究合理补充和科学训练。
小结:
三磷酸腺昔(ATP)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细胞内ATP贮量很少,但ATP水解供能后可以迅速恢复和再合成,从而保证供能的连续性。依照ATP再合成途径的不同,运动时有三种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及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决定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柔道比赛中的主要供能方式;运动员完成专项技术动作的爆发力及动作速度取决于磷酸原供能能力;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又是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柔道运动员应该具备高水平的磷酸原贮备及乳酸代谢能力。因此,对柔道运动员进行乳酸耐受力训练、最大乳酸训练及磷酸原系统训练和乳酸阈训练,对全面提高代谢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题与作业:
1.生命活动中,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试述三大供能系统的概念、供能过程及特点。
3.试分析柔道比赛的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的生化原则。
4.试述柔道运动中乳酸代谢的重要意义。
5.试述力量训练的适应性变化及提高肌肉力量的措施。
6.影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7.影响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8.影响运动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冯炜权、翁庆章.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雷志平.全血尿素在运动机能评定中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4.雷志平.女子柔道运动供能体系与训练生化原则初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5.关焕园、罗兴华.女子柔道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日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点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林文强、吴河村、郑守吉.台湾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模拟比赛的生化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浏览4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