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打的特征
武术的掌打攻击,凭着两掌的灵活机动、巧妙周旋、应急自如,借着两足、躯干、臂膀的劲力推动,不仅拥有巨大的攻守、周旋、运化能力,而且还拥有极大的骚扰、挑衅、处置能力,更拥有对对手阵脚的破坏力、对对手攻击的转化力、对对手进退的控制力。而且其付出的能量还相对较少,对人体的影响也是着重于微循环建设的。 但是其运动影响是较大的,素有“拳阳掌阴,拳君掌相,拳头攻击掌法运化,拳头主正掌法周旋”之说。所以说,掌打拥有鲜明的周旋运化特征合理的掌打运动不仅对人体生理有着明显的改善,而且对人体脏腑的调节、身体疾病的康复、身心健康的保健、延年益寿的调节、长生长寿的调和都有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影响掌打运动的因素
影响打技掌打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掌的强度、劲度、力度和掌的合理使用性、掌法使用技巧、掌法应用手段以及掌上攻击力点的凝聚力、攻击力、冲击力,更为重要的是掌法攻击时间、距离、速度的合理把持、拿捏、操控,再就是自己的劲力配合水平、架势得劲程度、自己攻击的主观能动性、对手反击的干扰破坏。
在武术掌打运动中,如果扒地的足力不足、劲气不够、力不顺达,必然会导致掌打根基的松动,造成掌打根力的流失,使掌打华而不实、力度减弱、势大用少,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最大掌力攻击。如果臀、腰、膀的扭力不足,不能把鼎力完全传导到掌的攻击力点上,那也是无法实现自己对敌的最大掌力攻击。如果对手的反作用力干扰过度或过度的弱或过度的强,都会使攻击掌形变异而导致掌打动作的失常。
(五)掌打的功能
掌打的主要功能是推打、砍打、插打、劈打、刮打、巴打对手和上肢身体得以有效鲜明的锻炼以及身心得以可观的心、神、意、念、气调节。掌打可激发自己运筹、运化、运作能力的发挥,使人体得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有效锻炼。掌法运动还可正气(活象)、正神(动象)、正心(恪守武道武德)、正意(更正意识)、正念(斩杀邪念),并引领神、心、意、念、气得以健康的发展,从而使自己真正做到神与神合(心脏病、中风即为不合)、心与心合(思想斗争即为不合)、意与意合、念与念合、气与气合,进一步使自己的活动、劳动、运动做到极为稳定的神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念合、念与气合。
掌法运动动作的打斗,不仅可调和人体心、神、意、念、气的基本运行,还可使修炼者平心静气、雅静随和、神气十足,达到在一定状况下的处事不惊、遇事不慌、做事不忙,达到在某一空间中的自然、镇定、保持,使自己的智慧、谋略、计策、技能、精神达到超常的发挥。这不仅仅是一个胆量、肚量、度量问题,而是一个全息性的系统调节过程。
(六)掌打运动对上肢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掌法运动,除可使上肢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压力、扭力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以使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以及手的功能加大,运化加深,牢固性加强,周旋性加大,承受力得以明显提高,攻击力得以显著提升。
(七)掌打间法
掌打间法由掌打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掌法之间,是掌法的外环境,是掌法运动的内在阴性支撑,是掌打运动中的合理辅佐,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的作用,与中国武术的化功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不同的、相同的、相近的掌法均有不同的间法,不同的、相同的、相近的掌法连接均有不同的间法连接,不同的、相同的、相近的掌法转变均有不同的间法转变。
(八)掌击运动
掌击即掌法攻守运动的简称,是指武术打技中掌法、掌招、掌制的攻守对抗,属打技中的单一对抗、限定打法,是掌法、掌招、掌制攻杀战守教学、训练、悟道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武家乃至人类攻守、娱乐、保健、延年、益寿的先天性手段之一,是不需要再行证明的人体康复运化、恢复运化、捋顺运化的必然。
(九)掌套运动
掌套即掌法攻守运动套路的简称,是指武术打技运动中掌法、掌招、掌制合理排列组合配伍所形成的武技掌术攻守运动套路,是传统掌法、掌招、掌制的记忆、
熟练、演练、训练、锤炼形式,是武术展现、表演、娱乐、彰显、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极为古老运动形式的结晶部分。在浩瀚的武技掌术攻守运动中掌法攻击是比较便利、轻盈、技巧的最为原始的本能攻击之一,是人类进步、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各门各派都有自己极为精到的掌法攻击运动套路。
四、勾打与勾打间法
勾打是指武术运动中的勾法攻击。勾法是指上肢远端成勾开展攻杀战守所形成的武术运动方法,是武术打技中利用单勾或双勾所开展的搏打厮杀。在打技运动中除特殊勾法外,有二十种标准勾法,其中用于攻守的勾法十五种,专用于练习的勾法五种,按运动特征可分为:擢勾打、盘勾打、旋勾打、拘勾打、拨勾打、挂勾打、搂勾打、练勾打等八类。
所谓擢勾打,即擢开性勾法攻击的总称。盘勾打,即盘绕性勾法攻击的总称。旋勾打,即旋风性勾法攻击的总称。拘勾打,即连续勾法攻击的总称。拨勾打,即拨拉性勾法攻击的总称。挂勾打,即拘挂性勾法攻击的总称。搂勾打,即归拢性勾法攻击的总称。练勾打即适应调整、锻炼、练习性、应用性、熟练性的勾法运动。
(一)勾打的构成
武术攻守运动中的勾绝非武术表演中的勾。武术表演中的勾只是武术打技勾法攻守运动的形象大使,武术攻守运动中的勾才是武打勾术的集大成,由一指勾、二指勾、四指勾、撮指勾(二、三、五撮勾之别)、排指勾、抄指勾(俗称搂手勾)之分。 其形成过程有三,即抓后勾、捣后勾、掐后勾,是武术撕技运动绝对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捣挖运化手法。
勾打即武术徒手攻守中的勾搭连环运动,是防守性攻击的关键环节。它在武术运动中其动作难度是比较大的,具有不可估量的搅和、拘挂、破坏、拨旋作用,也意味着勾在中国武学中的构造是比较特殊、巧妙、自然的。
武术攻守运动中的勾打由勾法构成,勾法的实现者就是武术攻守运动中的勾。 勾在武术表演中是指上肢远端手屈(即腕关节手背面凸顶)五指伸直撮拢成勾劲在食指的上肢远端的攻守运动形式。勾在武术攻守中是指上肢远端成勾状并具有一定拘挂能力的上肢远端的攻守运动形式。其勾打运动由出勾、着勾、收勾等三大基本进程构成。所谓出勾即勾打运动中的勾攻出击;着勾即勾打运动中的勾攻实现;收勾即勾打运动中勾攻后的归位、运化、还原。
(二)勾打内涵
就临阵勾打中的勾出、勾着、勾收而言,事关对手皮毛器官的损毁,必须谨慎而为,切不可随意而为。其实,在所有的武术攻守中,任何冒失的出击,没有尺寸的着穴,没有心机的收手,都是中国武家的大忌。
1.冒失出击
冒失出击即无知、轻率、鲁莽的动手攻击,主要指动不动就火冒三丈、不屑一顾、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别人或来不来就与敌人硬拼、玩命、决一死战。
冒失出击与必要的闯、闹、干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武家认为“人立于兵,将高于戎,帅尚于武,家立于规,族立于理,派立于戒,国立于法。”还说“人威于会斗,家威于会争,族威于会守,派威于会攻,国威于会战,该闯则必闯,该闹则必闹,该干则必干,绝非冒失而为之。”
总的来讲,在人以食为天、人以性为地、人以武为硬道理(武学三纲)的人类社会中,冒失、冒险、冒犯、冒火、冒进、冒尖都是年轻人、初入道者、外行介入者的专利,他们不懂得这些无需再行证明的德、礼、规对自己生命、生存、生活以及所涉专业、门派、行业的根本性深层维护有多么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故而感性地憎恨、藐视、破除那些既定的限制的约束的规矩、规范、规则,总是感性地喜新厌旧、破旧立新、弃旧图新,总想以自己的意志、感悟、标准取代公序良俗,这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所特有的挑战天性。让武家乃至所有人类永远铭记,公序良俗等所有的规制、规矩、规范、规则都是科学的必须、规律的必然、成事的必定,都是道德的必须、文明的必然、进步的必定,都是生存的必须、生活的必然、生发的必定,都是秩序的必须、程序的必然、过程的必定,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科学、生命、社会的发展,必要的德礼规修改、补充、提升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文明沉淀,仅凭自己极为浅薄、单纯、幼稚的感悟就想废除,那无疑是非常危险、要命、灭绝的事情。故只有通过完整系统严格的修德、振兵、治气训教,在教育打骂、训练惩罚、锤炼苦劳、强制执行、硬性实施、人道专政的得道现实中,才能使冒失者渐渐养成依法办事、合情为人、合理做事的习惯,才能使年轻人、初人道者、外行介入者逐渐成道、成德、成礼、成仪、成规、成矩而最终成人、成事、成局,才能使后继者成为本家、本道、本行业、名族、国家、人类的有用人才、高级人才、尖端人才,永远为人类而造福。
浏览1,4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