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存在 315


附在身上形神一体的生 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那系统性的整体存在;它作为一种有机物存在方式,从无机物的运动中产生出来,是 一种普遍联系的关系性运行,是个有始有终亦即有生有死的往复循环过程,并 在一定环境下呈阶段性流变自然展开。但在这里,任何生命又都得要依托生命 能量,倾向于既定环境下以小制大、节能减耗和有序循环的“低燧”生活。作 为生命运行特征的新陈代谢结果,表现为生命体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的 应对过程。生命活动就是生命体通过一定的身体操作在各种现实不平衡中寻找 自身的稳态平衡,要在矛盾的互动中解决问题,由此讲究穷变易通、相互为用、进 退往来、动态适应,倾向于顺而不屈的巧用外力,着眼于自身稳定维系并寻找 相应那发展最大可能。

所谓“气聚为生,气散为死”,但其聚散的机缘造化又并不是一个“孤立 事件。生命活动的基质和机能都统称为“气”,其内部具有阴阳对峙、盛衰循 环的两极属性和五行生克、消长制化的运行方式;基于这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 所造成的“气动则成势”,由此便开辟无限的变化可能。这种理解明显有异于 “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和“遗传基因的自我复制”的西方解释。生命活动的横 向条件为“天时、地利、人和”,它必须依赖于所有的宇宙参数、环境物候、生 存竞争、遗传变异、种群活动以及主体操作等诸方面的相互耦合,其基本活动 方式则有自身内部调控和外部应对。人的生命纵向条件则必须沿着“生命、生 活、生态”这三层活动空间才能够得以“个体性存在”;然而其活动内容和特 点则又在于跟周边环境和其中的万事万物相互感应和互相作用,由此不断地进 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换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运动。“生活”则是人 生命的社会化展开,“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必 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机制去适应和改造环境,并由此获得生活资料和 表现为具体的生活方式。“生态”则是所有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物候条件,构成整 个生物圈的生态链条,表现为人类生活的前提和结果。人的先天禀赋(遗传基 因)只是给生命存在提供了可能,而后天的实践应对则让生命运行成为现实。所 谓健康,则是生命运行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稳定有序状态,而这种状态 又是可以调整的。由此也就产生“我命在我不在天”之说,因而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应该在这一定的生态 对的双向调控,参赞化育、夺 现“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进行自我身心运行应 取造化、同合大道,用以实 整体性全面调谐。

  • .生命运行


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生命运行是生命在一定环境下的阶段性流变; 它是生命存在的体现,其机理是阴阳相济、五行生克、机缘巧合、因果循环(区 别于西人理解的基本粒子、第一推动)。有道是“生之本,本于阴阳”;按中 国哲学的生成论观点,所有生命都不是造物主事先给定的设计安排,而是大化 流行中阴阳运化机缘的建构生成(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笼统描述,由此区别于西 方式的对象化实体界定)。包括人体在内的任何生命都是天地万物相互作用而 演化出来的。庄子有云:“(身)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这就是说,人 的形体、生命乃至精神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乃是天地相互作用所赋予的,是 由“天地之气”的和合运动演变而来。然而由于具体生命过程的有限和无常,由 此需要涵养,亦即要求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所有的相关因素都要跟变化着的生命 状态磨合协调。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在这里“阴阳运化” 是其核心机制;所有生命活动的机理就在于使阴阳两股力量在矛盾对立运动中 得以保持“动态平衡”(这里所说的“动态平衡”并不是热力学所说那个“能 量趋于平衡”的“增烟”,而是“远离平衡态”那“建立秩序”的“负燧”)。

人的生命运行必须要处理人体内外、主客的关系。我们知道,运动是物质 的存在方式,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命作为有始有终的主体流变过程,是整 个宇宙大化流行的一个部分。宇宙中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天有四时 寒暑、地有沧海桑田,生命是个演化的流变而不是僵死的定在。任何生命过程,都 必然具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繁荣和衰落、顺利和障碍,绝不可能固定在某个 状态上面。再加上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三灾六难、五瘠七伤,演 化中各种意外偶然事故,怎样也是避免不了的。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是无止 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任何具体过程终结了以后,新的过程又会 不断地发生。有道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生不死、不死不生,方生方死、方 死方生”;由此生命运动的正常状态即肌体运行的健康状态,就并不是某种理 想定势的强大和完美,而是在不断的历史演化中随机就势从“应穷、变通”至“通 变、求久”之“动态适应”,其内涵大体上对应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理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这样三大适应,于此求得整个生命活动得以维系 ” 的稳态控制。

人的生命活动依附于人的身体,但这人的“身”却并不仅是西方人所理解 那事先构成并稳定不变的“灵魂的容器或载体”,而是一个阴阳运化带来那整 体性“伸展、扩展”以至“变异、衰落”的过程;此外它还与表示“精神”的“神” 字同源同音,暗示其同时还蕴涵着鲜活灵动的主体性精神和内外环境的相互作 用。人生命运行的内涵不外乎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应对:对内应对自身的异 化,对外应对环境的变迁。有道是“形神相生”,人的性命并不是将形神“锁 定”在一个固定和封闭的系统里,而是让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适应过程 中获得完善。生命活动就是“在各种现实不平衡中寻找自身的稳态平衡”,亦 即“动态平衡”(任何演化都可以看做是寻找平衡,任何生命体也都是一种自 组织的稳态平衡。现在问题在于平衡的主体、方向和层面、意义。不同主体和 不同方向的平衡,其层面未必相同,而意义甚至可以完全相反。例如武术技击,就 是通过破坏敌手平衡来维护自身平衡。即使是同一个操作主体,其平衡也是内 外多种因素和多个方面平衡的动态耦合,并非自我个别因素的静态对应。而且 人生的发展,也不外是破坏原有的平衡而追求新的平衡。人生中如果某一方面 失衡,也可以通过另一方面的调整来加以补偿,这或者就是戏曲中所唱的“堤 外损失堤内补”吧;当然这里任何补偿又都是有限的,其意义也未必一致)由此,我们当要“炼形、保精、行气、凝神”,操作主体方面提高自身寻找平衡 的实践应对能力,其操作性表述则是“性命双修”,让生命的意义在内外各种 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获得优化和升华。

  • .生命涵养


如果说生命的存在和运行都是一个相互作用那“有规律、无目的”的自然 历史过程的话,那生命涵养就是一个自我主宰那“有目的、用规律”的主体操 作过程。生命过程是个能量耗散过程,生命养护的必要性在于其具体存在和运 行的有限性,生命涵养的可能性则在于生命建构跟其相关要素的相互作用(借 用西方人类学家的说法,“人是上帝没有完成的作品”,由此便有了自我完善的必 要和可能)。所谓生命涵养的出发点是身体外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而其落脚自我主宰也不是一厢情愿。再 穷,任何生命都是整个宇宙 边界的程序性“个体有限存说一次,大全无限而部分有 大化流行中的一种具有自身 在”,其储备的生命能量颇点则是身体组织的自我主宰、潜能发挥。在这里,相互作用并不是外部依赖,而

为有限。在生命的运行过程中,作为生命载体的质料(“形”)会磨损,作为生命 动力的能量(“气”)会枯竭,作为生命主宰的信息(“神”)会耗散,由此良好的 生命活动当要养形(特别是“保精”)、蓄气、凝神,讲究性命双修、阴阳颠倒,一 方面“调理脏腑”,另一方面则“疏通经络”,总体上追求虚静无为、和顺自然、人 我和同。所谓“顺为生人、逆则修仙”,它通过返璞归真的“从后天返回先天” 的“内丹”修炼,努力并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取和储备生命能量,并且善用、节用、巧 用、妙用这些有限的能量,达到保持自身持续和有效活动之目的。道门所谓“卫 生之经”,乃为“葆真抱元”亦即“保全生命本性之道”。而这追求“本性”,也 就是让形体与精神的健康和整个生命的优化。就其个体性的“保卫其生”来说,几 乎包括防疫养生、治病活人、延龄长生,以及防身护体、保命免害等各个方面 抽象而且宽泛的含义。就其社会性的引申义说,则还有济世救民、保卫生灵的 意蕴。

浏览3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