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临案嗡
脑震荡是颅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一般系指头部遭受暴力作用后, 脑的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大脑暂时的意识和机能障碍,其病理解剖和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脑震荡亦可与其他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挫伤、颅骨骨折等)合并存在,故应引起足够重视。柔道运动员中因投技动作造成的脑震荡发生率较高。
(一)原因
系头部遭钝性暴力打击所致,如骑摩托车高速行驶摔倒,头部被撞击;足球运动中两人头部相撞或被球击中头部。此外,从高处摔下背部着地,其反作用力亦可传递到头部引起脑震荡。
(二)征象
1.头部有外伤史。
2.伤后即刻出现轻度的短时间意识障碍,最多不超过半小时。
3.昏迷时全身肌肉松弛无力,面色苍白,皮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瞳孔散大, 脉搏细弱,呼吸表浅。
4.清醒后伤员对受伤经过和临近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不能回忆,但对往事能清楚记忆,这种现象称为“逆行性遗忘”,且常伴有头痛、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心烦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并可因头部活动或情绪紧张而加重。 以上症状大多于数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三)处理
1.首先进行急救。立即让伤员平卧,保持安静,防寒和防暑,不可随意搬动和让伤员坐或站立。昏迷不醒者,可掐人中或嗅以氨水使之苏醒。
2.由于脑震荡可与颅内血肿或脑挫伤等并存,因此,伤员经过急救处理后,应卧床静息,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其他颅脑病变。
3.对脑震荡的治疗,一般嘱患者短期(一两周)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消除思想顾虑,脑力即可恢复。此外,还可给予适当药物对症治疗,如头痛者,可用去痛片;恶心、呕吐者,可给予氯丙嗪;心情烦躁、忧虑失眠者,可服安定, 亦可配合针灸、按摩、中药、气功、太极拳等手段治疗。
4.在休息观察期间,禁止参加任何训练和比赛,直到头昏、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自我感觉良好,方可逐渐恢复训练和比赛。但在恢复训练的最初阶段,要注意观察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反应和接受能力,询问其自我感觉,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训练,继续休息治疗。
5.如发现患者有以下症状之一者,提示可能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1)昏迷时间在5分钟以上;
(2)耳、口、鼻流脑脊液或血液;
(3)清醒后头昏、恶心、呕吐剧烈;
(4)两瞳孔不对称或变形;
(5)清醒后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昏迷。
护送时患者平卧,头侧用衣物等固定,避免摇晃、震动,以免加重病情。休息治疗期间,不能参加任何训练和比赛,否则会引起后遗症。
6.脑震荡患者疗养后,症状基本消失,能否参加训练或比赛,可按下述方法检查评定:
(1)让患者作“指一鼻试验”:患者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子,然后医生令患者用食指指向头部的不同位置,如患者的手指移动位置动作敏捷、正确无误,表示协调性良好。
(2)让患者取站立位,双足并拢,两上肢向前平举90。,双眼闭合。如姿势稳定, 不摇晃,甚至踮起足尖也能站稳者为良好。
(3)“100-7试验”:是评定运动员思想是否集中的方法。用心算,每次减“7”, 减法一次比一次快,答案准确无误者为良好。
八、送劭嵌考的科学找耳
(一)一般情况的检查、体力测定及科学训练
1. 一般情况的检查
经常性体格检查应形成常规,通过体检可以发现潜在性疾病而及时给予治疗。这种检查主要应有内科和整形外科医师参加,有时也原包括耳鼻喉科、妇产科、眼科、皮肤科、神经外科医师参加。
2.体力测定
了解运动员个体体力特性和身体各部分的力量等.
3.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包括五大要素,即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意识性,前三个要素对预防运动损伤较为重要。
全面性的原则:是增强运动员体能的全面训练,而不单纯针对运动项目进行特定动作的反复训练。身体素质提高后,单项训练容易提高成绩和有利于在激烈的比赛中使高、难度动作不走样。
渐进性的原则:是指在训练负荷量逐步加大过程中,突然大幅度地提高运动量,身体一时不能适应,会招致运动创伤。
个别性的原则:是训练必须因人而异。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训练量和方法也不同。
科学训练是目的和效果的统一,既要出成绩,又要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运动员竞争心理的培养
运动员应该了解参加运动可能发生损伤的机制,一旦出现损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养成预防损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了解运动器具设施、运动场所等情况,遵循科学训练,避免粗暴行为,并培养积极的竞争心理、进行意志训练,这样才能创造出好成绩。
(三)运动员肌腱、韧带与关节创伤的一般处理
1.运动损伤后疼痛的分度与处理
运动损伤后的疼痛表现是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可以按疼痛的程度进行分度。
I度:只在运动训练后才出现疼痛。
n度:运动训练可存在疼痛但不影响比赛。
田度:运动训练中由于疼痛而不能参加比赛。
N度:不参加运动时疼痛仍持续。
2.运动损伤后疼痛的处理原则
I度疼痛:减少25%的运动量。可进行超声波和其他物理治疗,如冷疗、按摩和电针等。以恢复神经和肌肉功能为主,做逐渐增加的抗阻力活动、肌肉被动伸展的放松运动。
n度疼痛:减少50%的运动量,可进行超声波和其他物理治疗,以冷疗、按摩、理疗、非得体化合物抗炎剂治疗为主。
田度疼痛:中止运动,可进行超声波和其他物理治疗,以非留体化合物抗炎剂治疗为主。适当的留体化合物局封治疗,疼痛较剧不能承受时作理疗。
N度疼痛:进行全面的保守治疗,必要时做外科手术治疗。
(四)肌腱、韧带与关节创伤的急性处理
这类损伤在运动中最常见,为了避免重复,兹将其处理原则概述于此。
1.急性损伤
损伤的正确处理,有赖于对其病理过程的了解。开始时,组织的断裂部出血。当出血停止后,即出现反应性炎症,这时局部淤血和扩张,组织间隙中的淋巴管有损伤性阻塞,渗出液及漏出液不能由淋巴管排出,除局部出血之外,又有水肿。以后很快产生肉芽组织,开始吸收,最后形成疤痕,或发生疤痕收缩。
根据以上所述,损伤的病理过程有四个阶段:第一,组织损伤及出血;第二,炎症反应及肿胀;第三,肉芽组织机化;第四,形成疤痕。
治疗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则,是按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处理。早期是止血、防肿,晚期是消除炎症及疤痕。必须指出,为了减少疤痕形成,防止肌肉无力及韧带松弛,早期尽量使出血及肿胀减少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受伤后应尽早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在受伤的即刻,损伤部尚未肿胀,由于反射性的肌肉松弛及感觉神经的传导暂停(疼痛较轻),所以检查较易。一旦肿胀、疼痛或肌肉发生痉挛,则检查困难,常常需在麻醉后才能取得满意的检查效果。
早期仍有继续出血时,处理原则是止血。可以采用压迫或减少局部血液供应的方法进行处理(降低温度,使局部血管收缩)。早期处理越早越正确越好,可先把1寸厚的海绵放在伤部,用弹力绷带包扎,然后,把包扎的肢体完全放在浮着冰的冰水中,使局部降温,如果无此条件,也可以把冰带裹缚在伤处降温。
压迫及冷敷经30分钟后除去,换上干海绵,并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外面再包上一层很厚的干棉花。这种方法除有止血防肿的作用之外,因为干棉花较厚,又有夹板的制动作用,因而能防止损伤关节的异常活动和防止再损伤。裹扎后,注意把损伤部抬高。如无海绵或冷敷条件,单纯棉花夹板压迫固定效果也很好。
压迫包扎的绷带,应在24小时后打开,观察伤部的变化情况,重新估价,以便进一步处理。一旦出血停止,即应把治疗目标转向如何很快地使出血与渗出液吸收。近年来曾有人采用扩散剂(透明质酸酶),使损伤了的肌腱、韧带(拉伤、扭伤、挫伤)部的反应性炎症消散。但最好在24~48小时以后应用。它能消除局部的反应性炎症,并减少疤痕形成。应用时将透明质酸酶300-1000U加1%普鲁卡因4~5ml注射于损伤的中心部或周围。在处理急性软组织运动损伤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及中药外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为了使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加,应用局部理疗、按摩及医疗体 育也非常重要。
理疗能使局部的血管扩张。温水涡流浴最好,因为它一方面有温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轻的按摩作用。如果用此法的效果不显著,可以改用超声波或短波治疗。
按摩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血管扩张产生热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局部的反应性产物流向周围功能正常血管或淋巴管,帮助吸收过程的迅速完成。
损伤后48小时内,按摩与理疗只能在伤部周围进行,以免刺激出血或再伤。3天后按摩与理疗即可直接在伤部进行,但必须注意按摩时力量不应太大(一般以不引起疼 痛为标准),以免引起再损伤。
医疗体育不仅可以帮助创伤部渗出液的吸收,而且可以保持机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以及在训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很久以来 大家都认为活动能使深筋膜腔的血流及淋巴流的回流加速,还能保持肌肉紧张力与力量。但对伤后缺乏运动而引起的各种条件反射的消退,甚而引起机能紊乱(即所谓停训综合症),却注意不够。
一般说来,这类损伤平均1~3周即能恢复,甚至允许运动。但在运动或比赛时应尽量采用支持带保护,以防再伤或使伤情加重。

浏览3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