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踢技技法对析
踢技技法对析是指对武术徒手攻守踢技技法运动所进行的相互恰到好处对抗的动理分析,是中国武学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传统武术秘籍提纯的核心,是中国武术系统建设的运动核心体,是中国武家开展徒手攻击所必需的主要运动形式。 其由分化论对、间化论对、对抗检验等三大踢技技法论对组成。
一、踢技技法的分化论对
踢技技法的分化论对,是指踢技技法在攻守对抗运动中分化而成的基本对抗形势分析。一般来讲,踢技的攻击形式可一分为三即踢技运动可直接转化成敌强我弱应对、我强敌弱应对、敌我相当应对等三种不同的攻守应对模式。中国武家认为 “话由心主,言有三省(神、知、觉),语有三悟(技、理、哲)。斗由需生,斗有三章(明、暗、阴),斗有三法(打、格、战)。打由意决,打有三道(天、地、人),打有三德(情、理、法)。踢由势出,踢有三势(双击势、举火势、烧天势)踢有三式(左体式、右体式、掉角式)。乃攻守一体之四柱辨析之要也。”所谓左体式即左侧临敌的踢技攻守式子。 右体式即右侧临敌的踢技攻守式子。掉角式有上下之分,左手和右足在前临敌的踢技攻守式子叫左掉角式,右手和左足在前临敌的踢技攻守式子叫右掉角式。
(—)敌强我弱应对
踢技技法攻守中的敌强我弱应对,是指踢技技法攻守对抗运动中在对手重量、功力、招法等实力明显高于自己情况下所采取的攻守作战应对办法。中国武家认为:敌强我弱的较量,就是顺水推舟、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较量,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或有或无的较量,就是智慧、谋略、计策的较量,就是机动、灵活、奇巧、神出、鬼没的较量。”肯定地讲,这是中国武家展现自己精湛武技的大好机会,是显现自己攻守才华的大好良时,是施展自己游击、巧击、调击、耗击、跑击、扰击、袭击、突击、回击、插击等十击战术的极佳机会,是对自己胆识、勇气、意志的极限性挑战、建设、考验。在临阵实战中无论对手怎样千变万化,我总是以十击战术为根本,并在安全范围内机动灵活地有利就上、无利就餐、有害就跑。假如必须开展硬性攻击的话,则必须坚守小心应对、狂妄应对、正常应对中的基本原则。
1.小心应对
小心应对,是指我以规范心态、架势、章法来应对小心翼翼来攻我的强大对手,是最辣手的应对,是最危险的应对,是最没有把握的应对。必须恪守在运动中消灭对手的基本原则。中国武家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危难关头敢者得。敌强我弱鬼者利,抱打不平者赢。强中自有强中弱,弱者自有弱中强。”也就是说,无论面对多强的对手,只要能面对现实,在全面了解掌握对手的基础上,坚持老虎食毛驴、豺狗食狮子、狮子食野牛的战略、战术、战法,就有可能取得攻守作战的最后胜利。一般来讲,全面了解掌握对手是战胜对手的基本前提。但要想真的了解掌握对手,就必须从对手攻守的主征、兼征、征象、循象、对析、对法、战策、实践、调配上来加以具体的体会、观察、分析。
主征了解,必须首先掌握对手的基本情况,即年龄、身高、体重、功夫、技艺、招法、拳种、门户、派别。并从中推断出对手的基本身相、身心、身体和动作能力、作战能力、周旋能力:其次了解对手的基本素质,即道德素质(德行、礼仪、规矩)、文化素质(做人、做事、做局)、心理素质(谋略、胆量、意志、勇气、认识、计策)、动理素质(动作、化为、运动、对抗、攻守、作战、布阵)、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人文素质(信仰、崇拜、建树);并从中推断出对手的行为惯例、做事能力、处世水平和修养、教养、素养以及在攻杀战守中的层次、档次、境界。
兼征了解:必须首先了解对手的癖好即对手有哪些擅长,爱好,习惯、忠奸、憎恨、立场、斗志、信念、毛病,并从中推断出对手的情绪、情感、情趣和性灵、性格、性气以及精神状态、身体状态、攻守状态,其次必须了解对手的最大缺陷即对手有哪些最大的心理缺陷(胆子大小、敢为程度、傻愣情况、思维牛角、主义坚随、性格烈柔)、动理缺陷(机理、格理、的理、功理、技理、法理、身理、道理、能理)、生理缺陷(躯干、四肢、三田、脏腑、精髓),并从中推断出对手的进攻征象、退守征象、对峙征象和能做到些什么、有哪些做不到、习惯怎么做以及什么拿手、什么龌龊、什么锐利、什么顿促等。
征象了解:必须首先搞清对手的攻守特征,即对手的攻守是刚烈、凶悍、勇猛、敢为、鬼炸,还是死皮、滚刀、机巧、灵便、尖锐;其次必须搞清对手攻守前后中的基本设计,即对手的攻守是强强强、弱弱弱、随随随,还是随弱强、强弱随、弱随强;其三必须搞清对手攻守的基本表象,即对手的攻守表象是大大咧咧、气势磅礴、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还是皮糙肉厚、勇往直前、唯唯诺诺、死皮赖脸、死猪不怕开水烫。
循径了解:必须首先明确对手的攻守循踪(人体总的运动迹象)、轨迹(两足运动迹象)、途径(九卫运动迹象)、路线(两手运动迹象),俗称四大循径;其次必须明了对手的攻守是循来(曲线而来),还是径来(直线而来),还是折来(折线而来);其三必须明了对手的攻守是左面而来,还是右面而来,还是前面而来,还是后面而来;其四必须明了对手的攻守是走步而来,还是跳跃而来,还是扑面而来;其五必须明了对手的攻守是亲和而来,还是骚扰而来,还是恶邪而来;其六必须搞清对手是贴身而战,还是近身而战,还是远身而战;其七必须明确对手是规范而战、厚黑而战、死皮而战、胡乱而战,还是游击而战、巧击而战、调击而战、耗击而战、跑击而战、扰击而战、袭击而战、突击而战,俗称十二基本战法。
弱踢对析:中国武家认为“踢乃远攻之要,腿为踢打之君,脚为踢打之臣,炫为踢打之将,跳为踢打之帅,跨为踢打之兵,跤攻为踢打之卒。”还认为“依人而战,依势而格,依实而斗,依益而争,凡见利则诡进,有利则安也,凡见害则逃避,有害则脱离,乃弱踢之要也”。
弱踢对法:敌强我弱情况下是绝不可正面攻击、死打硬拼、常规作战的。尤其对敌强我弱下小心应对的对手,更令人难以应付,但只要健康活着、坚持斗争、努力奋斗,一旦时机成熟一举战胜对手是不成问题的。中国武家常说“好汉打不过跑汉,守家打不过袭家,静者打不过动者,硬击打不过游击,正道难敌过邪道,君子难敌过贼子,游家抵不过鹿家,重家抵不过摸家。”所以说,对于敌强我弱的攻守处置,必须采取上述非常规的攻守策略,才能在敌强我弱的攻守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弱踢战策:敌强我弱的对抗,必须采取灵活机动、避重就轻、神出鬼没的策略,在周旋、运化、"摸中伺机进行要害性、致命性、制动性的攻击,在骚扰、干扰、扰乱中伺机进行根基性、阵脚性、破坏性的攻击。
弱踢实践:首先选用极为匹配的格势即克制对手的势子来与对手对峙,是武家根据敌我实际选择扬我之长、避敌之长、护我之短、克敌之短的势子来与敌相对而立。其次集中功力攻击对手的膝关节、踝关节、足底,并以此来维持格局。然后应用隐性腿法在无固定的游击中猛烈快速野击对手。若在对手攻击时必须避开其攻击力点,专攻其七大内穴即人体通过屈收关闭就能保护的关节运动中心。若在生死较量时必须乘机直接捣毁敌人的三才决穴,即绝对敌人输赢的眼、睾、颈。
弱踢调配:调配即攻守的随机加减。首先立足攻击对手的膝、足、踝,当对手关顾自己的下盘而上盘暴露时,可加入对上盘的攻击。当对手上盘被击起效后,再加入对中盘的攻击。一般的弱踢调配有九路调配、六面调配、三盘调配之别。
2.狂妄应对
狂妄应对是指我在知己知彼情况下以规范心态、架势、章法来应对狂妄自大向我攻击的强大对手,是有机会可乘的应对,是能用智慧、谋略、计策的应对,是利用骄兵狂妄将对手分而吞之的应对,是放开、铺开、散开的各个击破。中国武家认为“勇者难禅,狂者易对,猛者难挡,妄者易平,敢者难当,骄者易铲,彪者难格,傲者易除。”所以说,只要全面了解对手,把住狂者易露、妄者粗显、骄者易粗燥、傲者易虚浮的必然,在放任中寻觅可战战机而开展巧打(纽即关节、手、足)、刁打(眼、颈、裆)、野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要想了解对手必须从对手的主征、兼征、征象、循象、对析、对法、战策、实践、调配着手。
主征:首先必须掌握对手的狂妄应对的主要攻守特征;其次必须观察把握对手狂暴、狂飙、狂放、狂怒、狂躁的程度和基本动态。
兼征:首先必须了解对手的狂妄应对的次要攻守特征;其次必须观察把握对手妄动、妄断、妄取、妄为、妄念的程度和基本动态。
浏览3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