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金发(1 934. 11.26 ~),隆尧县千户营村人。齐金发17岁 开始习练洪拳,不久即转学杨式太极拳。1953年2月参加工作, 在隆尧县千户营乡担任共青团总支书记。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同年10月,齐金发到中共隆尧县委任公务员。1956年6 月,调隆尧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1961 年结识石逢春的弟子于仲卿,向于仲卿学习武式太极拳。在隆尧 县检察院工作期间,曾于1964年10月至1966年5月参加社教工 作,先后在任县、邢台从事社教,历任县分团政法组副组长、政 治部主任等职。1966年6月,到隆尧县双碑公社工作,历任公社 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12月,任隆尧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副组长。1971年3月,任隆尧县革命委员会保卫部 (公检法管委会)副主任。1972年12月至1977年5月,先后担任 县水电局副局长,水利局代局长。期间于1973年3月至1974年 12月任朱庄水库民工团政委,1975年任开发百泉施工团副团长。 1976年,任赴唐山抗震救灾先遣队施工团副团长。1977年6月, 任隆尧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1978年8月,任隆尧县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5年11月,任隆尧县公安局政委,1990 年3月至1993年3月,任宁晋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期间历任隆 尧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晋县笫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齐金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多次参加省、地、县先进工 作者表彰大会,并做典型发言。九十年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褒 奖。

因工作太忙,齐金发无暇授拳。但是始终坚持习练。直到20 世纪80年代才开始收徒。齐金发1995年退休后,在隆尧办起了少 林武术学校,为隆尧培养了一批武术人才,这些人有的考上了正规 院校,有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不同的作用。40多名门人弟子有的 在机关工作,有的在农村务农。其弟子何军华在20世纪80年代邢 台地区武术表演赛时,曾获单刀第一名;张世魁担任了隆尧少林武 术学校董事长;赵星华担任了隆尧少林武术学校副校长;薛红运在 本村授徒10多名,并于2001年10月获得中国武术四段;张世魁、 赵星华在1999年邢台市第五届“武协杯”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太 极拳表演第四名和第六名。此外还有像曹胜夫、李志峰、徐双印等 也都较有名气。齐金发退休后,又先后担任了隆尧县老干部体育协会主席,隆 尧县武术协会主席、隆尧县少林武术学校校长等职,为隆尧县的武 术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丹玉魁(1941 ~),回族,邢台市人。中共党 员。国家高职武术教练。丹玉魁自幼索喜蹦跳, 曾练过田径、体操和举重,尤其喜欢武术。6岁随 祖父练弹腿。八岁拜邻居周庭爱为师,学习六合 拳,外加地躺功。后又先后投拜孙宝泰,学八卦 掌。拜徐青山学查拳。14岁师从郝中天,学习武 式太极拳。40岁又投到“小道士”李见性门下深 造。在几十年练武生涯中,还得到了王凯、刘玉祥、杨杰、王万庆等老一辈拳师的指点和栽培。川 1972年,邢台市举办武术选拔赛,丹玉魁一举夺魁。事后,丹玉 魁以教练员兼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河北省举办的武术比赛,10人中 唯其一人获全能第六名。通过此次比赛,丹玉魁意识到,当时的武术 已经朝着难度大、形象美、速度快的方向发展,而以传统套路为主的 邢台武术,难以适应当时竞赛规定的要求。回来后,丹玉魁将自己的 感受向当时的邢台市体委副主任汪志仁做了汇报。市体委当时正决 定组建武术队,把丹玉魁从邢台市交运局调到了市体委,担任了武术 教练,并派他到省武术队学习。选最―比一

1973年,丹玉魁正式出任邢台市武术队教练,培养了一批又 一批武术新苗。邢台市武术队先后在河北省第四、五、六、七、 八届武术比赛中的团体总分名列前茅,在历届的地、市武术比赛 中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40枚、银牌160多枚、铜牌80 多枚。在河北省第五届运动会上,夺得武术比赛男子团体总分第 二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武术比赛的25块金牌中,邢台武 术队夺得9枚,把邢台市参加武术竞赛的水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 丹玉魁在担任邢台市武术队教练期间,共向省专业队输送队员9名,向高等院校输送学 生10名,其中5人成为 “武英级”运动员。在全 国武术比赛中,有六名队 员多次取得第三名、第二 名的好成绩,高志红在中 日对抗赛中获得太极拳亚 军。其弟子李晓燕、李彦 军、姜弛和儿子丹力军先 后奔赴日本, 英国等地传2- 53 拳授艺,并在英国创办了邢州武式太极拳分会,为邢台武林赢得了 荣誉。

丹玉魁在习武之余,还潜心研究整理拳谱和自己的学武心得, 先后整理完成了太极拳谱、八卦拳谱和40多篇心得q 1988年,丹 玉魁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并在会上表演了太 极推手,其照片被《羊城晚报》、《香港晚报》和《武林》杂志刊 用明— 不由于丹玉魁事业成绩显著,曾两次被评为河北省模范教练员,多 次受到市委、政府和市体委的表彰奖励,并于1981年12月当选了随着丹玉魁在武术界名 声鹊起,国内外许多人士慕 名来访,登门求教。1985年, 经河北省武术队教练萧长根 介绍,英籍华人黄济复到邢 台拜丹玉魁为师,学练武式 太极拳。1992年,黄济复以 英国武式太极拳协会的名 义,将丹玉魁邀至英国,在伦
敦东区和南区教授武式太极拳。

1990年,黄济复等人在萧长根的陪同下,来邢台向徐青山学习查 拳其间也曾把徐青山和丹玉魁请到石家庄,在石家庄向其请教。 1998年5月,丹玉魁应英国太极拳协会的邀请,再次赴英国讲学,并 在英国收了部分弟子。为邢台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刘天勇(1946~),出生于邢台市北门里。自 幼爱好武术,少年时经常与本街好友荣贵成等看书琢磨武术套路。1962年,刘天勇向同学谷中元学习太极拳、黑 虎拳,向陈恩来学习周拳。1963年7月,经刘玉祥 内弟郭江水(小名江子)引见,刘天勇拜刘玉祥为 师,学习武式太极拳。因练拳吃苦耐心,能持之以刘天勇 恒,深得刘玉祥喜爱。刘玉祥将武术拳架拆开讲 解,把身法要领、技击用法对刘天勇讲得明明白白,并在推手上以身 示范,将发力点说得清清楚楚,使拳架规范实用,为刘天勇以后的习 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4年至1983年,刘天勇先后随刘玉祥在工人文化宫和邢台市 体委举办太极拳培训班,协助刘玉祥教授传统武式太极拳剑,学员达数千人。1977年,刘天勇被邢台市体委评为“先进体育工作者”1983年9月6日,刘玉祥逝世,9月9日安葬于邢台县中召马 祖坟。葬礼当晚,刘天勇被师兄弟推荐为“刘玉拳社”主要负责 人丁./ 寺珞― 1;案1990年6月16日,由市体委于学礼带队,刘天勇参加北京举办 的“迎亚运全国太极拳观摩赛”,邢台代表队获集体第一名,刘天勇获 男子个人器械第二名。此次观摩赛后,刘天勇参加了全国太极拳教 练员培训I班,学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回邢台后开始在工人文化宫义务推广。先 是培养了 20多名辅 导员作为骨干,随即 开展大规模推广。 第一期培训班学员 就有580人参加,此 后又连续举办数期。1991年,受当 时的邢台市副市长 孙芳的邀请,刘天勇 到邢台达活泉公园 辅导四十二式太极拳。1991年和1996年,刘天勇又先后两次在北京参加全国太极拳教 练员培训班,学习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武当剑、五十六 式太极剑等套路。回邢台后在工人文化宫、达活泉公园推广。力1991年10月,应永年国际太极拳 联谊会组织者、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 人乔松茂邀请,刘天勇参加首届“永年 国际太极拳联谊会7 1993年当选该 会理事。1992年被永年县政府聘为复2000年8月25日,由邢台市体育总会武晓东带队,刘天勇、常 军、苏起荣、尹忐忠和刘天勇的弟子杨国杰、王岩、马爱英等代表邢台 市参加“河北省第十届运动会”社会组武术比赛,获团体第六名,刘天勇获成年男子组拳术、器械(太极拳类)第三名。从2000年至2001 年,刘天勇两次带领刘玉拳社社员参加河北省老年人太极拳比赛,分 别获集体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优秀奖。并于 2000年被河北省体育总会评为先进体育工作者。2001年3月,刘天 勇率刘玉拳社26人,代表邢台市老年大学参加由国家体育总会和中 国武术协会在海南三亚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获二十四 式太极拳比赛特等奖,名列个人传统武式太极拳甲组分数第一,个人 太极剑获短器械甲组二等奖。
1998年9月,刘天勇应邀到邢台市老年大学任太极拳教练和太 极拳研究社社长。同年12月,在中国首次武术段位制评审中,刘天 勇获中国武术六段。从1998年到2000年,刘天勇连续三年参与了邢 台市政府外事办和邢台市武术协会组织的董式国际太极拳联谊活 动,每次都组织了百条人的太极拳表演。 二'1995年3月,刘天勇应邢台市工人文 化宫体育科李渊臣邀请,在工人文化 宫举办太极拳培训班,教授传统武式 太极拳、剑,国家规定二十四式、四十 八式太极拳、剑。当年,在第三届永年 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刘天勇的弟子社”公章交与刘天勇。刘天勇师承传递表刘天勇从1974年跟随刘玉祥教太极拳,到1985年重新开展 活动的三十多年间,每天坚持晨练,广为传播、教授太极拳,从 未间断° 1994年以来,吸收正式会员129人,其中多人参加省、 市和国家武术比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随其学拳的既有普通 百姓,也有当时的副市长孙芳,原市委常委、邢台军分区司令员 李志义这样的领导。为邢台市的太极拳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杨永生(1948.5 ~ ),邢台市羊范乡东侯兰村 人,自幼酷爱武术,1965年拜赵寿琪为师,学习杨 式太极拳。但时间不长,“四清”运动开始后,赵寿 琪因家庭出身问题受到管制,不得不将弟子分送 到邢台其他拳师门下。杨永生的学拳行为也遭到 误解。赵寿琪咽杨永生不要再来学拳,但他仍不 断找赵寿琪讨教。赵寿琪为其精神所感动,在不 杨康生断对其传授讲解的情况下,将其推荐到陈固安处 学习武式太极拳。杨永生以其勤学苦练的精神和良好的悟性得到陈 固安的赏识。陈固安常将其留宿家中,心有所得,必披衣而起,与之推手验证。

1976年秋,杨永生又拜郑宝庆弟子贾耕雨学习杨式小架太极拳。贾耕雨择徒极严,曾表示“没有知己,宁将拳带走也不轻传”。年近七十还无一传人。贾耕雨自打一开始就 不欢迎杨永生,不断找各种理由撵他出门。 无论师他怎样推脱,杨永上总是以•颗赤子 篙之心求学。他通过为师傅打水、洗衣、干家 贾耕雨务等接近老师,学问太极拳的技艺。经过5年的考验,贾耕雨 才正式收杨永生为 徒。一收为弟子, 贾耕雨便倾其所有, 将杨式小架太极拳 尽授于杨永生。,经常是清晨4点出发,下午6点返回,往返60多公里,有时车坏 在半路上,他就只好步行。杨永生在学拳的道路上,博采众家之 长,他先后还向苏起荣、杨其声等名家学习。杨永生在学拳的过 程中,肯于吃苦,反复演练。同时他还注重太极拳理论和史料的 整理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编纂整理了张正学杨式太极拳老架, 以供世人演练,1981年,杨永 生到永年拜姚继祖 学习武式太极拳。

浏览7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