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①箭分两种,一种是通常所说的弓箭,箭头方形或三角形;另 一种箭头为圆形;前者的精度高,后者加工简易。箭头的材质最早为砍 削打磨过的燧石或黑曜石.后为铸铁.也有少量的钢制。箭头狭长尖利者,用于穿甲;扁平带侧锋者,用于射猎。②由于射击对象的不同,箭 杆和箭镀的尺寸、形状、重量有所调整变化,古人为了提高杀伤力,扩 展箭的使用功能,把箭银设计有双翼式、三翼式、扁叶式、柳叶式、角式、菱形式、三棱式、四棱式、血槽式、圆锥式等不同品种,还有指 示方向的鸣镐一一种装有带空孔的三翼式箭头的羽箭,它在射发后会 由于气流挤压于空孔而发出凄厉的鸣响。③箭羽。箭羽是用于保持平衡 的,在过去多为雕翎.属于精品,其次是天鹅羽,再次是猫头鹰羽,最 次是大青雁的羽,现在多用鹅羽做,鹅的羽毛品种以法国鹅毛为上,这 是因为中国出产的鹅的翎不够长。

弹弓 ①属于古代“射”的工具。弹弓的原理与弓箭的原理相同, 都是利用弹射力来进行发射,只是弹弓用的是弹丸,而弓箭用的是箭, ②据《吴越春秋》卷九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宋(古“肉”字)-"诗歌以二字短句和简单的节奏,写出了砍伐竹子,制造 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③古代传说中,泰山诸神爱好 狩猎,其猎必用弹弓。《西游记》《封神传》中的二郎神即是泰山诸神 之一。其常携猎犬,挟弹弓,终日驰猎。④古代的弹弓多用于打猎。由 于弹弓比弓箭易携带,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且近距离也有杀伤力,因而 在民间流传较广。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弹弓被侠客们作为武器使用:射 ①古代中国六艺之一,古人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蹑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说明人与人之间即使没有争斗,也 需要对射学研究。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 子风度的方式。②从史料的记载来看,中国古代的射艺应包含两个主要 运动:射箭和弹弓。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的重视。

射礼 ①孔子提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早是作 为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学习科目。《礼记》中有《射义》篇,阐述这一礼仪的意义,②射礼被称为“立德正己之礼”。有关学者认为,春 秋时期,诸侯纷争,弓箭愈益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在这崇 尚武力的时代.儒家却将弓箭变成礼乐教化之具,引导社会走向平和. 这就是射礼。具体地说,射礼是以射箭、比赛、礼乐、宴饮为载体的中 华传统礼仪 “射”是表.“礼”则是其核心价值。③所谓射礼,就是 以通过射箭比赛、礼乐配合、谦逊和让、道德自省,以“教民礼让、敦 化成俗”。④射礼起源。大约从西周时期开始,弓箭已经形成为一种符 号。西周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制定了一整套“礼制” e其中射礼使 射箭成为集政治、道德、体育、娱乐于一身的仪礼。⑤在西周时期,射 箭一直被当作主要的教育内容来加以传授:孔子作为教育家,明确提出 要修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功课。

射礼仪式 ①根据古籍记载.射礼有详尽的仪式规定。首先,主 持射礼仪式的司射要挑选六名德才兼备的弟子,将射艺相近者两两配 合为一组,一共三组,分别是上耦、中耦、下耦,即所谓“三耦”, 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每番比射.射手都是发射四支箭。②主持 乡射礼的是宾:宾.是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但德行卓著,由宾来担 任射礼的主角,是为了提倡尊贤的风气。宾的人选确定以后.地方长 官要亲自登门邀请。③行礼之日,地方官长要在序门之外迎宾:在射 礼的三番射的环节当中,身份较高的大夫要与士一一配合为耦.体现 出崇尚德行、讲究平等的传统文化:④古代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三番 射,三番射就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第一番射侧重于射的教练;第 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第三番射的过程与 第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比射时有音乐伴奏,由乐者演奏《诗经》里 的《采繁》⑤射礼的主要思想特点是进行人格塑造和倡导人的精神 文明:射礼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 重视人的道德自省。⑥射礼本质上追求一种健康道德的教导方式,是 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一种人文实践.射礼中的 等级观念、专制色彩相对较少。

射礼之"五射"①五射,就是射箭技术的五项要领:白矢、三 连、划注、襄尺和井仪。每一项均有具体和明确要求,习射者要下很大 功夫才能够熟练掌握。②具体要求:白矢.要求矢在侯而连贯,过见其 饿白。侯.指靶子,镰指箭头。每次射出的羽箭,既能穿透箭靶,在靶 子后面见到箭头,而整支羽箭却又停留在靶上.不掉下来。这需要射手 有强劲的臂力,又能掌握一定的力度二③参连:唐贾公彦疏:三连者. 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④蒯注,要求射出的箭,羽头高镁低而 行去。射出的箭,在飞行中,能够做到羽头高而镶低,最终射中目标, 难度极大。飞行的箭如果呈现羽头高镁低.由于地心引力,往往射程不 会很远,距离目标稍远些,箭早落地,不易命中二这就要求射手拉弓满 弦,弹出力大,箭飞快速.才能见效。⑤襄尺,要求射箭拉弦的姿态正 确,平稳坚定,拉弦时,右肘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在胳膊上能放一碗 水。有此功夫,射出的箭才不会偏离方向,提高了命中率。⑥井仪:贾 公彦疏: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侯.指箭靶。

射学 在中国历史传统民族体育体系中,射箭技艺发展得很早,相 对成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一^射 学。有关学者认为,射箭之所以成为“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拥有 许多著述.拥有一个理论与技术相辅相成的独立的文献体系,具系统性 和科学性。这个文献体系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体育历史当中占据相当重 要的地位。

射箭运动①现代射箭运动始于英国。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召 开,射箭项目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20年后.1920年的奥运会将射箭 从比赛项目中取消,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恢复射箭项目之后,至今一直 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②目前重要的国际射箭比赛有:世界射箭 锦标赛、世界室外射箭锦标赛,以及国际野外射箭锦标赛等:③20世纪 三四十年代,射箭是中国“国术”的内容之一.也是多次全运会的正式 项目,而民间射箭团体也比较多,还有不少熟悉射仪射艺的老人在传授这门特殊的技艺。④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式射箭是国家认可的正式体 育项目,经常有全国性的射箭比赛,1959年以后,我国接受了国际射箭 比赛的规则和射具,中国式民族射箭悄然退出正式竞技比赛项目O传统弓箭的射程①旧时京城弓箭大院里做出的步弓(即普通的射 箭弓),大多数以射55弓(即55张弓直线排开,约55 x 1.7m的距离)远 处的箭靶取准“②一般情况下.无论弓力大小,箭靶均以55弓为目标弓的力量①一般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关键作用还是要看 持弓者的力气,力气特别大的射手则能拉开300斤的强弓。②弓的挽力 决定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③杨福喜对传统弓的力量的解释 为:拉弓力的单位传统叫法是“几个劲儿”。比如乾隆皇帝用的就是 “五个劲儿”,相当于英制的50磅,大概45斤的样子。用大拇指带着扳 指拉45斤的弓弦,大致相当于你右手水平伸直提着45斤的重物。

一个类似内容的版本.名为《聚元号弓箭》,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应当说,本书的写作有一个资料基础,因为早在2008年,有过被学者和读者誉为当代甚至现代中国第一部弓箭类普及读本。那本书的作者同样是笔者,当时是接受北京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 9的任务,通过采访杨福喜,翻阅相关资料耗费了小半年时间编撰而 成。当年《聚元号弓箭》与今天这本书相比,应当说不是再版,也 不是重新将材料排列组合,而是再创作,进一步深思考的结果。同时, 也是在那个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材料补充修订,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具体体例和要求进行编撰。与上一本书相比,从 体裁上讲均属于纪实文学,但是第一本侧重文学性,这一本侧重于 纪实。特别是聚元号弓箭的制作工序和流程的表述,本书单列为一章, 铺陈一万余字,可渭相对详尽,从语言表述上讲,第一本相对口语化, 而这一本为便于读者阅读,尽可能使用书面语言,特别是制作流程 一章,尽可能避免产生歧义。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及使用本书,笔者对相关弓箭知识性和历史 记载资料进行了进一步订正和注释。尽管如此,也难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有些问题或许还没有解释清楚,毕竟本人在弓箭方面不 是专家。不过查阅历史古籍.翻阅报刊文摘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 精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想法,也还需要。

浏览4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