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腿的康复特性
腿的康复特性是指合理腿部运动具有康复身心的特性。人体腿部的储血量、造血功能、经络传导是相当丰富的,合理的腿部运动不仅可使人体腿部的血液得以改善,进而改善整个人体的血液分布,使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得血而有力,达到祛病除疾、改良体质、康复心身的功用,还可使人体腿部的造血功能得以改善,进而丰富、净化、改良整个人体的血液,达到丰富、净化、改良身体的康复保健目的,更可使人体腿部的经络运行、传导、反射得以改善,进而提高人体统配内外环境的质量,达到精气神血的内外融会贯通而使自己的身心活力健康。
6.腿的保健特性
中国武术保健是由极为传统有效且不需再行证明的养生、健身、导引等三个方面构成,都是历经五千年反复不断实践所千锤百炼而成的人类身心保健精髓,是人体康复保健、健康长寿、延年益寿的基本保障,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实践表明,生物体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由小到大、到老的连续不断的系统修炼,才能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理想保健功效。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正常老化都是从腿足、腰干开始的。中国武家认为:“人之老化,先始于腿,后从于腰,继而经络阻滞,脏腑闭塞,心神不济而衰退。”也就是说,对正常人来讲,只要腿足灵便没有问题,就意味着自己是健康的。假如自己腿足麻木僵硬,继而腰椎躯干僵硬,再加上自己对武术保健一无所知,那离自己身体的全部僵硬就一定不会太远了。炎黄子孙五千年来的腿脚攻守实践告诉我们,合理的腿脚格化、演化、运化、养化、健化、导化,不仅可使自己的腿脚保持灵便,还能使自己的活性、动性、灵性得以不停的升华,更难能可贵的是可持续性地保持人体腿部血量的藏储、造血功能的建设、经络传导的通常、灵气活气的凝聚,净化人体的新陈代谢,阻断人体衰老的基本进程,克制人体疾病因子的泛滥,达到武家乃至所有人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理想生存目标。
二、腿法
腿法即腿技构筑的基本单位,在武术六大踢技里为君,是指一腿支撑用另一腿进行搏打厮杀的武术运动方法,是以古老北岳恒山为依托的北拳、北腿、北路门派的徒手武术攻击主体。
(一)腿法分类
中国武术中的腿法是极为复杂多变的,如果按武术攻守腿法的运动特征来分,可分为直腿、弹腿、鞭腿、回腿、盘腿、扫腿等六类。其中,直腿即在攻守运动中不湾不屈的直腿攻击方法,弹腿即在攻守运动中由屈迅速伸击的弹击腿法,鞭腿即在攻守运动中由屈迅速伸击的鞭打腿法;回腿即在攻守运动中由伸击后迅速屈回的腿法,盘腿即在攻守运动中的缠绕性腿法,扫腿即在攻守运动中的扫击性腿法。
若按武术攻守腿法的运动方位来分,可分为上腿、下腿、侧腿、前腿、后腿、斜腿等六类。其中,上腿即攻守运动中由下迅速向上攻击的腿法,下腿即攻守运动中由上迅速向下攻击的腿法,侧腿即攻守运动中向左侧或向右侧迅速攻击的腿法,前腿即攻守运动中向前迅速攻击的腿法,后腿即攻守运动中向后的迅速攻击腿法,斜腿即攻守运动中的斜向攻击腿法。
若按武术攻守腿法的运动性质来分,可分为攻腿、锻腿、练腿、活腿、摔腿、野腿等六类。其中攻腿即攻守运动中的主力进攻腿法,锻腿即武术运动中的格式化运动腿法,练腿即武术运动中专门用于练习的腿法,活腿即武术运动中的借物性腿法。 摔腿即武术运动中专门用来拌、别、挑、撩、勾使对手下盘失控的腿法,野腿即武术运动中的流星性攻击腿法。
若从武术攻守腿法的功用来讲,可分为直腿、弹腿、鞭腿、回腿、盘腿、翘腿、别腿、拌腿、扫腿、勾腿、挂腿、磕腿等十二个腿法类别。从攻守形式和性质上来讲,武术腿法可分为上五腿(阚、蹈、践、踉、跋)、前五腿(即蹬、踵、弹、践、跋)、后五腿(蹴、跷、蹬、踵、陋)、侧五腿(踹、躅、蹄、踏、跄)、下五腿(即辟、跤、雎、距、的)、锻五腿(蹦、跟、跆、崎、躅)、炼五腿(跄、趾顺、逆踞、脚抄、蜷)、活五腿(睁、踹、踣、腿、跟)等四十种具体攻守特性的武术运动腿法。另外,还有部分特殊的摔技专用腿法。在上述的所有腿法中,用于攻守的标准腿法为二十五种,用于练习的标准腿法为十五种,用于运动协调的标准腿法还原若干种。
(二)影响腿法运动的因素
武技运动中的腿法和所有的其他武卫的运动动作一样,在错综复杂的攻守进退中,均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在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照制等的运动施展要素中尤显突出。
武术运动中的劲力、柔韧、耐力是影响腿法运动的内在因素。在腿法运动中,如果劲力不足,劲不得道,力不从心,是根本无法使自己的腿法得以实现的。如果柔韧不足,柔不到位,韧不得体,也是根本无法使自己的腿法得以实现的。如果耐力不足,能不后继,耐不久长,即使腿法标准、运动流畅、攻守得体也只是短暂的,是无法完成一场血雨腥风战斗的。
武术运动中的战机、战法、战术是影响腿法运动的潜在因素。在腿法运动中,如果抓不住战机,死打硬拼是根本无法使自己的腿法得以实现的。如果战法不适合,横冲直闯也是根本无法使自己的腿法得以实现的。如果战术不得道,虚浮不定更是无法使自己的腿法得以实现的。
武术运动中的方法、技巧、照制是影响腿法运动的外在因素。在腿法运动中,如果腿攻方法不对路,是根本无法发挥自己腿法攻击之最大攻击力的,如果腿法攻守的技巧不得时,也根本无法发挥自己腿法攻击之最大优势的。如果腿法攻击的照制,不得势,更是无法发挥自己腿法攻击之正常攻击的。
(三)腿法的功用
腿的形态结构决定着腿的功能,只要我们了解了腿的形态结构,就很容易理解某一腿法所具备的功能。也就是说,武术踢技运动中的腿法有多少种,那踢技腿法的功能就有多少个。如果归纳地讲,武术踢技运动的腿法至少具备以下五大功能:
腿与腿连接构成武术踢技的主体,主导着徒手攻守的重力攻击,并赋予了中国武术一定的腿脚攻守;
腿具有一定的扫、畔、别功用,不仅能使对手倒地,还能使对手散失正常的稳定支撑;
腿具有一定的盘、搅、撬功用,不仅能将对手固定,还能使对手散失正常的躲闪;
腿具有一定的顶、杠、撑功用,不仅能使对无法靠近自己,还能使对手与我保持一定的对峙距离;
腿为武术表演提供素材,为武术攻守提供卫数,为武术保健提供动力。
(四)腿法运动对下肢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腿法运动,可使下肢骨的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会根据张力、扭力、压力而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腿法运动使下肢骨的新陈代谢加强,下肢骨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出良好的结果,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结实,使人体在抗折、抗弯、抗压缩、抗扭转、抗击打等方面取得普遍性的提高。
一般少年儿童时期的骨代谢均比较旺盛,这个时期如果进行合理的腿法运动,不仅能有效促进下肢骨的良性发展,更能有效促进下肢骨的新陈代谢。
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中年老年时期,其骨代谢就会比较迟缓,在这个时期如果进行合理的腿法运动,会有效促进下肢骨的良性恢复、还原、保持、发展。
无论如何武术踢技腿法的运动,对人体的长寿锻炼都是非常客观的。但必须是经常性的腿法锻炼。中国武家认为:“拳不离手,诀不离口。道不离意,德不离护。礼不离行,仪不离动。一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筋骨松。一年不练功力散,十年不练筋骨常。”只有经常进行腿法运动锻炼的人,才能使自己的下肢骨保持所获得的良性变化,并得以可持续性的发展,进而使自己的下肢骨经久不衰而活力永驻。
三、腿法连接
腿法连接是指腿法与腿法以技法运化相连接所构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腿类运动招法。在腿法运动中,腿法与腿法的连接主要是由腿踢间法来完成的,腿踢间法是由腿法攻守而产生的,并存在、运动、游离在腿法之间,是腿法攻守的外环境,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的作用,其与中国武术的化功紧密相连,共同完成着武术踢技的攻杀战守。具体来讲,不同的腿法均有不同的间法,不同的腿法连接均有不同的间法连接,不同的腿法转变均有不同的间法变迁。我们根据其连接的性质可分为腿组、腿合、腿排、腿列、腿照、腿招等六种不同的招法性连接。
浏览4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