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而身体钠栋的佝容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基本能力又被称为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和各种能力在身体练习活动时的一种综合体现。运动素质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五大类,这些素质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备和代谢水平以及健康状况所决定的。因而,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改善其形态和机能,增进健康和提高各种能力。
(一)速度
速度是柔道运动员运动索质中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之一,它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主要是以不同形式的动作速度表现出来的,这是柔道项目特点和世界柔道运动发展趋势所决定的。为此,我国柔道在训练中具体地制定了 “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要突出一个“快”字,如具备极快的反应能力,快速完成各种进攻、反攻、防守技术的动作速度及快速起动和移动身体重心的各种快速的应变能力等。只有不断提高运动员快速运动的能力,才能体现“以快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若是在柔道比赛中失去“快”,就意味着失去了主动,甚至意味着失败。所以,在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就应当重视快速能力的培养。
1.速度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三种。
(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声、光、触觉等)刺激快速做出应答的能力。
(2)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3)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
2.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生理基础,特别是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是受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制约。7~13岁的儿童少年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处在速度素质快速增长期,抓好这一年龄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他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移动速度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儿童少年早期进行速度训练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早期训练可使他们在适龄时的速度能力得到挖掘与发展。
(1 )反应速度的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表现在比赛瞬息万变的复杂局势下,运动员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应答反应,一是在比赛中通过对对手反复不断的积极抢把部位,可以判断出他将使用技、战术的潜伏企图,从而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二是在判断基本正确的基础上能快速果断地采取进攻、反攻或防守的对策,或在比赛中能捕捉到瞬间即逝的战机而快速施技等,这些均属良好的反应速度在柔道比赛中的具体表现。
反应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随着儿童少年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完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这种反应特性就逐渐表现出来,并随着后天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得到提高。对儿童少年早期进行训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是使他们受遗传因素影响而潜在的反应速度能表现出来,并稳定下来。
发展儿童少年反应速度常用的方法手段是利用突然发出的口令、哨声、掌声或手势等信号,来提高他们对简单信号的反应能力,这对儿童少年初学者效果较好。此外,还可采用配合对手的练习如“乱取”,使他在相互抢手、施技的过程中通过触摸觉与视觉,来判断对手的企图,并选择自己应采取相应动作的反应。也可采用选择性练习等来提高儿童少年的反应速度。下面仅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反应速度的反应性游戏及反应练习的方法,供教学训练参考。
反应性游戏:
①两人拍击:两人面向站立,听到开始的口令后,设法拍击对方的背部,而又不被对方拍中,在规定的时间内(每次规定1分钟),拍击对方次数多者为胜。
②找伙伴组合:练习者可围绕柔道场地跑动,听到教练员发出几人组合的口令后,快速完成几人组合,不符合组合人数者为失败。
③抢球游戏:用实心球在柔道场地中间位置围成一个圆圈,球数比练习人数少一个。游戏开始,练习者围绕柔道场地的红色垫子(危险区)跑动,听到信号后各人快速抢球,谁没有抢到球即算失败。依次反复进行,最后看谁被罚次数最少或未被罚。
反应练习:
①听口令做对应的相反动作(系反应速度练习中的选择性练习)。听到教练员喊 “立正”,练习者做稍息;喊“向左转”,练习者做向右转等。
②俯臣静起跑:从俯臣碑练习开始,听到跑的信号,迅速起跑,跑的距离10~20米。
③听口令或看手势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步法快速移动练习,或练习各种“受身”动作。
以上的训练方法是由教练员突然发出的信号,如哨声、掌声、手势或口令等来提高儿童少年做出快速反应的练习。练习的次数、组数由教练员掌握。练习的内容也可由教练员自行创编。
(2)动作速度的训练
动作速度寓于具体的技术动作之中,单纯的动作速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柔道运动技术中的任何一个动作,其施技过程中的动作速度,不仅与运动员能否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有紧密的联系,而且还与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关,所以动作速度训练与其他运动素质的训练和技术训练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动作速度的培养,必须通过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及有关运动素质的发展才能实现。
在柔道运动中进行动作速度练习时,主要采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采用完整的技术练习,如徒手技术动作的“走空”,以及结合同伴进行原地或行进间的“打“投认” 练习等。动作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整的技术动作,因为动作幅度的大小、距离的远近及施技的方向、角度与部位等都与动作速度的大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完成动作时,人体各肌肉群之间、肌肉活动与内脏器官活动之间、内脏器官活动之间,就会表现出同时或先后配合一致的现象,因此,在技术练习中,人体的协调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将有利于在发展动作速度时最大程度地减小人体内部阻力,从而提高动作速度。另外,也可采用给予一定重量负荷的三人“打迟”练习,通过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来提高动作速度,以及采用加大动作难度的练习,如利用限制练习时间完成规定练习次数的特定要求,迫使运动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规定的练习次数,以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下面对发展动作速度的主要方法列举几例供教学训练参考。
①原地或行进间的单个技术动作的“打“投练习及“走空”练习。要求儿童少年必须在保证技术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根据儿童少年具体情况也可进行投技一寝技的动作速度练习。
②在柔道垫上,面对面地跪撑在垫上或背靠背地坐在垫上,听到教练员的信号后,快速地抢先使用抱压技将对方控制住。控制对方后,听到教练员再次发出信号时,应根据对方想尽力摆脱被控制时的身体重心的变换,迅速转换另一种抱压技术而能继续控制对方。
③仰卧在垫上进行“蹬车” “倒蹬车” “绕腿” “三角绞两腿搭扣”及“虾行” “逆虾行”的下肢专项辅助练习。
④横跳过人:练习时一方跪撑或俯撑在垫上,另一方从侧面双脚起跳越过跪撑者,而且要连续快速地左右交换进行反复横跳过人。
⑤快速俯卧撑。
⑥快速地进行单摇、双摇的跳绳练习。
以上练习方法由教练员突然发出信号或口令进行,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及间歇时间由教练员掌握。练习的方法教练员可自行创编。
(3)移动(位移)速度的训练
移动(位移)速度对柔道运动员来说,主要表现在步法灵活、快速的移动上,它是维持身体重心平衡,配合进攻、反攻、防守而能快速移动身体的一种基本技术。
柔道比赛是在不间断地反复移动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争抢到有利把位,捕捉战机发动进攻,若是步法移动不灵活,瞬间发动进攻时手到腿未到,技术就难以得到正常发挥。因此,移动(位移)速度的训练,在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也是不应忽视的。
移动(位移)速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人体综合运动能力的表现。移动速度的快慢不仅与动作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力量、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及协调能力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另一角度,也可把移动速度看成是动作速度、速度耐力与意志力的组合。发展移动(位移)速度训练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①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是提高移动(位移)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发展移动(位移)速度的力量练习有负轻重器械,各种形式变化的单双足跳、立定跳远、多级跳、垂直跳等。力量水平,特别是爆发力水平的提高,对移动(位移)速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儿童少年基本力量的同时,应着重以发展速度力量为主,力争快速完成。可多做一些超等长的力量练习(如多级跳等),以提高肌肉收缩时的快速力量。但应注意,在采用接近极限负荷强度以提高快肌纤维功能时,练习的次数与组数应掌握适当,不宜过多。在训练实践中,力量练习后应有一段力量负荷减量的练习阶段,以便通过“延缓转化”把所提高的力量能力转化到移动速度上去。
②重复动作练习
重复动作也是提高移动(位移)速度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可采用大强度至极限强度进行练习。训练强度应是变化的,固定训练强度会形成速度障碍,尤其是不能固定在极限强度或接近极限强度下进行训练。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练习重复的次数也不宜过多。为保证运动负荷,可用增加练习的组数来实现。发展移动速度的间歇时间,应使机体相对得到完全恢复,保障下组练习以高能物质供能。练习时,可采用结合柔道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等来发展儿童少年的移动(位移)速度,这样效果会更理想。
根据儿童少年时期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自然增长的规律,应在发展速度的同时兼顾力量等其他素质的发展。
7~11岁时,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上,练习中应提高和保持他们对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因疲劳而产生不良影响。
12~15岁期间的训练,在已获得的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提高速度力量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来提高速度。
16岁以后,在防止产生“速度障碍”的前提下,其训练手段和方法可接近成人。
③比赛、游戏法练习
比赛法是速度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比赛法练习的时间短,并能激励儿童少年的斗志,提高兴趣,使他们在练习中表现最大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通过比速度、比技术、比成绩可进一步起到鼓舞情绪、调动练习的积极性的作用。采用比赛法,往往能比平时做出更快的反应,达到练习快速移动的目的。
游戏法同比赛法的作用一样,可以激起儿童少年高涨的练习情绪。由于游戏过程能引起各种动作的快速变化,所以除了能取得提高移动速度的效果外,还可以发展儿童少年的反应、灵敏等素质。
除以上练习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结合柔道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等来发展和提高儿童少年的移动速度。

浏览4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