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料理铺 子里的生意 杨文通心灵手巧,又识文断字,没过三五年,便掌握了聚 元号弓箭制作的全套手艺,无论是“白活”还是“画活”,样样精通“ 那时的学徒,只能学一样手艺,也就是说弓箭行里,你要是学了 “白 活”,就不能学“画活”。总之,掌柜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怎么着 也不让你学到全活。谁能学到全活呢?那就只能是少掌柜,只能是嫡 亲,杨文通具备这个身份,老爷子才肯将手艺传授。沈六年纪大了,干 不动了,在弓箭同行的眼里,杨文通几乎就成了聚元号的技术专家,如 果拿今天的话说,那杨文通至少是高级技师的职称了。不用说,杨文通 成了聚元号的顶梁柱,只要是涉及弓箭的设计制作全是他一手操持。

杨文通发现,稍微殷实一点儿的家庭,即便雇不起人看家护院,又买不起枪支弹药,总还要有个防趁火打劫的毛贼的家伙口他就将祖上 传下来的诸葛弩试着做了几套c说起这诸葛弩,当年真有点儿高科技的 味道c相传这是诸葛亮发明的.当时称之为“元戎”,是一种连续发射 的弩箭这弩箭用铁制,长8寸,将10支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扳 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1支,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1支入箭膛上,再 上弦,又可继续射出 ' 装上弩箭一试,啪啪啪,眨眼间10支箭就发射出 去了,就像水连珠。您说,这武器厉害不厉害?特别是在买不起火器的 人家看来,拿两张诸葛弩搁在家里还是不错的选择。若有一个半个毛贼 来袭扰,就这弩箭的阵势,打不着他也得给吓得倒退回去。还别说,就 凭着这个诸葛弩.聚元号弓箭铺勉强渡过了难关。

不过,不管怎么说,那个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弓箭铺是凭 手艺吃饭的手工作坊,纵使有天大的本领,也还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 朝不保夕的日子在百业凋零的旧北京,弓箭铺子陆续倒闭,或者改弦更张,另辟 蹊径,转行转产。在弓箭行中数一数二的聚元号也是风雨飘摇,惨淡经 营。到了 1949年,东四牌楼旁的弓箭大院,仅存四家弓箭铺“每每谈及那些年的往事,杨文通往往长吁短叹,连连摇头。那真是 往事不堪回首最辉点的往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是聚元号生产经营的黄金 时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中国政治、文化 的中心,各行各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聚元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迅 速恢复元气,迎来了自身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老掌柜杨瑞林已经退居“二线”,虽然铺里大事由老人家 和版,平时的日常工作已经完全交给杨文鑫和杨文通哥儿俩,也就是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聚元号弓箭铺的实际当家人已经传给了第九代如果 按照今天的企业职务划分,杨瑞林就是董事长,杨文通和杨文鑫呢?两 人也有分工。大凡抛头露面、迎来送往的事务全由杨文鑫应付,而杨文 通则承担了弓箭制作技术方面的所有事务。用一句现今时兴的话说,杨 文鑫是聚元号的业务经理,杨文通则是技术总监;有道是国泰而民安. 百姓安居而乐业,聚元号弓箭铺就是在这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春天里兴 旺发达起来,这时的聚元号不光国内订单不断.海外的合同也是接二连 三,应接不暇。杨瑞林每逢月底拢账,总是合不拢嘴,喜上眉梢「看看 账本,一个月的收入,刨去各项费用,净剩最少也有四五千元,那时物 价低,全家老小上一趟全聚德,吃一桌全鸭席,也不过几十块钱。杨家 的小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说是小康人家一点儿也不为过。对杨文通来说,有三件事情令他没齿不忘。

一件是和英国人打官司的事。那是1951年,天津海关给北京的聚元 号发来传票。杨文通打开一看,原来是英国的一位客户投诉聚元号违反 商业道德,说聚元号给他们寄去的弓没有上弦,不能使用。杨文通给父 亲和哥哥念了一遍英国人的诉状,大家不禁哈哈大笑。原来这位英国客 户第一次做弓箭生意,头一回和聚元号打交道,还不懂得中国弓箭的使用方法,按照中国弓箭行内的规矩,交货时弓是不能上弦的,聚元号不 是头一回做海外生意,依照老规矩,就将弓和弦一同寄往了英国。满以 为这宗生意会让对方感谢一番,哪曾想客户不懂行,还责怪聚元号违反 职业道德,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得给人家解释解释呀!谁让咱们没有 翻译一份英文的使用说明书呢。让谁去呢?作为技术会责人.杨文通自 告奋勇,他当即带上弓箭修理用具,直奔天津海关。

英国人见到年纪轻轻的杨文通,脸越发阴沉,明显表现出不满意的 情绪,大概是认为聚元号太无诚意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派这么一个 年轻人来应付。杨文通不卑不亢,首先给海关人员和英国客户解释了一 番中华民族弓箭行业的规矩,也给英国人上了一课。接着.杨文通接过 弓,一边解释,一边操作,当着各方人员的面,来了一个漂亮的“回头 望月”,眨眼之间,弦便被上到了弓上,经过试射,性能非常好。杨文 通娴熟的手法,就像变魔术一般的动作,让在场人员大开眼界,高兴地 鼓起掌来。本来打算讨个说法,甚至要求索赔的那几位英国人.这时急 忙站起身来,向杨文通鞠躬,表示歉意。这件事情,让聚元号名气更大 T,海外的购销合同也是与日俱增。

第二件事,发生在1956年,当时国家开展轰轰烈烈的公私合营运动。 一家人苦心经营多少年才积累的家业,一晚上几分钟的大会开罢就要归 属“公家”,这让一些作坊商铺的主人想不通。有人料想,正在发大财 的聚元号弓箭铺一定不甘心,肯定不赞成。但是,杨瑞林对这么个大事 偏偏很开通。他说.咱们家的买卖怎么好起来的?还不是共产党让咱们 的买卖红火了?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咱家还不是连窝头也吃不 上吗?杨瑞林坚信人民政府提出的号召肯定是为了咱们手工艺人着想。 就在别的铺子还在犹豫观望时,杨瑞林响应政府的动员,带领聚元号弓 箭铺里的一家老少九口人第一个入了合作社。杨家入社非常彻底,将聚 元号的人、财、物以及供、产、销一系列买卖合同统统带入了北京市体 育用品第一生产合作社°当时,这家合作社也不过几十名工人。

杨瑞林此举让聚元号弓箭铺成为北京市公私合营运动中的先进单 位,为此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表扬和鼓励:杨瑞林老爷子作为手工艺人和私营企业代表.参加了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的诸多表彰会。杨瑞林当 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的照片,成为多年来老爷子荣耀的永久纪念;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聚元号弓箭铺成为北京市体育用品第一生产合作 社的一个生产车间。此后,这家合作社进一步升格,成为北京第一体育 用品厂,杨家九口也就成为这家工厂的正式员工。没过多久,杨瑞林因 为年逾花甲.按照规定就在这家工厂办理了退休手续,安享晚年;杨福 喜本家的四大爷成为这家工厂弓箭车间的主任,杨文通则成为弓箭车间 的技术负责人。

您还别说,公私合营刚开始那一年,聚元号的弓箭生意还真红火起 来了,为什么?第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工厂领导比较民主,特别尊重老艺 人,有事主动与老艺人商量,听取老艺人的意见;特别是在产品质量和 产品开发上,老艺人有很大的话语权。第二个原因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原 材料采购及产品的销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聚元号弓箭的出口量之 所以持续大增,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家的进出口公司:由进出口公司负责联系海外客户,根本不用生产车间负责人操心,这让聚元号的弓箭产品 很快进入世界许多市场。第三个原因是今天的年轻人想不到的一当时 的“除四害”运动。麻雀最初被认定为“四害”之一,政府号召,全民 动员,要消灭天下所有麻雀.「怎么消灭呢?很多单位和个人便采取了原 始的办法——用弹弓打。弓箭车间在那些日子里加班加点,生产弹弓二 生产弹弓和生产弓箭虽然工序不同,但是所用材料相近,而且没有技术 方面的困难,聚元号名气又大,因而顾客盈门,生产的弹弓每每断档。 很多没有买着弹弓的顾客,就在铺子里等着,拿不到货就不走。这让杨 文通也着急起来,动员全冢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喝水、吃饭都顾不上 了,可还是供不应求。这边刚刚下料,那边早就把钱交了。那可是“萝 卜快了不洗泥”.聚元号没有了精益求精的要求,也不再像当年为给宫 里制弓那么讲究装潢,最后连刷漆和装饰的工序也一概免了,因为在店 里坐等的顾客急着提货呀第三件事情,是杨文通到了晚年也不忘向儿孙们称道炫耀的。那 也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事。一天,杨文通正在车间忙活着,厂长找 上门来。

浏览2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