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与浦本比试时,桥本根本没有想到胜负,只是当作一次难得的向强手挑战、学习的机遇,没有胜负的牵挂,他心无杂念全力进攻。但比赛终了,裁判 判定桥本龙太郎为胜方。这次剑道比试的胜利,让桥本感受到精神超越的力量。这次经历,给他日后政治生涯带去无尽的力量。那就是“当你全力以赴地 投入一项事务中,你不计较其得失,命运却是眷顾你的担任大臣后,他仍将 庆应义塾大学的剑道部当作自己“心灵的故乡”,时常抽空回剑道部练习或参 加合宿,遇到烦心事或者困惑时,他就到郊外飞舞竹刀,并用回忆剑道部的成 功往事来激励自己。①他上任通商大臣后,得知通商部设有剑道俱乐部,自己扛着竹刀、护具就 去道场,平常在通商部处处受到下属尊重的大臣,在剑道场比试中,并没有人 给予特别的照顾,操剑对劈起来,你来我往毫不相让,他感觉这样的毫无拘束 的稽古相当地畅快。他在任通藏省大臣时,还作为团长,带领日本剑道访问团 到中国的天津等地表演,还亲自下场演练。1998年,他开始任全日本学生剑 道联盟会长,2004年,任全日本剑道道场联盟会长,还担任全日本剑道联盟顾 问、武道议员联盟顾问,剑道六段。②桥本龙太郎说,剑道给他人生无穷的启示与力量。年轻时,他也曾经与日桥本龙太郎:《燃烧吧剑——桥本龙太郎的青春秘话》,东京:日本出版广播企画 1997年版,第80页,此节引自《武道))2006年第8期。本著名的作家三岛由纪夫①持竹剑比赛过,三岛由纪夫曾感叹“失去剑,诗不 成诗,失去诗,剑不是剑”。三岛由纪夫对剑道的理解也影响了他。桥本认为, “三岛由纪夫对剑道的理解的深邃,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这不是单一的、相互 格斗中分出胜负的剑道,此中蕴含着对武道哲学探究的热情,还有看透日本人 根性的、真挚的见解”。“对桥本来说,在道场中,持竹剑巧妙地击中对手的头 部或肋部,在道场外,这种技巧什么作用也没有,重要的是在道场中磨炼出剑 之心,即清明、仁爱、刚健的精神,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人生中。在道场中播下的种子,要到道场外开花结果。”②桥本的个性,也相当适合日本独有的剑道精神,即勇气、力量、忍耐和技 巧,他能在风云变幻的日本政界打出一块自己的天地,也正得益于此。③与武道共生一企业家对武道的期待丰田汽车是跨国大企业,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想出广告词,“车到山前 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对现在的中国中年人来说,仍然是印象深刻的。 2008年,丰田在全世界的销售量超过美国的通用。丰田公司的总裁奥田硕, 也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作为日本经济界的领军人物,他曾经在2007 年专程来北京会见胡锦涛总书记,寻找解决中日关系“政治冷、经济热”的途 径。他在2006年与柔道世界冠军山下泰裕关于柔道的对话,成为2006年日 本畅销书之一。他在对话中极力提倡,用“姿三四郎”的精神重振日本的社会。在电视剧《姿三四郎》④中有一段场景:姿三四郎将要出战其他流派柔术 选手时,他问老师,“老师,输也不要紧吗”? “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将糠道 馆⑤柔道出色的精神与技巧留在比赛中,超越胜负,将卓越的东西留在道场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唯美主义、古典主义小说家、剧作家。小说代表作有 《金阁寺》、《美丽的星》、《丰饶的海》,戏剧代表作有《鹿呜馆》等。曾在日本东京陆上自卫队司令部挟持指挥官,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剖腹自杀事件。桥本龙太郎:《燃烧吧剑——桥本龙太郎的青春秘话》,东京:日本出版广播企画 1997年版,第138页。本节评论参考了百度网桥本龙太郎条。®《姿三四郎》是一部小说,是以嘉纳治五郎的讲道馆发展作为原型,姿三四郎真实 的人物原型是西乡四郎,反映明治初期,一批知识人将传统的柔术改造成德育智育体育并 举的育人之道的过程,这个历程充满艰辛,而执著坚毅的主人公终于取得成功,故事在20 世纪40年代影响了一代日本青年。小说的作者是讲道馆初期四大天王之一富田常次郎 的儿子富田常雄。后被改为电视连续剧,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在我国热播。⑤小说《姿三四郎》中主人公所在的武道馆。中。这样就可以了,柔道不是政治,所谓的'虽败犹荣'”,老师这样答道。"有理想、有抱负、有行动,执著地为理想献身。比赛不拘泥于胜负,而在 于是否堂堂正正地面对对手,胜者充分地体谅对手,输者心服口服”。这就是 糠道馆柔道提倡的精神。“我一心要成为强悍的人,成为身心俱强的人,对我来说,只有柔术,作为 日本传统的体育,最适宜自己的。在文明开化不能佩剑的时期,柔术是徒手的 武士道。”“柔道是不论强弱的,道正、心直,再充分具备'柔'的精神,就是达人, 也是名人,这点是我确信的。”①剧中的柔道老师矢野正五郎,似乎对学生说,似乎又是自言自语:“我要让 柔术的精神重生,我决心与世间一切的'恶'战斗,为了柔术的重生至死不辞, 为扫清阻碍柔术生长的一切而战斗,你也一起来吧,尽管很苦、很累,但是,这 就是人生。”②这是执著的不惧艰险的明治青年求道者的写照。奥田硕对世界柔道冠军山下泰裕说:“越是强大越要谦虚,对于柔道人来 说,是这样,对于从事其他运动的人也是这样,不仅从事运动的人,对所有的人 来说,这点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只要胜就可以了不管能否战胜对手,都要 以最大的努力去面对,去挑战,这个精神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这样的精神 几乎都没有了。生活中'只要自己好就行',比赛时'只要胜就行',经商则'只 要赚钱就行',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从全球化的角度说,全球化中有胜者与败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光与影,不可否认,败者的反抗是现代频发恐怖事件的原因之一。各地的纷争和恐怖主义是对美国极权的一种 反抗。”③“剑道与柔道一样,有胜者有败者,胜者与败者就是光与影。在这里,胜者 是否对败者有同情之心,是否顾全败者的名誉,或者是,败者能够正视失败,为 了下一次的胜利加倍认真努力。这样的精神,才是现在全世界必要的。"在对话中,奥田硕特别强调:“日本是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是绝对成不 了世界人民的模范。为什么在世界中,没有人想'做日本人,?这是因为日本 人不具备宗教观和生死观。或者说,不具备道德心、伦理观。不具备道德伦理 的人,终究是不被人尊敬的。此后,日本人必须一个一个地在人格方面更加成 熟,真正地具备同情心、体谅心,具备宽容优雅的风度,而不是只追求利润,成山下泰裕、奥田硕:《与武士道共生》,东京角川书店2005年2月版,第150页。同①第138页,电视剧表现时代,“柔道”一词不通用,多数人还称为“柔术”,有时 称为“柔道”。同②第131页。为经济至上主义的'经济动物',而是应该具备作为'人'的丰富与宽厚。企业 也是一样,不仅是赚钱,CSR①时代已经来临,企业要有自己的理念与伦理。 生产要考虑环境问题,要为企业所在的地域和社会作贡献,要将所得的利益反馈给社会。这是日本人必须举起的新旗帜。这一点,战后60年,日本人几乎忘记了,而能够给予我们启示是《姿三四郎》中的武士道精神。”这本书的畅销, 反映了当代日本人想从明治时期柔道人的思考中反思点什么。国家的品格在于武道精神一数学家的思考《国家的品格》,藤原正彦②著,2005年开始发行,到2006年12月,印刷 36次,印了 220万册,成为日本当年度排名第一的畅销书。这本书是一位数学家的讲演稿汇编。作者关注社会问题,他在书中说:“公平和自由是靠不住 的,民主国家的舆论也是被新闻媒体引导的。从小学开始学英语是个误区。” 他认为,日本九成的小学,让学生学习英语,这是灭亡日本最好办法。英语最多是表述思想的工具,如果一个人自己母语都不丰富,没有内涵,再怎么会表达,也是南辕北辙的。
浏览4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