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节
儿童的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所以,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与训练时应加以注意。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柱,运动的杠杆,是某些重要脏器的保护装置,同时,还是造血和免疫器官。骨骼系统的几个主要部位,最后完成骨化年龄都较晚,因此,儿童少年期促进骨骼正常发育,保持良好体态,防止畸形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看书、写字、坐、站、走等动态和静态姿势都应端正,并且要经常注意变换体位,避免一侧肢体或局部用力过多,造成脊柱弯曲,肢体畸形。
(2)注意练习的负荷
适宜的运动负荷有助于促进骨的生长,然而负荷强度或量过大,则会使骨化提前,影响身高。特别在生长高峰期,应多采用轻负荷、高频率的练习。
(3)应充分利用儿童时期关节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发展柔韧性。
儿童少年可早期从事柔道训练,但应重视发展关节的坚固性,以防止关节损伤。
3.肌肉
儿童少年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肌肉细嫩,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易疲劳。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机物增多,水分减少,15〜18岁时显著减少。因此,肌肉重量不断增加,肌力也相应增强。
儿童少年身体各部肌肉发育不平衡,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肌肉的发育。8〜9岁以后,肌肉发育的速度加快,力量逐渐增加。15岁以后,小肌肉群也迅速发育。15〜18岁是躯干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全身整个肌肉力量男子在25岁左右、女子在20岁左右达到峰值。肌力可保持到30-35岁才开始减退。
肌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身高增长加速时即生长加速期,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长度增加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的增长,所以,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
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缓慢,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这时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同时体重增加也明显。
根据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在柔道运动训练中应注意:
(1)儿童少年的肌肉正处在生长发育中,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能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中蛋白质代谢旺盛,肌肉收缩力量、速度以及肌肉的伸展性与肌肉活动的协调性等均可得到提高。在8岁以前,儿童的肌肉生长和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较慢,因此,应以大量的徒手操以及不负重的跑跳练习为主。12〜15岁,肌肉的生长和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加快,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的力量。15〜18岁,肌肉的力量增长的速度最快,在练习中,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这与根据骨骼的生长特点安排练习的负重情况是一致的。
(2)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的练习,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但适宜的静力性的练习,也不必排除。动力性力量练习是在克服阻力(包括负重或克服体重阻力)的情况下,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静力练习是在抗阻力(包括负重和体重的阻力)的情况下,肌肉做持续性的紧张收缩,两种方法,都可发展肌肉的力量。对儿童少年来说, 由于肌肉的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对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更易疲劳。因此,对他们最好采用动力性的力量练习。但是据研究,儿童少年在持续紧张用力时,肌肉的血流量比成人多,只要安排适当,做一些静力性练习对发展肌肉力量,也是有益的。
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时,负荷不要太重,持续的时间应有规定(表最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发展肩部和上臂伸肌力量时,采用握哑铃做臂伸直上举维持5秒钟然后再屈肘上举,反复做数次。无论是动力性练习或静力性练习,组数都不宜过多,练习中应多安排几次休息,练习后注意做好放松活动。
表1-1-1儿童少年进行静力性力练习的持续时间
组另11 年龄(岁) 徒手练习(秒) 负重练习(秒)
儿童组 8~12 5~10
少年乙组 13-15 10-20 5〜8
少年甲组 16-17 20 〜30 8~15
(3)由于儿童少年肌肉的生长发育不均衡,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挥小肌肉的力量与耐力的训练,例如用踮足小步跑来发展胫骨后肌、拇长屈肌的力量等。
(4)儿童少年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不够完善,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改变儿童少年的协调性,帮助提高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对运动的节奏感和多做一些使肌肉主动放松的练习。
(二)儿童少年运动的保障体系的特点与柔道训练
1.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的胸廓狭小,呼吸肌力较弱,呼吸表浅,所以,肺活量小。但儿童代谢旺盛,对氧的需要相对地较多,因而呼吸频率快,随年龄的增大,呼吸深度增大,频率逐渐减少而肺活量增大,业余体育学校的学生呼吸次数比同年龄的一般学生为少,而胸围、呼吸差、肺活量均较大。
在10~11岁和13~14岁时,摄氧量增大最明显,16~17岁增加较缓慢,最大摄氧量与负氧债能力都较低,女孩又比男孩低,所以儿童少年无氧代谢的能力均较成人为低, 不宜进行强度大的剧烈运动和长距离赛跑。
儿童少年肺通气量小,而按每公斤体重的相对值却较大。儿童少年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肺通气量,而呼吸深度增加得很少,这是因为呼吸肌弱,调节机能不完善的关系。
根据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运动中应该注意:
(1 )教育儿童少年注意呼吸的卫生
鼻腔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由于鼻腔内有黏膜,黏膜内血管丰富,黏膜又能分泌黏液,而且鼻腔里还有鼻毛,所以用鼻呼吸,能对吸入的空气起到加温和变湿润的作用,还能阻挡一部分细菌和灰尘的吸入,对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儿童少年的呼吸道比成人狭小,呼吸道的上皮较薄而血管丰富,容易感染引起呼吸道发炎。因此,应教育儿童少年,在平时要用鼻呼吸,不要用手指抠鼻腔。室内要注意空气流通,经常用盐水嗽口。发生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
在进行运动时,由于需氧量和体内二氧化碳激增,此时仅用鼻呼吸就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有人实验,在运动中用口呼吸比用鼻呼吸时的肺通气量大2〜3倍,而用口鼻同时呼吸效果最好。所以在运动中可用口鼻同时呼吸,并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2 )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儿童少年在屏息的情况下来完成一些用力动作,不能很好地做到呼吸与运动的配合。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或训练中,不仅要教会儿童怎么做动作,而且还应注意教会儿童少年怎样进行呼吸,如什么时候呼气、什么时候吸气、什么时候进行屏息或憋气、动作与呼吸采取什么样的节奏,以及呼吸形式的变换等。一般来说,肢体伸展的动作,便于吸气,而肢体弯曲的动作,便于呼气;胸廓肩带需要固定的动作,便于腹式呼吸,而腹肌用力和收缩的动作,便于胸式呼吸;爆发用力和上下肢体大幅度活动的动作,必须在呼气中进行或暂时屏息,甚至憋气;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跑、游泳、划船等,呼吸必须有一定的节奏,例如长跑采取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等。人体的呼吸运动是受大脑皮层调节,可以随意调整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动作的节奏、用力的情况,教会儿童少年在运动中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使他们在运动中不致掌握不好呼吸而影响动作的完成,加重体内缺氧,而导致气喘、脸色发白等。在柔道训练中,常见到有些儿童少年面色发白、气喘、冒虚汗,其中原因之一,便是没有掌握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3)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加深呼吸
人体的内脏器官,从运动前的机能水平提高到运动时的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时间比骨骼肌长,即内脏器官的惰性比较大。当人体运动时,肌肉在极短的时间内即能发挥出高度的工作能力。而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则落后于肌肉,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不能满足肌肉对氧的需要,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酸性代谢产物如不能及时排出,就影响神经系统的机能,使肌肉工作的协调性受到破坏,运动速度下降,同时发生呼吸短促、胸部发闷、脸色苍白、肌肉无力,主观上有“难受”的感觉,甚至想中止运动。运动中的这种生理现象叫“极点”,一般发生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向儿童少年介绍有关“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生理知识,加强他们在运动训练中的意志锻炼,使他们在运动训练中主动地、有意识地加深呼吸。
(4)突出以强度为主的训练,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儿童少年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比成人差,在剧烈运动中最大肺通气量、吸氧量、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氧债值均比成年人少,因此,他们对强度大而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适应能力较成人低。在运动训练中,对儿童少年在强度方面不能要求过高、过急,突出以强度为主的训练时持续时间不能过长,练习时应多安排几次休息。
(5 )采取积极的手段,提高呼吸机能
儿童少年的呼吸系统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特别是在11〜13岁的阶段,性成熟期开始,呼吸器官的发育加速,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提高呼吸器官的机能。据研究,游泳、划船、长跑、篮球、武术等运动项目,能有效地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机能。因此,对儿童少年的训练,除专项 练习外,还应让他们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此外,让儿童少年平时经常做深呼吸练习也有好处。因为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要用力,这时,除平时参加呼吸运动的呼吸 肌活动外,一些辅助呼吸肌也积极参与活动,胸腔扩大和缩小的范围也增大,这样,便能增强呼吸系统的机能。同时,由于两肺的一张一缩,对于两肺之间的心脏,也能 起到良好的挤压作用,有利于静脉血回心。膈肌的运动幅度也扩大,对胃肠道起到按摩作用,可促进消化和吸收。做深呼吸练习,可安排在早上或课间,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

浏览3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