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与柔道训练教学目的:
1.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了解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3.了解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
4.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教学安排:
总时数12学时。其中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一、几岁儿童以上发育的规律
人从小到大要经过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体细胞不断繁殖增多,各器官组织不断增长,而且表现在各器官组织细胞不断分化,机能逐渐成熟,出现形态与机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的速度也是不均衡的,时而快,时而慢,波浪式地增长,所以,不能把儿童少年看成为成人的缩影。
(一)生长发育的年龄阶段划分根据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形态、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可将儿童少年的年龄划分为以 下几个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后7天到1周岁
幼儿期2〜3岁
学龄前儿童4〜6岁
学龄儿童7〜12岁
少年期 13-17岁
青年期18〜25岁
各年龄阶段的上下相邻年龄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前一年龄段的发育为后一年龄段的发育奠定必要的基础。本专题只介绍儿童少年时期的特点。
学龄儿童,即通常所说的“儿童”,相当于小学时期。少年期相当于中学时期,中学毕业意味着少年期结束,跨入青年期。从7~17岁总称为儿童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是长身体的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时期。
(二)儿童少年的性征特点
出生时由于性的染色不同,决定性腺不同,即有男女的性别,称为第一性征,也是主要特征,这是性的本质区别。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男女性征上的继发性特征,称为第二性征或副性征。第二性征标志着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性腺逐渐成熟,机能逐渐完善,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格外明显。男女性第二性征有如下的征象:
女性的特征是音调变得细而高,乳房逐渐隆起,乳头凸出,骨盆变宽,脂肪有选择性 地沉积在胸部、乳腺和臀部,皮下脂肪丰富,生殖器官发育增大,外生殖器官颜色加深。
男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的顺序如图1-1-1.2所示。
乳房发育11.8 阴毛发育
身高生长高峰12.1
月经初潮13.5
乳房成人化期14.4
阴毛成人化期15.3
阴茎睾丸开始增大期11.6
阴毛发育期13.4
身高生长高峰14.1
阴茎睾丸成人化期14.9 阴毛成人化期15.2
从世界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来看,近百年以来儿童一代比一代高,性发育和性成熟都较前提早。目前,女孩月经初潮(第一次来月经)的年龄,我国平均为12〜14岁。男孩首次遗精的年龄在14-16岁,比女孩晚两年。
初潮后月经常不规则,一年左右才逐渐稳定按期来潮。生殖器官是人体内部发育较晚的部分,女性到16岁时子宫才发育完全,月经周期才稳定。因此,性成熟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的发育接近成熟。女子平均在17〜23岁,男子平均在18〜24岁,身高的增长接近停滞状态。
(三)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少年时期过渡到成人的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以生长突增为青 春发育期开始的标志,以性成熟为结束。青春发育期(即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以身体形态发育的突增现象为主,是人体成熟前的一个迅速生长的阶段,也 称为生长加速期或青春期初期。女孩为1。〜12岁(或9〜12岁),男孩为12〜14岁(或 10-13岁)o乡村男女孩比城市晚一年。
中期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又称性成熟期,此阶段形态的发育速度减慢。女孩为 13〜16岁,男孩为14〜17岁。
后期身体发育达到完全成熟阶段,女子为17〜23岁,男子为18〜24岁。
青春发育前期,男女孩在身高、体形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全身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尤以生殖器官最为明显。这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的各级活动加强,性腺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高的结果,促使性器官发育成熟,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子),分泌性激素(睾丸酮、雌激素和孕激素)。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首次遗精,这是青春发育的重要标志,也是第二性征的显著征象。
二、儿看夕耳各舞宵东随的上装安特直与杀遣制臻
(-)儿童少年运动的执行体系的特点与柔道训练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在儿童少年阶段,它们有如下特点。
1.骨骼
骨的成分:儿童的骨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由于儿童的骨硬度小,韧性大,具有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的特点。
骨的成分随年龄增大,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韧性减低,直到20~25岁骨化完成后,骨不再生长,身高也不再增长,但骨的内部构造仍在变化。下肢骨在16~17岁以后骨化迅速。身高的增加主要在于下肢骨的生长,所以,青春期要看下半身的长势。脊柱的椎体到20~22岁才完成骨化,所以,青年期要看上半身的长势。
教练员常用骨龄作为选材的指标,通常以腕骨的骨龄来预测身高,作为运动员选材根据之一。
注:骨龄是骨骼发育的年龄,以化骨核出现和干能愈合时间作为骨龄评价标准。
根据儿童少年骨骼的上述特点,在柔道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 )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儿童少年的骨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比成人差,在长期处于身体姿势不良的情况下,他们的骨易弯曲变形。其中常见的是脊柱的变形。据调查,小学生中脊柱变形者占受检人数的20.9%,而脊柱侧凸的又占脊柱变形者的80.8%。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儿童少年,养成坐、立、走等正确的身体姿势。
构成儿童少年脊柱的椎骨尚未完全骨化,椎骨之间的软骨垫(椎间盘)也未成型,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其弯曲度不及成人。椎骨完全骨化的时期最晚,要到20岁以后,才能逐渐固定下来。因此,如果儿童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不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很容易发生脊柱后凸(驼背)或侧凸(脊柱偏歪)等畸形。
采取坐位姿势读书写字时,要坐端正,腰部要挺直,头部不要过于前倾(前倾角不应大于15~20。),前胸不要压在桌沿上,两足平放于地面,桌椅之间的高度大约为坐高的三分之一(同一年龄组的儿童少年,根据身高情况,约有3~5厘米的差别),以两肘能平放在桌面上不负担上体的重量、两肩呈水平为合适,不宜长时间从事坐着处于佝偻 状态的工作。站立时,从侧面看耳、肩、股骨大转子应在一条垂线上,此线通过膝关节 的前方;从后面看,两肩要平,两侧的肩胛骨要对称,足跟略同肩宽,两手自然下垂。 站立时间不宜过长,稍长一点时间可用“稍息”姿势两腿轮换休息。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子要匀,两臂配合脚步自然前后摆动。提物或挎背包行走时,重量不宜太重,要左右轮换提物。总之,要使儿童少年养成坐、立、走的正确姿势,注意各种姿势的轮换,做到左右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2 )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
柔道运动项目的动作是非对称的,肢体的负荷不均匀,利侧肢体在练习过程中锻炼机会较多,而负荷也较重。对儿童少年来说,进行训练时,特别要加强对弱侧肢体的锻炼;另一方面,对一些基本技术的训练,不要过于集中,应采用分散的办法,用多种形式,交替进行。不然的话,由于肌力发展不平衡,或长期保持某种姿势,容易发生脊柱变形或肢体发育不均衡,造成缺陷。
(3)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
儿童少年的椎骨完全骨化的年龄较晚,髓骨是由熊骨、坐骨、耻骨三块骨以软骨连结起来,要到15~16岁才愈合,股骨还存在筋软骨,承受压力的功能比成人差,维护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因此,对儿童少年进行发展力量的练习时,如果负重过大,或采用静止性力量练习过多,也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腿形异常,馥骨的移位和足弓的下降 (扁平足)。一般在10岁以前,不宜搞负重练习,可采用抗体重的一些练习,如徒手跑、跳等。12〜13岁可增加一些抗阻力(如拉橡皮筋)或哑铃等的力量练习。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应在15岁以后进行,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进行必要的静力性练习时,也要控制时间,做到动静结合。
(4)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
由于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比 成人弱,故不宜在坚硬的场地练习。长期在坚硬场地上练习对足骨、胫骨的骨化点会产生过大而又频繁的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筋软骨的损伤,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同时由于反作用力大、震动也大的特点,要避免做一本背负投动作等练习。
(5 )注意预防“软骨病”的发生
软骨的损伤是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特有损伤,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像做下腰练习,如果教练员在练习中单纯用力去挤压腰部或上提腰部,过多地用静力性的练习去发展腰部的柔韧性,而不注意积极发展腰背肌肉的力量,则可引起椎骨软骨损伤。在柔道比赛、训练中,常处于半蹲位发力和活动,半蹲位时,膝关节的韧带松了,全靠股四头肌和骸骨来稳定膝关节,儿童少年股四头肌力量较弱,稳定膝关节的能力差,加上骨比股骨较早完成骨化,在这种情况下,如膝关节反复摇晃、旋扭, 或多在半蹲位突然发力,使靛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而致股骨下端甑软骨病变,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用力踏跳等,更为不宜。教练员安排半蹲位练习,不要过于集中,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陈旧的、不合理的练习方法,如蛙跳、鸭步、并腿负重蹲起等,对儿童少年来说,应尽量减少。平时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来发展儿童少年股四头肌的力量,这对预防膝关节损伤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柔道运动常有许多上肢支撑和 前臂旋前、旋后的用力动作,使肘关节的负担很大,过于集中从事这些练习,常易发生肱骨筋软骨的损伤。
在运动中,如发现儿童少年有腰、膝、肘部的疼痛,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诊断,作出适当的处理。
(6)适当注意营养
儿童少年的骨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因此,对钙、磷的需要增多。膳食中应注意钙、磷的足够供应,特别是钙的供应。还应适当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因皮肤下面有一种胆固醇物质,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能形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浏览4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