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68年向高子英老师(他在太极拳方面是杨澄甫的学生)学了一整套杨式大架太极 拳及全体大用的方法。我勤奋地练习,同时又严格遵循众多的太极拳拳理、拳法,并进行仔 细地体会、验证。在成都体育场遇见太极名师李雅轩老师的学生鲜于富,他引荐我拜会了李 老师,由此我和他的弟子们有许多的接触和交流,其中有黎子粟、何其松、林墨根、马应 德、肖德生等。同时,我和林墨根老师一起去北京参加“武术论文探讨会”,拜会了许多太 极拳名家,还和林老师一起拜会了高子英老师。我和林老师及其弟子林文涛一起参加西安 “全国武术观摩"比赛,期间向西安的和式太极拳做了请教,同时我和林文涛一起拜通臂大 家符茂奎为师学习通臂散手。符老师的通臂长拳和太极拳是从“圣手铁胳膊”张策那里传下 来的。通臂长拳和太极拳有相同的拳谱,我感觉通臂练的是快硬功,太极练的是慢柔功,这 两种阴阳劲相结合,可产生很好的效果。这期间我又向成都的太极拳名家丁春风老师学习了 两路陈式太极拳,它又是别的劲道,以缠丝劲和爆发力为主。后来我受成都体育学院的委 派,到北京参加“太极拳规定套路教员培训班”,学习了孙式和陈式太极拳规定套路。练习 这些套路又是另一种感觉。在这期间,我心中就有了一些感觉,完成了 5篇太极拳论文: 《太极、道教和水一一太极拳哲理探索》、《关于太极拳和道教的太极图的关系》、《半世纪来 太极和道教关系争论的剖析》、《太极拳的修为、人品、发展和道家的关系》、《太极拳的基本 技法》。1976年到1991年,我任四川大学气功武术协会主席,在四川大学和望江公园推广我 自编的大成太极拳,并带领学员参加了成都市的武术比赛。苦练太极拳多年后,我心中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古老的各派太极拳名家都能和其他拳 种的高手公开对垒较技,声名显赫,而现在却不见习练太极拳的人参加散打擂台赛?从未听 说习练太极拳帮助谁获得了散手冠军。这说明两个不同时代的太极拳有着本质的区别,这表 明在传承和训练太极拳上缺少了某种核心的东西。后来我向八卦名师沙国政老师学习太极拳 对打之后,特别是展翅的动作,太极拳中有白鹤晾翅,通臂拳中有单展翅和双展翅,在对打 时,我感觉通臂的劲更适应对打。我觉得现在套路的太极拳受规则的约束,它不能练出自然 的散打劲。什么是太极呢?太极是集各家之长,众家之妙,是容纳百家的上乘功夫,所以我 就将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无极拳、气功、峨眉、通臂、螳螂等武术的精法妙招融入我 的太极拳中,形成了我的大成峨眉招法太极拳。这套太极拳是我对各家各派太极拳的认识和 总结。我在瑞典进行了 17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太极拳同一套路对招法 进行了不同的练习,第一种套路架间练习,它接近于现代竞赛套路练习;第二种带推手意识 的练习;第三种带听劲功夫的练习,注重轻灵;第四种带架间功力的练习,基本上是桩功的 练习,每个固定招法必须最少停3秒;第五种直趟单招的练习;第六种套路招法带散手意识 的练习;第七种虚无的养生、化劲练习,即无所谓的练习。现在我的“曾氏太极拳”的教材已定型,将陆续出书、出碟。我的两套功法的形成我有一套峨眉气血循环功,是一套很好的气武功。从形来讲,能通利周身关节,增加 关节的各种功能和能力;从意来讲,它有气机流行的运意合武术技击的用意,也是动、 站、走三种动功的综合和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其包括:手指功、掌功、腕功、肘功、颈 功、眷柱功、膝功、踝功、脚功、各种站桩功、摩擦步功、八卦步走转功、鹤翔起落功、 八种太极劲功、八种八卦劲功、五种形意劲功、通臂少林劲功、南少林劲功、大成拳劲 功、峨眉十二庄劲功、十二经脉开通功。我自认为它是综合我所会的各家各门各派的一个 好的功法。这套功法有气功的健身效果;有武功的显赫技击效果,练了气功也就练了武 功,武术气功各半,内家外家偏外家,动功静功偏动功。我还有一套道家内丹术,它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不为技击;为内力和抗击打能力的提 高,不为攻击别人;为气血循环,不为肌肉强健;为修身养性,不为奋斗拼搏;为祛病延 年,不为劳命伤体。它吸收了五禽戏、喷气功、排打功、八段锦、站着的各种腿功、各种床 上通利关节的活动法,重点是三节要分明,颠节是最需要柔软,也最需要力量,这就是说首 先手指脚趾必须要练好。第二是七窍九孔要练好,即眼、耳、鼻、嘴、舌、牙、大便小便孔 要练好。第三是手腕、脚踝和颈部力量的灵活和强大。第四是中节,即肘、腰、膝的活动范 围要大,活动方式要多,还要保证力量。第五是根节,即肩、胯的活动范围要大,活动方式 要多,同样要保证力量。第六是腹、背的力量获取法。第七是人生最需用的力量获取法。第 八是五脏六腑的主要练法,这部分是集佛家气功、逍遥家气功、仙家气功、指玄功和道家五 派丹法的精华而成。第九是把以上八种练习方法融会贯通。第十是抽坎填离,还原成乾和坤 的先天状态,成仙成佛。这套功法能让人自我祛病、养身、延年益寿、增加智慧和力量,不 学武功,武功已达中上乘。相对于前一套而言,这套功法偏内,武气之比为2: 8,所以叫 做内功,前面一套又叫外功。内功、外功也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没有绝对的。上面两套功法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亲自教授我的老师。我的所有老师都会武术气功。张 裕龙老师会峨眉道门佛门气功、内丹术,高子英老师会形意、八卦、太极气功,叶丹一老 师会峨眉临济气功、道家气功、内丹术、道家金钟罩铁布衫,杨福芬老师会北斗七星气功 和螳螂气功,钟俊之老师会峨眉七把劲气功。进行内家拳的武功修为就会得到气功的修 为。我也修炼了各家武术气功,如大成拳的站桩功、峨眉十二桩功、八卦六十四点坐功、 走桩功、形意拳站桩功、宝鼎十三段内功、太极桩功等。除了老师亲自传授的,我参考和学习了众多的武、医、佛、气、道、仙书籍中对我很 有价值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修炼验证,教学相长,在与众多朋友切磋中不断地完善总结, 最终结出硕果。这套功法也将陆续推出书籍、光碟。将我研究的中华武术气功贡献给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是我最大的愿望。关于武术分类之我见我国古代拳种分为七种。第一种,以山来分类,比如,少林来自少室山,武当来自武当山,峨眉来自峨眉山, 青城来自青城山,昆仑来自昆仑山,峻炯来自峻崛山,华山来自华山等,这是说这些练拳 的人在哪里练。如看拳种的架间和搏击技术,有时不是很好区分的,有模糊交叉的感觉。 他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相互引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肯定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 要说自己来自不同的派,其实是来自不同的山、不同的地方而已。这种分类法,我认为不 是很科学的,但由于是传统,我们也不能废弃。第二种,所谓的内家拳和外家拳是以意气和架间的比例、重点来区分的•在形式上, 内家拳相对要曲一些、慢一些,外家拳要直一些、快一些;在感觉上,内家拳要软一些、 柔一些,外家拳要硬一些、刚一些;内家拳练习呼吸基本上不改变常态,外家拳要使呼吸 常处于非常态;内家拳用力要均一点、轻一点,外家拳明显的力要重一些;内家拳打点要 稳一些、准一些,外家拳打点要模糊一些,着力点的面积较大;内家拳的桩功多一些,外 家拳的跳跃要多一些。但这些也是不好截然区分的。分类也只是个大概,不是很准确的。第三种,在古老的武术当中,以呼吸的意识部位来分类。少林拳呼吸的意念集中于膻 中,膻中在胸部,所以意气重心较高。挺胸收腹、马步站立、两手收于腰间是其代表动 作。武当派主张意气集中于丹田,丹田在小腹,所以意气重心较低,称为意气下沉。峨眉 意气集中于涌泉。但现在少林和武当基本上没有改变他们的风格,而峨眉拳没有普遍守住 这一特点,所以少林、武当容易看出来,而峨眉派就看不出来。第四种,现代的搏击运动很好分类,比如拳击、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柔 术、摔跤等,是以踢、打、摔、拿等技击来分类。但打法上,中国传统武术在部位上打的 点要多得多,比如指当中有直指,指的中节、后节都有,还有腕击、肩击、胯击。中国武 术打的劲力更多一些,劲力和技法是一致的,比如太极拳的搠、振、挤、按、采、拗、 肘、靠,八卦的推、托、带、领、搬、烂、切、扣,形意的劈、崩、炮、钻、横等等。各 家拳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劲力,劲力是由独到技法来支撑的。比如要搞类似于拳击的技击运 动,中国武术可产生指击、掌击、肩击、胯击、膝击等,如果制定相应的规则,就可以产 生很多种类似于拳击和跆拳道这样的运动。所以说拳击、跆拳道是单技的击打运动,而泰 拳则加上了肘击、膝击,它们都是打和摔的结合。柔道是擒、摔的结合。柔术是拿、摔、 闭气,控制关节的结合。太极拳的八大劲,可以产生八大打击运动,可以搠打、搠打、 挤打、按打等。推手从字眼上来讲,来自八卦掌的第一个劲“推”字。我不知道为什么后 来太极拳把挪、掘、挤、按、采、拗、肘、靠加在一起练习劲力的方法叫做推手。所以 说按照使用打击部位的不一样和劲别的不一样可以指定相应的规则来约束,形成无穷的搏 击运动形式。使用搏击的部位越多,劲别越多,这种搏击越厉害。所以一般来说,拳击和 跆拳道这种单技击打部位的技击术,会输于泰拳和中国散手。武术徒手搏击的厉害,第一关于武术分类之我见.• 是厉害程度,如停气、闭血、穿洞、断颈、断腰,这些可致命的是第一等的。断指、断 肢、断关节、掏裆、挖眼是第二等的。只是痛、轻伤或未受伤是第三等的。与上述三种均 不沾边的,不痛不痒的,这不属于对打搏击范围。传统的中国武术不包括在现代搏击术的 分类当中,现代搏击术只是传统中国武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散手属于现代搏击术,是用 拳、腿和摔构成的现代搏击术,并不属于中国传统武术。
浏览6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