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法:借法亦称借劲法,是指用六弄(捉弄、糊弄、愚弄、拎弄、玩弄、耍弄)、利用、哄骗、驾驭等超常做法,来借用对手实现自己的攻击计划和巧妙利用以劲打劲、以力打力、以巧打巧、以妙打妙以及用四两拨千斤、一点动全局、一治百象活等具有借助性质的功夫,使对手劲力脱闪、姿势散失、要穴暴露而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 于一些强悍对手的进攻,往往劲力过余猛烈。所以,当对手用猛力、烈着、彪法、悍气、强劲(武家五硬)进攻时,即应采用借法。必须使对手重心散失、瞬间失控、不知所措时,方可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其攻击过余,则弄而盲之,用而顺之, 哄而糊之,驭而利之,借而发之。”适应范围:该法适用于想一功定乾坤的攻击,下手过狠的攻击,功高无技的攻击,笨手笨脚的攻击,瞬间拼命的攻击等。常用借法:常用借法有巧借法,顺借法,硬借法。其中,巧借法适用于对付猛力 之人,顺借法适用于对付无度之人,硬借法适用于对付强攻之人。借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再图。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用力过猛攻击者,万不可太虚。化法:化法亦称变法、运法、运化法,是指用转、变、演、融等具有刚柔虚实作用的功夫使对手劲力无着、架式破坏、重心散失进而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一些高 手的进攻,机灵诡诈、抓握过甚、搂抱无常、把持过多,很难进行常规攻击。所以,当 对手抓握搂抱无度时,即应采用化法,必须待对手劲力无着、姿势破坏、重心散失, 甚至惧怕抓握搂抱时,即可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凡抓握无度者,转而闪之,变而空之,演而躲之,融而克之,化而发之。”适应范围:擅长摔技的攻击,擅长拿技的攻击,擅长推手的攻击,抱缠不放的攻击,死缠烂磨的攻击,抓握无度的攻击等。常用化法:常用化法有伏化法,格化法,硬化法。其中,伏化法适用于对付虚无之人,格化法适用于对付强悍之人,硬化法适用于对付软弱之人。化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形式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攻。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死缠硬抱者,万不可太实。度法:度法亦称五度法,是指用深、广、角、尺等具有恰到好处功用的功技艺使对手受力准确、着法适中、格法合理的一种攻击方法。由于治气(调教、管理、训练)对手的进攻,是受规则、指示、命令所限制的,不可进行随意攻击。所以,当对对手的攻击受限制时,即必须采用度法攻击,务必需要在规则、指示、命令允许的范围内来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其打斗限制者,度而胜之。”该法具有普遍性,因为任何攻击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命令、规则、规章、法律、道德(武家五限),唯有在生死绝杀中, 生存大于一切,故为了生存而攻击,是不应该受任何条件制约的。适应范围:武家四规(规矩、规范、规则、规定)性的攻击,家规戒定的攻击,指示限定的攻击,命令限制的攻击,人民内部的攻击,双方约定的攻击等。常用度法:常用度法有轻度打法,重度打法,准度打法。其中,轻度打法适用于 对付厚德之人,重度打法适用于对付无道之人,准度打法适用于对付忠孝之人。度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性质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对。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按律行事者,万不可太度。

心法:心法亦称念法、意法、理法、心理法,是指用道、理、情、法等具有成人作用的功夫来动之于情义、晓之于理道、明之于法规来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大多的对手都是不愿意攻击、打斗、拼杀、玩命(武家四职)的,更多都是被逼无奈的。所以当对手的进攻,明显无心恋战攻击时,即应采用心法,使对手从心理上免去后顾之忧,摆脱控制,并彻底放弃攻击、打斗、拼杀、玩命的念头。故中国武家说:“凡无心恋战者,道而通之,理而达之,情而络之,法而联之,心而发之。”适应范围:无心作战的攻击,无意取胜的攻击,胆小怕事的攻击,心理素质较差者,唯利是图者,文人雅士者,有义无情者等。常用心法:常用心法有情感法,德行法,法规法。其中,情感法适用于对付善良之人,德行法适用于对付正直之人,法规法适用于对付胆小之人。心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理念发生突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战。注意事项:最适应于文人雅士,万不可太贪。醒法:醒法亦称提法、提醒法,是指用三点(点题、点拨、点化)、欺负、收拾、诬陷等具有教训性功夫以及标志性、设置性、行为性的刺激来作用对手并一举战胜对手的一 种方法。由于对手,大多都是有交情、等级、路线的,所以,当交情、等级、路线对手进行攻击时,即应采用醒法,使对手从心理上能真正地归顺、罢手、放你一把。故中国 武家说:“凡同病相怜者,点而感之,欺而觉之,整而知之,陷而识之,醒而发之。”适应范围:无法承受的攻击,败落的攻击,背运的攻击,重情重义者的攻击,慈悲为怀者的攻击等。常用醒法:常用醒法有感恩法,感义法,感亲法。其中,感恩法适用于恩重之人, 感义法适用于义重之人,感亲法适用于亲重之人。醒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环境发生突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应。注意事项:只适用于有交情之人,万不可太实。震法:震法亦称慑法、震慑法是指用威名、战绩、高功、绝技等具有渲染作用的功夫以及难以想象的超常表象来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战胜对手关键在于心理上的战胜,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见识过强悍武功的。所以,当小辈作祟、无名对手、乌合之众进行攻击时,即应采用震法,先使对手从心理上得到震撼,感到恐惧、害怕时, 而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其无名小辈作祟,则威而示之,绩而慑之,高而现之,绝而明之,震而胜之。”适应范围:武盲的攻击,散落的攻击,无意的攻击,实战经验较少的攻击,初极打斗的攻击,通情达理的攻击等。常用震法:常用震法有威震法,势震法,象震法。其中,威震法适用于对付有识之土,势震法适用于对付乌合之众,象震法适用于对付现实之人。震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对象发生变化,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对。注意事项:最适应于无仇无恨之人,万不可让虚假露头。

攻的常用技巧:在中国武术的攻杀战守中,攻击技巧是指在不同的攻杀战守中武家所采用的 与情景相适应的与时俱进的巧打妙对,是跌扑滚翻、蹿蹦跳跃、支撑下滑等攻击技巧的总称,是巧取、豪夺、正着的核心,是武术攻击所必不可少的支撑运化环节。一 般的武术攻杀技巧可归纳为走诀、跑诀、跳诀、投诀、攀诀、爬诀、跌诀、扑诀、滚诀、 翻诀、穿诀、蹦诀、沿诀、跃诀、滑诀、蹭诀、撑诀、耍诀、窜诀、伏诀等二十种基本运化诀窍。攻的常用技巧对于攻守本身来说,并不是攻击的主体,但与攻击的运化是密不可分的。其实,真正的武术攻守都是建立在技巧之上的。也就是说,武术运动就是运动技巧与攻守动作的有机结合。因此说,运动技巧是中国武术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运动动作随机应变、活灵活现、机巧灵便的关键,是中国武术运动的基础、皮肉、水土。在一般的武术运动中,均遵循着如下的技巧应用基本原则,即格的动化用走诀,格的紧逼用跑诀,格的灵便用跳诀,格的远击用投诀,格的飞檐用攀诀,格的暗度用爬诀,格的倒地用跌诀,格的突袭用仆诀,格的转化用滚诀,格的变化用翻诀,格的游击用窜诀,格的躲闪用蹦诀,格的走壁用沿诀,格的逃遁用跃诀,格的跟随用滑诀,格的挑逗用蹭诀,格的维持用撑诀,格的娱乐用耍诀,格的游击用窜诀,格的搏打用伏诀等。但在具体的武术运动中,如果一种攻击技巧不能解决问题时,必须根据格情需要,综合数诀而战,以达到其战胜对手的目的。走诀:走诀即走的诀窍,是以胯、腿、足为主体,以踝、膝、髓为枢纽,以动势、格律、战情为依据所形成的人体快、慢、缓、定(武家移动四象)的武术走步运动情形,是周身协调配合作用下的行走、走动、走步功夫,是以足向改变,步幅变化,步频转变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武术行走性的走动诀窍在临阵攻击中,大多的三杀都是在动态中得以完成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位移、足下的生克、攻击的具体需要来调配足下的部署。最好在自己攻击需求之前,在即将攻击的瞬间,应用走诀的调控,使对手在地利占有上低于自己一筹。故中国武家说:“凡动化者,行而觅之,走而克 之。”

 

 

浏览4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