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年间(1711—1715)夏繁高著的《本朝武术小传》,1713年贝原益轩著的 《益轩十训》,1764年著的起倒流传书《灯火问答》,还有1826年由片山松斋著 的《北窗杂话》,对此都有记载。但是,也有学者考证,陈元赞于1621年(元和 7年)到日本前,在日本冈山美作,日本最古老的柔术流派“竹内流''就已经存 在了。1624年,在长崎、九洲一带,就有“杨心流”柔术的记载。所以一般日本 的学者认为,不能全部否认陈元贤在日本柔术形成过程中有影响,但是说他创 立了日本柔术,则缺乏依据②。为什么称为“讲道馆”?嘉纳治五郎认为,自己所传授的柔道与原来的柔 术有显著的不同,所以这个教学柔道的地方命名为讲道馆。这是明示,这里决 不是单纯教授武术的地方。如果单是武术的教学场所,就称为“练武馆”、“讲 武馆”或者“尚武堂”。讲道馆根本的目的在于“道”,术只是应用层面。1882年,嘉纳治五郎开设讲道馆时仅有几个学生,主要是初期被称为“四 大天王”的富田常次郎(1865—1937)、西乡四郎( 1866—1922)、山下义韶 (1865—1935)、横山作次郎(1865—1935)。可以说,四大天王与嘉纳治五郎共
浏览6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