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年间(1711—1715)夏繁高著的《本朝武术小传》,1713年贝原益轩著的 《益轩十训》,1764年著的起倒流传书《灯火问答》,还有1826年由片山松斋著 的《北窗杂话》,对此都有记载。但是,也有学者考证,陈元赞于1621年(元和 7年)到日本前,在日本冈山美作,日本最古老的柔术流派“竹内流''就已经存 在了。1624年,在长崎、九洲一带,就有“杨心流”柔术的记载。所以一般日本 的学者认为,不能全部否认陈元贤在日本柔术形成过程中有影响,但是说他创 立了日本柔术,则缺乏依据②。为什么称为“讲道馆”?嘉纳治五郎认为,自己所传授的柔道与原来的柔 术有显著的不同,所以这个教学柔道的地方命名为讲道馆。这是明示,这里决 不是单纯教授武术的地方。如果单是武术的教学场所,就称为“练武馆”、“讲 武馆”或者“尚武堂”。讲道馆根本的目的在于“道”,术只是应用层面。1882年,嘉纳治五郎开设讲道馆时仅有几个学生,主要是初期被称为“四 大天王”的富田常次郎(1865—1937)、西乡四郎( 1866—1922)、山下义韶 (1865—1935)、横山作次郎(1865—1935)。可以说,四大天王与嘉纳治五郎共


  • 井上俊:《武道的诞生》,东京:吉川弘文馆2004年版,第16〜17页。

  • 入江康平著:《武道文化的探求》东京:不昧堂出版2003年版,第124页。 同打造了讲道馆初期的辉煌。他们在嘉纳治五郎的指导下,一起练习,共同钻 研,与不同流派柔术交流比试,整理柔术的技术,提炼理论,为讲道馆柔道的发 展奠定基础。到1889年,讲道馆的学员就有1500多人。在讲道馆发展的历程中,警视厅的武术大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85 年,日本警视厅举办的武术大会上,聚集了全国的武林高手,有剑术的也有柔 术的。新上任的警视厅总监认为,传统的武艺有助于警察素质的提升。通过 比武,从全国范围中挑选武艺高手到警视厅教授武艺。嘉纳治五郎带弟子参 加了这场武术大会。当时讲道馆成立不足3年,学生练习时间也不长。而在 比赛中,面对的是被称为全日本水平最高的户冢门柔术。这个流派以千叶县 作为基地,当时掌门人户冢彦助健在,后继者户冢英美也非常优秀,拥有一批 被称为经过千锤百炼的勇士。在警视厅的武术大会上,户冢派门人有10个左 右,又加入其他门派四五人,组成一方,另一方全部由讲道馆的门人组成,比赛 中除了二、三对战成平手外,其他都是讲道馆方取胜。连嘉纳治五郎本人也没 有想到会取得这样出色的战绩。回顾这段经历,嘉纳治五郎认为,完全是气势 上压倒对方。这场比赛后,户冢派代表人物,当时在千叶县监狱任柔术教师的 户冢英美,受千叶县知事之命,带着高徒西村定助专程来东京,考察讲道馆柔 道的教学方法,听了嘉纳治五郎的介绍,再观看了西乡四郎等人的乱取演武 后,户冢英美感叹说:“这才是名人之技啊! ”①嘉纳治五郎的老师饭久保恒年 曾经对他讲过,在幕末的讲武馆中,户冢派柔术是相当强的。如今自己培养的 学生不仅在公开比试中,以绝对优势战胜户冢派柔术,而且得到户冢派权威这 样的赞赏,这让年轻的嘉纳治五郎信心倍增。这次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取胜,也 奠定了讲道馆柔道在日本柔术界的权威地位。警视厅的武术比试后,讲道馆 声名鹊起,入门者大增。嘉纳治五郎将柔道作为一种教育的途径,从开始追求技术上的安全与精 巧,到提倡通过柔道练习,达到“体育、胜负、修心”三者并进,并强调柔道演示 中“美”的价值,提升了柔道的品位。1911年,日本政府已经同意将柔道列为 初中体育课可选修的科目,1918年后,日本文部省要求在有条件的小学五年 级以上的男生中开设柔道课,大学和企业社团中柔道也开始普及。到1933年 讲道馆柔道创立50周年时,讲道馆登记的入门者达7万人以上。嘉纳治五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钟爱的柔道教育事业,从18岁开始学习® 嘉纳治五郎:《嘉纳治五郎——我的生涯与柔道》,东京:日本图书中心1997年版, 第67页。柔术,到1938年参加开罗的国际奥委会会议,回日本途中因急性肺炎死于轮 船上,终年79岁。


(二)作为教育家的嘉纳治五郎

嘉纳治五郎是教育家,就是研究发展柔道,也是立足于教育的立场,柔道 改造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从教育的角度来改造传统的柔术。他曾经有著名的 题词:“教育之事,天下莫伟焉,一人德教,广加万人,一世化育,远及百世”;“教 育之事,天下莫乐焉,陶铸英才,兼善天下,其身虽亡,其熏永存”。他似乎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小时候在家乡,老师教他摇头晃脑背诵“四 书”时,他就将“四书”中的汉字抽出来写在纸上,并订成两册,其中一册题名 “天熹章”,将比自己小的亲戚家的孩子集合起来,教他们识自己书写的“四书” 中的汉字。①到东京上大学,他经常为低年级的同学讲课,将辅导别人读书作 为人生的一种乐趣。1882年,还继续在东京大学读书的他就开办嘉纳塾,招 收几个朋友的孩子住在塾中,从日常生活起居到读书,都有一整套管理的 措施。大学毕业后,嘉纳治五郎本可以轻松进入政府机关任职的,他父亲的朋友 有意介绍他入明治政府的大藏省,但是他谢绝了。当时的东京大学毕业生是 备受欢迎的,就是现在,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仍然被日本民众视为青年精英。他 先入学习院大学任老师,讲授政治学与理财学两门课程。学习院大学有用英 文教科书的班级和用日语教科书的班级,他英文、日语都教。学习院大学这所 原本由华族②创立的民办大学,两年后升为公立学校,27岁的他,被宫内厅任 命为学习院大学首席教授兼教导主任。嘉纳治五郎还担任过第五高中校长、第一高中校长。当时,日本的高中校 长都是直接由文部省任命的。他还前后数度任过文部省参事官、文部省教科 书图书编撰审查委员、文部省中学伦理课课程设置调研员、高等教育会会员、 普通学务局长等。从28岁到临终前(79岁),一直担任政府“教员审定委员会 委员”,还多年担任普通中学、师范、高等女子学校“教师讲习会”的授课教授。 他数次被派遣考察欧美的教育。这些经历,无疑丰富了嘉纳治五郎作为教育 家的人生。嘉纳治五郎作为教育家的业绩,主要是在前后两次,共27年,担任

  • 山田奖治等编:《日本教育中的武道》,东京:明治图书2005年版,第220页。

  • 指明治政府时期,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这是明治维新社会改革的产物,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已取消。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任上。广阔的视野和亲身从事柔道教育、大学教育的经历,使嘉纳治五郎对教育 有独到的见解,他在讲道馆杂志中,常常发表自己对当前政治与教育的看法。 西园寺公望任文部大臣时,动员嘉纳治五郎从熊本县(当时日本国立第五高中 设在熊本县,嘉纳治五郎任第五高中校长)回到文部省任职,劝他说,'你对教 育有许多见解,到文部省任职,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日本首相高桥是清(1854—1936)①看到嘉纳治五郎写的有关教育的意 见,认为有这样见识的人没有被重用很可惜,派内阁书记官专程前去会晤, 动员他参加贵族院议员的竞选。后来嘉纳治五郎被推为贵族院议员。②在 议会中,嘉纳治五郎还就将东京师范专门学校提升为师范大学,建立教育研 究所,政府加强高中、初中学校的督察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对当时的文部大 臣一些错误措施提出质询,表现了他立足于国家教育与青年人培养的高远 见识。作为教育家,他特别重视国民教育③和师范教育,他认为,培养德才兼备 的教师是普及国民教育的根本。针对当时有人建议取消专门的师范教育,嘉 纳治五郎提出必须坚持办师范专门教育。他认为,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德育、 智育、体育的修养,更重要的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情感。他任校长的东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日本明治政府的专门培养小学老 师的学校,所以嘉纳治五郎也被誉为老师的老师。访问中国时,与清末大臣张 之洞的对话中,也表现了他重视基础教育的观点。在与张之洞交谈时,就国民 教育的重要性,嘉纳治五郎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必须培养品德良好,知识、技 艺、德性兼备的人,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二是通过普通教育,使儿童身心得 到圆满发展,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三是普通教育,一定要让大多数国民 能够享受。担当这个教育的教员,应该是善良之人,要从数万人的小学老师中 选拔学问道德圆满之人。要从国库中支出经费,给这些教师优厚的待遇,这是 花费少而对教育改良进步大的举措。”④他是一个实践家,受母亲的影响,“一 生向善”,受父亲的影响,以“建设新型国家为己任”,以“乐育英才”来实践自己 的理想追求。

浏览6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