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年,福田八之助授予嘉纳治五郎“免许”①证书。可惜,不久福田八 之助逝去,福田道场没有教师,当时福田的学生中,论“乱取”的水平,嘉纳治五 郎并不是最高,但是“乱取”与“形”等方面综合的水平,还是嘉纳治五郎最好。 福田八之助的遗属想留他继承师门,经营道场,但他认为自己技术还没有成 熟,婉言谢绝了遗属的好意。接着他又随矶正智学习,矶正智名气比福田八之助大,是“天神真杨流”柔 术第三代掌门人,在日本称为“宗家”,但是年龄已经大了。矶正智所经营的道 场有30余名学生,嘉纳治五郎在矶正智的门下,仍然是勤奋有加。一般是晚 饭后就到道场练习,几十个人,先练习“形”,再轮流练习“乱取”,人较多,一轮 流,经常练到夜间11点,从道场回宿舍路上,嘉纳治五郎常常是全身疲软如 绵,走路东倒西歪。到晚年,回忆当年练习情景,嘉纳治五郎对自己在这么高 强度的训练中,竟然撑过来不生病,还感到不可思议。可惜两年后,矶正智又病逝,嘉纳治五郎辗转寻师,又向“起倒流”的饭久


  • 日本武道传承中,表示学生水平的证书,指已经达到独立授业水平。


保恒年学习。起倒流给嘉纳治五郎崭新的感觉,“天神真杨流”柔术是以传统 的“形”的练习为主,技术动作中有比较多“绞技”和“固技”①。而“起倒流”,正 如其名,是“起(来)”与“(摔)倒”,以“投技"为主,日本语中“投”就是中国的 “摔气“起倒流”的练习方法中“乱取”占较大比重。饭久保恒年曾在讲武所② 任教过,是善于投的名人。当时饭久保恒年已经50多岁,但是23岁的嘉纳治 五郎与他交手时仍不是他的对手。嘉纳治五郎经常是不知自己破绽在何处, 一与教师搭手就被摔倒。善于发问的东京大学毕业生,当然是不懂就问,但是 老师什么也不解答,就是一次又一次将他摔倒在地,越是问被摔得越惨。在饭 久保恒年的心里,柔术的教学法就是跟着来,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爱思考的嘉 纳治五郎则开始琢磨,这个动作老师用得上,一上手就将同伴摔倒了,自己为 什么用不上,他每次在练习的间歇认真反复观察老师的动作,经过持续比较、 分析,他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一天与饭久保先生交手,嘉纳治五郎将饭久保老师连续摔了几跤。老师 有些蒙了,“今天怎么了?”嘉纳治五郎将自己的心得告诉老师;“我认真观察先 生摔弟子的情景,回去后又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研究。弟子快被先生摔倒的瞬 间,身体僵直,朝先生要摔的方向倾斜,先生借倾斜之势摔倒他,我和朋友们反 复研究,今天按这个方法试一下,就摔成了。”③饭久保先生马上说:“我没有什 么可再教你了,与你的'乱取'练习也该停止了,今后你就与比你年轻的同伴继 续研究乱取吧! ”不久,饭久保恒年就将“起倒流”的“免许”证书授予年轻的嘉 纳治五郎。嘉纳治五郎从饭久保老师的技术中观察出的动作规律,后来称为“崩”的 原理。物体的安定在于重心,重心超出支撑面,就容易倒,如果是人,这时会产 生一个姿势反射,身体在瞬间僵直,这时运用摔的动作,就容易摔倒对方。破 坏重心之后再施招,这是嘉纳治五郎反复观察老师摔倒别人时得出的结论,有 物理学的学识,也有生理学的。敏锐进取、学识渊博、兼采众长、勤于实践、精 于思考,是嘉纳治五郎与一般柔术习练者不同之所在。嘉纳治五郎学习柔术,开始是为了学习“没有力气也能胜力大之人的方 法”,是为了让自己强悍不受欺侮,但是通过两年的柔术的练习,一方面,不仅是身体强壮了,他还感到“精神畅快”,原来他是急性子,容易激动,常常控制不

© 参见第四部分《简约的技术》一节的说明。

  • 日本幕府末期官办的教授武术为主的学校。

  • 山田奖治等编:《日本教育中的武道》,东京明治图书2005年11月,第221页。 住自己,通过柔术的练习,还变得相当有自制力。另一方面,他从亲身体验中 领悟到,“学习柔术,不应该仅限制在一个流派或两个流派,要将众多的流派综 合起来,各取所长,这样不仅达到掌握武术攻防的目的,进而有助于智育、德 育、体育三方面发展。他还感受到,在柔术对抗竞争中领悟到原理,可以拓展 到人生的各种事业中,没有比这更好的修养方法了。这样贵重的传统文化不 该自己独享,要让更多的国民受益”①。在大学时期,嘉纳治五郎参加过远足、 划艇、棒球、器械体操等体育运动,比较而言,这些运动练习起来不是太花时 间,就是没有伙伴就无法练习,有的运动仅仅是局部肌肉活动,对身体发展不 够全面,还是柔术简便有效。于是他就想,自己也设立一个“道场”,让更多人 通过柔术的练习来增强体质,提高德、智的素养。1882年2月,嘉纳治五郎在 自己居住的永昌寺,借寺院的一个小房间,指导自己私塾的塾生开始练习柔 术,5月,起名为“讲道馆”,正式开始了他的传授柔道的生涯。“柔道”这个词,也不是嘉纳治五郎独创的,1883年(明治16年)10月,他 从饭久保恒年手中接受起倒流“免许书”时,“免许书”就是写着:“专修数年日 本传柔道,尽精力,技术(业)已熟练,可以为后学之指导者,据此,授予业免 状”②。嘉纳治五郎家中藏有各种武艺传书95种,以“柔术”为标题的有24 种,以“柔道”为标题的有8种。“直心流”、“起倒流”都是称为“柔道”的。只是 讲道馆赋予柔道以崭新的意义,扩大并加深了柔道的内涵。③为什么不用传统的“柔术”,要用“柔道”这个词?嘉纳治五郎传记中,有一 章详细记载着他与张之洞的交谈。在两湖书院,张之洞问嘉纳治五郎:“先生 创立的柔道为何种武技? ”嘉纳治五郎就柔术的起源、自己的修行经历、柔道对 身体成长的作用等做说明后,又说:“柔术是古代传下来的以决生死为目的的武技,但是,这种柔术已经与维新的时势不适应,因此,我以时势为鉴,充实以道德教育,让青年练习,作为心身锻炼之方法。将'柔术,改称'柔道,,是因为 '柔术'为力与力的相争,由技术来决定胜负的,我所提倡的'柔道,,则是探究何以胜之,何以败之,探讨原因,发现原理,从原理再指导技术,再由原理之道, 作为修养心智之法,所以称为柔道。”④尽管后来嘉纳治五郎在许多场合的演 讲中,也对柔道的目的进行过解释,但是1902年与张之洞的交谈应该是他对



  • 加藤仁平:《嘉纳治五郎——在世界体育史上闪耀》,东京:逍遥书院1964年版,第 28页。

  • 入江康平:《武道文化的探求》,东京:不昧堂2003年版,第115页。

  • 同①,第47页。


® 嘉纳先生传记编撰会:《嘉纳治五郎》,大阪:布井书房1964年版,第536页。柔道理解的初衷。从嘉纳治五郎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与论述中可以推断,他改“柔术"为"柔 道”至少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作为种徒手格斗技术,在日本传统上称为“柔 术,,、“柔,,、“体术,,,在文明开化的潮流中,人们说到,,体术”、“柔术,,,就会产生 这不外是绞住对手咽喉、折挫关节、踢打、擦伤等粗暴、野蛮、危险的印象。另外,由于武士阶层被明治政府取消,生活无着落的武士,以击剑、摔跤表演来维 持生计,剑术家、柔术家卖艺,被社会所不齿,如果以“柔术”的名称开始授业, 一定被上流社会的人看不起,不改名称就招不到学生,所以要改。二是“术”这 个词是意味着应用层面的,而他所要推广的柔道,是将应用的原理提升出来, 柔术中除了“术”之外,还有许多方面的价值,掌握这些原理,充分发挥柔道多 元价值,并推广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所以要改称为道。三是为什么不称“柔理学” 或“柔理论”?嘉纳治五郎认为,如果这样,过于新潮,会产生一种错觉,易被误认 为他所传授的东西都是自己发明的。柔道的技术大部分是从几位柔术老师身上继承下来的,老师教的技术现在还在应用,全部改称也非本意,就保留一个 “柔”字。这里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也表现了对武术长久历史和传统的敬意。① 关于柔术的起源,有日本人认为,是我国明末遗民陈元赞传到日本去的。

浏览4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