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武术史研究过程中,总的感觉是有价值的史料越来越难寻觅, 致使出现断代的情况,造成一些历史性问题或谜案长期得不到解决。似乎 “借力发力”成为一种流行的、习惯的做法,如借助考古学成果为我所用。 现阶段已出版的几本《中国武术史》书中的百余幅插图,全部得益于文物 考古。广东省在编写《广东武术史》一书时,曾两次到马坝狮子岩洞实地 考察,为该书的撰写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由于早期的武术活动缺乏记载, 为此,研究者们常常通过对历史文物的分析推断,从而窥视早期武术活动 的线索,在研究少数民族武术的过程中,有三组山崖岩画是必须提起的。一组 是云南沧源岩画——集体技击图;一组是广西左江岩画—集体武舞图; 一组是甘肃黑山岩画——集体操练图。现加以诠释。云南沧源岩画——集体技击图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宁边境,在此发现15个岩画地点。据考证, 这些岩画为青铜器时代创作的,全部用赤铁矿颜料绘制而成,红色象征着 生命与欢乐。岩画涉及狩猎、舞蹈、放牧、杂技、战争、宗教、采集、建 筑等生活内容,还有所使用的弓弩、盾牌、矛枪、牛角、杵臼、棍棒、头 饰、尾饰等。可谓是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画像密集、场面宏大。其中第6 场记录的是“舞蹈、牧放、战争”。整幅图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 是盾牌舞,中层是牧放图,下层是战争 格斗场面。就上层看,盾牌舞中画有若 干士兵,大部分人一手执盾牌,另一手 拿棒状或矛状兵器,或立或蹲,显示出 一种有节奏的舞蹈动作。站在中间的舞 者身材高大,位置突出,耳饰双环,两 胁下方各有一个小人。这种舞蹈很可能 与巫术活动有关。下层是战争格斗场 面,大概反映了不同民族、部落之间的 争斗,明显带有叙事性。画中约有20 余人,有的张弓搭箭,有的应弦倒地,人影交错,战斗激烈。画面表现的当是古代部族之间一次重要战争场景, 得胜者以绘画记录其事,以炫耀胜利。

弓箭在当时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兵器,可以攻击远距离的目标,所 以在有战争和狩猎场面的画作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画面中除了人 以外没有任何动物,所以可以断定,这幅画不是狩猎图,而是一幅多人参 与的战争图。广西左江岩画——集体武舞图据《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体,皆岩画被分成若干组,每组差不多 都以一位酋长式的大人物为中心。大 人物多佩环手刀和剑,前面有犬,四 周有众多较小的舞者围拢;众人中有 铜鼓、铜锣、铜钟等乐器;人物有正 面和侧面两种姿势,以马步跳动的形 式,张开双臂和五指,整齐划一的作 舞蹈状。这显然是祭祀水神的乐舞、裸体,或小或大,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 暗淡,又按沿江一路两岸,崖壁如此类多有。”花山岩壁画为居住在左江流 域的胳越人遗留的,这些画中,有的画面宽130米,高40米,绘制的人像 约3000多个,画中的动物、器具也数以百计。下面所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 组,展示的是青铜器时代骆越人集体武舞的形象。武舞场面。在历史上左江经常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生产力 低下,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无力征服水患,只得祈求水神保佑。当 地人认为水神居住在急流险滩,因此岩画就画在面向急流的陡峭崖壁上,从整体看,人物线条朴实,遒劲有力,动作招式清晰,发力饱满,其 神态威武,大都呈马步、半马步架势,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场面宏大。

甘肃黑山岩画——集体操练图黑山红柳沟位于嘉峪关市西北黑山 湖附近,在山势陡峭的岩壁石上,保存 着春秋至汉代羌族、大月氏或匈奴早期 的石刻画像,其内容十分广泛,分为动 物与人两大类,其中动物画像有马、牛、羊、鸡、犬、鱼、鹿、虎、狼、蛇、龟、鹰、胳驼等多种;人物描绘的 场面有舞蹈、围猎、射雁、骑马、骑骆 驼、虎逐牛羊、野牛相抵、狩猎、列队练武、射箭等。它不仅说明中国在很早 黑山石刻画像练武图以前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十分形象地反映出当时西北游牧民族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状况。其中有一幅集体操练图更具特色。石刻画像面分为三层,每一层人数不等,共30人。上层有9人,其中 7人横排排列,前面一人持弓对靶射箭,后右侧一人远视,似指导者,又像 等待者。中层12人横排列队,左起第一人牵狗,前面有两人,一人作练武 状,另一人似指导者。下层9人,位于岩面最下层右角,其中6人横排列 队,前面两人作练武状,队后面一人叉腰观看。人像大小不一,身着长 袍,头戴翎冠,有双手叉腰,有一手叉腰的。从图中明显看出三组不同训 练武术技能的场景,它是当时黑山一带少数民族练武练功,提高攻防格斗 技能的真实写照。这组岩画图像风格粗矿、手法古拙、造型生动、境界高 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从三组岩画中可以发现三个共性问题:一、岩画简略、稚拙地勾勒出 了早期少数民族的生活概貌,以及与习武有关的信息符号;二、早期少数 民族的武术雏形与舞蹈、武舞、狩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早期少 数民族的武术活动是多人参加,普及较广。异彩纷呈的特色少数民族武术活动人们在描述武术内容时,往往用“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来概括。 “博大”是针对套路的多寡而言,“精深”则指武术的文化内涵;“丰富” 是指内容的多样性,而“多彩”则指形式的多变性,其中少数民族武术就 在多样与多变之中。但以往研究的相对较少,下面就以少数民族武术的民 俗特色加以分析。

浏览3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