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点穴法
点穴法指术者以手指指端着力于患者某一穴位,以指 代针的一种手法。本法具有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松解粘 连、增强肌力之效。该法简便易行,对全身部位均可应 用。临床可分为单指点、三指点和五指点三种方法。1.单指点穴法操作技巧:以中指为主,术者屈掌指关节与指间关 节,中指指端着力于患者某穴上,与皮肤表面呈70。〜80。 为宜。一般一虚二实,实点虚不点,点后即抬起,反复2〜 3次。59单指点穴法2.三指点穴法操作技巧:术者以拇、食、中三指末节对指聚成一 体,微屈掌指与指间美节,随腕关节快速而准确的屈伸动 作,行二虚三实,实点虚不点的点法。三指点穴法五指点穴法操作技巧:术者五指指端并拢呈梅花状,随腕关节的 屈伸动作施如鸟啄食般点法。通常取一虚二实,实点虚不 点,多用于腰背61五指点穴法二十九、对拉法对拉法指术者分别用双手固定患者对侧上、下肢体, 作交错方向牵拉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纠正关节错位、解 除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腰戢部疾患操作技巧:患者单侧上肢伸直置于胸腹部,对侧下肢 屈髓屈膝,术者坐于旁,一手与患者手相握,一手按推对 侧屈膝部位,行相反方向的推拉交错用力。一侧完毕,更 换一侧。运用此法应做到着力既同时又均等, 切忌粗暴牵拉,造成腰甑部的损伤对拉法三十、踩跷法踩跷法是指术者利用自身体重,双上肢攀扶双杠之 上,着双足施力于患者病变部位踩踏的一种方法。该法具 有舒筋活血、温通经络、缓解痉挛的作用,常用于身强力 壮者的腰背部疼痛。操作技巧: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胸部和大腿中段分 别垫起,术者借助双杠支撑身体,用双足踩踏施治部位。 着力应由轻到重。踩的部位、顺序、方法、施力的大小,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决定。年老体弱、心 脏功能不良或肿瘤、结核病患者禁用踩跷法第二节分部手法—、头面部头面部疾病常见于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神经衰 弱、近视、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紊乱、脑外伤及脑炎后 遗症等。1.点穴法指运用手指点压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法点百会穴部位:人体前后正中线与双侧耳郭尖连线之交点(定 位图1)。点四神聪穴操作技巧:术者一手固定患 者头部,另一手中指屈掌指关 节,伸指间关节,拇、食两指分 别叠按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的 掌、背侧,中指指端与患者头皮 呈70。~80。角,以其为着力点, 点颤百会穴。注意患 者吸气时不要点,呼气时点颤。 病人自觉有轻微震颤感,用力柔和,一般点颤4〜6次为宜。部位: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操作技巧:术者一手扶托患者头部,另一手腕关节微 屈,五指展开,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拇、食、中、 环指指端同时分置于穴位上。也可用双手拇指指端依左右 前后之序点颤该穴,以腕关节带动指端作上下左右震动, 力量均匀有序,不宜过重。患者吸气时不点,呼气时点颤。(3)点头维穴部位:前发际正中旁开4. 5寸, 额角入发际1寸处。操作技巧:术者双手拇指指间 关节略屈,其指端向下着力点压患 者头维穴,余四指并拢分别置于后 头部。点穴时要有轻微的颤动,力 量由轻渐重,频率不宜过快。(4)点睛明穴部位:目内眦内上方 0.1寸处。操作技巧:术者一 手扶托患者后枕部,另 —手拇、食两指屈掌指 关节,其余三指自然分 开,以拇、食两指指端 着力点揉左右睛明穴。 动作轻而不浮,速度慢而不滞。点鱼腰穴 部位:眉弓正中点。操作技巧:术者双手四指并拢,分别扶于患者额侧, 固定其头部,略屈拇指指间关节,以指端点颤鱼腰穴。用 力不宜过大,一般点4~6次(照片68)点鱼腰穴点丝竹空位:眉弓外端凹陷处操作技巧:体位及操作技巧均同于点鱼腰穴,但需注 意的是点颤丝竹空穴时,拇指指端应朝头的中心方向施力 (照片69)点四白穴部位: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操作技巧: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点颤患者四白穴,其69点丝竹空穴余四指扶托相应部位。注意拇指指腹向下,着力不宜大,点4〜6次即可。四白穴点迎香穴部位:鼻翼沟的上方凹陷处(鼻翼旁开0.5寸)。操作技巧:同点四白穴。但需指出,点颤迎香穴时,双拇指指腹分别朝向外侧点迎香穴点地仓穴部位:口角外侧旁开0.4寸。操作技巧:术者双手四指并拢扶托于患者耳后颈项 部,双拇指屈指间关节呈90。。拇指指端着力,点颤地仓 穴,指腹向下,以均匀轻柔之力点4~6次点承浆穴部位:须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操作技巧:术者一手的食指槎侧面托扶患者下颌部, 中指、环指、小指与食指相并,拇指屈指间关节,以拇指72点地仓穴指端着力,点颤患者承浆穴,拇指指尖也可稍向须隆突上 缘推动,但用力不宜过大。点承浆穴部位:听宫穴位于耳屏前凹陷中、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点听宫、听会、下关穴迹前面凹陷中。下关穴位于额弓与下 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定位图5)。点垂根穴操作技巧:术者双手同时屈掌 指关节,伸指间关节(中指指间关 节微屈),食指、中指、环指指端 同时发力,点颤患者听宫、听会、 下关穴。要保持三指指端在同一水 平线上,持续1〜2秒,指端放松, 如此反复4〜6次,力量不宜过大 。临床上三穴分别点也可。部位:垂根穴即耳垂根部。操作技巧:术者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以中指指 端垂直着力于患者垂根穴,两手相对用力点颤或点揉该 穴。用力轻而持续,作用柔和,一般操作4〜6次为宜 点垂根穴点颊车穴部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操作技巧:术者双手中指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两中指指端相对用力点颤患者颊车穴。用力均匀持续但不 宜过重照点颊车穴五指拿法操作技巧:术者双手五指掌指关节届曲,指间关节伸 直,腕关节放松,以两手拇指指腹的尺侧及其余四指指腹 着力,从患者前发际开始,沿任脉从前向后至百会穴提拿 头部,然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如上法再从后发际向前提 拿,交于百会穴。注意力度均匀,灵巧自 然,以患者有舒适轻快感为扫散法操作技巧:术者提肩悬肘伸腕,五指微屈,将拇指槎 侧缘及其余四指指端分别着力于患者两侧颛部,由前臂带 动腕关节循经作由前向后的扫散推动,形如风摆荷叶,动作轻盈而有节奏,双手同时扫散或单手两侧交替扫散均 可。频率以200次/分钟为宜操作技巧:术者双手合十,屈肘背伸腕关节,五指分 开,以小指尺侧着力,沿病人发际行环转叩击。叩时,用 力轻柔而富有弹性和节奏感,切忌忽轻忽重。叩击时,可 发出清脆的声响。临床可单手扣,也可双手交替叩,一起 一落,均匀有序。频率以200次/分为宜。4 .指叩5 .归挤法操作技巧:术者屈肘伸 腕,双手掌心着力,紧贴患 者两侧颛部相对方向用力归 挤,力度不可过重。临床术 者可更换位置,相应归挤施 。此法常用于 强刺激手法之后。推印堂穴部位:位于额部两眉间正中点操作技巧:术者双手四指并拢, 扶托患者顶骨,拇指外展,以拇指指 腹轻轻施力于印堂穴,作由下而上的 交替推动。频率240次/ 分。动作协调,力量均匀,使患者有清醒舒适之感操作技巧:开天门又叫推面门。术者屈肘关节,以双 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患者前额皮肤,其余四指置于双耳部,从前额部的中间同时向两侧分推至发际处,然后回收拇 指,如此一推一收,操作技巧:术者沉肩垂肘悬腕,以第一掌骨槎侧面和大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滚揉。用力应和缓持续, 以病人有舒适感为宜。(2 掌根滚操作技巧:术者以一手掌根部轻轻着力于患者前额 部,以前臂旋转之力带动腕关节及掌根进行滚揉动作自然轻巧,频率120次/分为宜。按揉太阳操作技巧:术者双手拇指伸 直,指腹按于患者太阳穴处,其 余四指扶托头部相应部位,在穴 位处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按揉动 作,反复6〜8次。而后其余四部位:太阳穴位于眉尖和目 外眦之间,向外移一指左右的凹 陷中。指自然分开,令患者低头,双手拇指。
浏览4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