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明清之际徽州面临着外患内忧。在乡人安危、徽州社 会稳定遭到重大威胁面前,徽州乡绅诸如金声、温璜等,以及徽州地 方官员,采用招募乡勇、组织练兵的方法,来应对侵略和盗贼。而在 这一军事抗争中,徽人凭借着乡勇自身的武艺和团练获得武术本领, 在军事斗争中取得了维护徽州社会稳定,保护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实际效果。

晚清咸同兵燹中,徽州成为重要的战场。关于咸同兵燹对徽州 社会造成的影响,学界研究颇多,如郑小春《从繁盛走向衰落:咸同兵 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信。这些研究主 要是从咸同兵燹下徽州遭到破坏的现实,以及徽人举办团练进行抵 抗的史实出发,进行阐述,属于社会史研究。

有进一步触及在咸同 兵燹的军事斗争中,徽人是如何借助武术进行自卫与抵抗。事实上, 徽人在这次兵乱中,举起大旗,开展以团练为主的抵御外侵,其有效 途径就是通过团练组织来实施军事武术训练以增强军事斗争能力’ 因此这是明清徽州武术与军事关系的重要方面,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咸同兵燹的基本情况是:自咸丰三年( 1853)太平天国军进入安 徽,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安徽特别是徽州成为清廷军 与太平天国军的主要战场之一。据《太平军兵争期内皖省府州县经过 兵事年月表》显示,徽州下辖的六县被太平军攻占的次数达到66次,分 别为夥县、绩溪各15次;祁门和婺源各11次;休宁10次,歙县4次3 可见徽州府各县被攻占的次数之多,战事之频繁。在这一战场上,清军 的节节溃败成为常态。在这一背景下,徽州地方官员与乡绅组织团练 来应对太平军侵占。据郑小春统计,徽州各地均办有团练,在徽州府和 歙县,咸丰三年(1853),知府达秀设守望、守险两局于郡城,后改为义练

局,以绅士董之,练勇多花会党徒。在祁门、休宁和夥县,太平军于咸丰 三年(1853)攻陷皖城时,祁门知县唐治即奉令开始“集民团,召募壮勇 在城训练”,而休、夥两县“邑绅来祁协防”。其中祁门团练分乡设局, 城乡共设八局。在绩溪县,咸丰三年(1853)二月,邑绅商议在明伦堂开 设团练公局,并在各隅分设四局,后改为义练局,邑人吴定洲集花会党 徒,组成徽州府义练团,以对抗太平军。

以上论述了晚清徽州兵乱以及徽人通过团练组织来进行抵御与 自保的情况。这是我们进一步讨论明清徽州武术与军事关系的前 提,,要直接考察明清徽州武术与军事的关系,就应该落脚于徽州团 练的方式及其在御敌自保中的军事斗争情况。为此我们从团练内容 与作战两个方面讨论武术与徽州军事斗争的关系。

关于徽州团练的构成。徽州团练组织中,多以乡绅、地方官员为 首。前者如汪宗沂在家乡开展的团练。而地方官员组织的团练,占 有相当比重。

转引自郑小春《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安徽史学》2010年第3期。 力的根本所在,是开展御敌的最实用办法。《歙事闲谭》卷十九有条 云:“咸丰五年冬,张文毅阅视乡团于各乡,驻檀干,丰乐水以北之乡 团毕集,皆董事领之,各以旗械华美相夸耀匚予(按,指许承尧)时年 尚小,衣腋裘,佩古剑,随长老率团丁,行三周而退。他村团亦然,远 近聚观者千万人,皆以为盛观,虽赛会之盛者无此排场也从团练成 员的配饰看,皆手持武术器械,可谓是整装待武,自有一定武艺本领。

关于团练组织的应战与效果徽州团练组织在应战中,能够很 好地结合各地方乡团力量,开展联合抗敌斗争,如:“咸丰七年正月. 夥县团练分守各岭,会合祁门团练,从江长贵、周天受战柏溪,率己复 祁门,贼奔大洪岭“ ”“咸丰十年三月,绩溪北乡民团,会宁国西乡、旌 德东乡各团,攻旌德丁从应战效果看,团练组织起到了抵御外贼的作 用。正如《歙事闲谭》卷十九云:“自设团以后,贼始亦慑于虚声而不 敢遽进。”

当然,明清徽州民团除了应对外敌入侵之外,于境内治安亦有作 用。晚清婺源人詹鸣铎的自传小说《我之小史》就讪载了民团以武治 理境内治安一事:连忙上去,见奸人已换作短装,佩腰刀,手执铁棒,集庙 上硼背约二十余人,宝头也着其子戎装窄袖,荷后膛枪,杂入行 伍。我见如此,乃下来到添灯底,振臂一呼,从者四起。我借得 宝剑一口,带领三十余人,各执鸟枪军器,赶上祠去,见宝书亦 到,手提数响快枪,是夜上上下下,巡查一周,局内有灯笼前导, 如保安队情形相似。记得绿树祠门前握拳透仍,某某戏谓有文 事者必有武备,我谓文事不可知,尚武精神,今不可少耳

第四节 武术与徽州军事(二)

明代徽州程子颐,为程宗猷侄,其因武而被征召为军,又因战绩 卓著,有“程将军”之称 因其素有习武之艺,又有为军治军实践,所 撰著的《武备要略》可谓是其军事武术思想、技能的集中体现。因此 研究《武备要略》是探讨明清徽州武术与军事关系的重要方而。

程子颐明代万历时期休宁人, 因天启壬戌年(1622)东鲁榆关狼 烟四起,津门李邦华差官征聘其为 守备,后于崇祯年间被封为将军, 故有“程将军”之称。其年幼时, 就对兵书钟爱有加。虽攻读儒学, 但爱好骑射,并且不惜金银,访海 内名杰,习武术技艺。据程宗猷记 载,程子颐曾与其一同前往少林学 艺侯安国在任休宁县令时,程子 颐携其叔父程宗猷所著《耕余剩 技》前来拜谒,并且在侯安国府中, 携程氏族人现场演练武艺,得到侯 安国的赞赏和肯定对此.侯安国 在《武备要略》序中记载道:“程氏 十余人,各持器,至刀戟犀利,鞭简 皆重数十斤,始命之独舞,再对舞,继之群舞“飘若飞雪

当斯世而能如程公之议召募练艺,之议制器用人,之议战诀 阵法,其言简而旨已远矣,其制人而不制于人矣。何悯边警,何 忧内患。谓之武备要略,正持世之第一药石也。余不忍置之无 闻,令其镌木以行,使天下后世,有能玩其书,尚其说,而以实地 树功者,断不以程公之议为虚。知程公则知余矣。

同时金凤文、邑人张祖房在《武备要略》后各撰一跋文。张祖房 说:“程将军所著,悉其玄奥,是编当与铜柱勒燕之铭并传,大有功于 后世矣。程将军初以儒术起家,今是编以樽俎而兼折冲之妙,斯可与 王文成公比隆也。”

《武备要略》全书共十四卷,既有程子颐所辑他人之述,也有程子 颐所著。卷一“论十二篇”,为李邦华审定,程子颐著,主要内容涉及 军事武术中的战略战法,有选将、将权、召募、练艺、器械、火器、军礼、 战诀、将秘、阵法、舟战、奇正伏、车步骑。卷二“火攻总论图说

程子颐共列出十六种使鞭招势和单鞭套路图.每种招势均有注 解,配以图谱.这十六种招势为:单提鞭势、埋伏鞭势、左看鞭势、右 看鞭势、左勾鞭势、右揽鞭势、拗步鞭势、从鞭势、左撩鞭势、右劈鞭 势、左定膝鞭势、右定膝鞭势、朝天鞭势、倒拉鞭势、背打鞭势、收鞭 势。其对每招势的解释细致明了.如“左看鞭势”:“此开右边门户, 肩面俱空,饵彼枪劄入,将鞭往右,格开彼枪,进左步,上右步,即压一 鞭,复勾一鞭,剪步抢入击杀。” “背打鞭势”:“此先立外看势,开右边 门户,彼枪劄入,将鞭往右,推开彼枪,进左步,偷右步,转身横打一 鞭,复搅一鞭,剪步抢入击杀

其传一习单刀于冲斗公,得其法,则知刀 与鞭,大同少异也其单刀轻利.用者便捷若遇坚甲之兵,难制胜 矣。鞭体重,有力者自能运用,惟以身法为要,手法便捷,步法快疾, 诱而击之,乱而取之,心手俱化,方可言技:若遇坚甲连架击之,无有 不毙者。且利于马战,马上惟以身法、手法,无过左右闪躲,及勾搅撩 劈,盘旋击刺数法尽矣。今选数势,绘图于后,述其势可以与枪相敌 者若遇别器,圆转击杀,制胜之机在我矣”这段文字阐述了鞭的特 点及对使用者的要求,指出使鞭时关键在心手俱化鞭法运用的核 心要素是身法与手法。同时程子颐特别强调鞭法运用到马战中,有 很高的击杀效果如果遇到其他兵器,则和使鞭者的临场运用与善 于变化有关。

浏览4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