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的相对设计:在武术攻守运动中,知己知彼是确立攻守方案的先决条件。任何不遵守知己知彼规矩的进攻、防守、对峙,就是胡来、瞎打、乱搞,就是瞎应对、瞎折腾、瞎比划,就是外行、业余、差劲。但比粗浅武术学练者要强,至少敢打、敢闹、敢拼。而与武盲、武厌、武敌者相比是不可比的。在中国武家的攻守比赛、作战、竞争等三大禀表现形式中,战术相对设计中的知己知彼是第一性的。在中国武家的社会活动、交往、迁移等三大阳表现形式中,战术相对设计中的知己知彼也是第一性的。比如人世间的请客、送礼、联络、拉拢、结盟等的心理攻守设计;在中国武家的日常走动、行动、移动等三大阴表现形式中,战术相对设计中的知己知彼还是第一性的。比如,人与人的来往、相处、结对子等的心理斗争设计。(都说城市里的狗都会在马路上知己知彼的躲闪,何其人,何其武家人 )上述阴阳禀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术战术设计的座右铭。在攻杀战守的武术运动实践中,战术设计的大前提就是自己的攻杀水平实际, 然后才是对手的攻杀水平实际。如果敌弱我强必须一鼓作气地把敌人管理住、控制好、消灭光。如果敌强我弱必须游走不定地把敌人分解、散伙、分裂,然后分而吞之。 如果敌我双方的对抗是势均力敌,必须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伺机智慧、谋略、 计策性地消灭自己的敌人。但需要明白的是,即使杀敌一万,也避免不了自千损八的悲惨格局。所以,作为武家的主宰者,在强大武力的支撑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俗称消化法、溶解法。如果自己非作战不可,也必须得得道、得法、得助,并在方方面面的支持、协助、供给下,一举战胜自己的对手,使对手在失道、悲哀、众叛亲离中彻底毁灭。要知道,临阵敌我之间的任何狂妄自大、宽容忍让、同情放纵,即对敌方方面面的补给、放宽、支持都是罪不可赦的。因为,对敌人的放纵,就是对自己的惩罚。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陷害。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敌人的支撑,就是对自己的毁灭。战术匹配:战术匹配是指在对敌我双方作战能力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而合理采用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知己和知彼基础之上的战术匹配。应该明确的是,知己与知彼是战术设计、应用、发挥的两大前提,是决定胜与败、输与赢、利与害的根本实际,是绝不能胡估乱算的,必须依据敌我实际进行战术匹配的,任何多余的匹配、不及的匹配都 是可悲和灾难的。在临阵的攻杀战守实践中,任何高超精绝的战术,如果不是棋 逢对手、将遇良才、旗鼓相当,没有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匹配合适的应对,是无法谈论、实现、制作高超精绝的。但无论如何,了解对手、知道自己、掌握攻守都是第一性的。
了解对手:了解,即知道得清楚、调查得清晰、打听得明白,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须,是人世间所有交往、夺取、战胜的必然。了解对手是指中国武家在攻守、比赛、作战的前、中、后所必须始终高度关注的对手所有的动态问题,是三杀的必然,是获胜的必须,是战术匹配与否的基本平台。了解对手的先天所得:了解对手的先天所得即了解对手的出身、背景、社会关系等情况。俗话说:“鸭 子的孩子会浮水,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中国武学家认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团 体、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门派,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背景、历史意义,都有其独特的规矩、规范、规则,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形式、特征,都有其成功的传教、理念、信条。”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影响是最综合而深刻的,尤其是母亲的教导更是刻骨铭心的。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精血、胆识、思维的延续者,是父母基因信息的复制和遗传者。所以说,了解对手的出身情况,就是了解对手的自然得道情况,即攻守天性的遗传性继承。一般来讲,个人天赋来源于基因攻守信息的显现,也许是父母的,也许是隔代遗传的,也许是更远的遗传基因的灵性显现。所以说,一个人的攻守天性,是决定攻守水平高低的根本,其天生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是决定攻守有效精湛的前提,其先天的高低胖瘦、聪明伶俐、精明肯干,是决定攻守功技艺形式的硬道理。对攻杀战守者来说这三点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其对武术学练、训教、追求等实质修炼的。古往今来,中国武家是非常注重生性、动性、极性等个人天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生中做人、做事、做局的依托,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所调养的根本。中国武家认为:“生气,动气,极气,人活之三气,定于天时地利,成于父母精搏,孕于母体养育,其三气存则存,三气亡则亡,三气盛则盛,三气衰则衰,故人调于此,万物亦调于此。”也就是说,万物最需要调养的就是生气、动气、极气,有生则有动,有动则有极,有极则有生(武家的道气生还原理),不仅万物如此、生物如此、动物如此、人更是如此。比如,一块石头从地下刚刚喷出时,三气盛则三盛百盛, 当这块石头三气消亡后,就会逐渐分化挖解,但无论如何其昌盛消亡的时间、速度, 都是由其形成的质地、环境、天性、生性、动性、极性等的聚散所决定的。现实中一块 矿物如此,一个生物、一个动物、一个人更是如此。所谓聚即凝聚、抱团、团结,万物、 万象、万事只要聚则长,则无坚不摧。散即涣散、分裂、离群,万物、万象、万事只要散则亡,则万劫不复。普通动物如此,强悍动物亦如此,人更是如此。古往今来,中国武家之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先天所得,其关注、了解、重视的根本,并不是用来评价这个人的优劣、好坏、盛差,而是为了因材施教。正因为如此,只要自己了解了对手的先天所得即先天之本,就会推断出对手的三杀长短。比如,一 个瘦小的人,一定机动灵活怕擒拿。一个粗大的人,一定笨重有力怕劳累等。所谓先天之本有阴阳禀之分,阴性先天之本由质地、功能、代谢、智力、谋力、辨力、爱好、特长等组成。禀性先天之本由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径长、四肢围度等组成。阳性先天之本由脉搏、血压、肺活量、攻守力量、应对速度、作战耐力、进退灵敏、动作柔韧等组成。
了解对手的后天培养:了解对手的后天培养,即了解对手在后天的修德、振兵、治气情况即对中国武术的学练、锻炼、修炼情况。中国武学家认为:“修德乃立人道,树人德,建人礼,设人仪,振兵乃凝人气,兴人势,强斗志,增攻守,治气乃通人性,达人规,遵人纪,守人律。”并认为“人有人性,家有家风,族有族俗,门有门道,派有派征,种有种象。”也 就是说,任何一个武术门派,都有自己的运动特征、攻守习性、动作规律。所以,对敌 人后天武术修炼情况的了解,就是对敌人所属门派道数的了解,即如何预测、应对、 处理好敌人所在门派道数的常规攻守问题。一般后天对武术功技艺基格的不断培养,是严谨、完整、系统的,其运动特征、动作常规、运行规律都是根深蒂固的,有时甚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正是武术攻守最潜在的攻杀能力体现,正是决定攻守取胜的根本因素,正是武术攻守特征的基本展现。古往今来,中国武家是非常注重后天培养的。虽然说:天性难改,禀性难移。但在超强针对性的武术系统训练中,什么都能捋顺,什么都会规范,什么都可以改变。 因为,武家拥有五千年的高深、完整、系统的治气方法、手段、技巧。其基本的治气方法有教导、训练、锤炼,热爱、保护、尽心,旗帜、目标、认识,压抑、释放、控制,顺导、 引导、领导,肯定、启发、鞭策,战士化、军事化、革命化等;手段有忍、让、容,格、对、战,打、饿、困,关、押、刑,鼓动、激励、表扬,体验、比赛、争夺,假专政、假镇压、假消灭等;技巧有讲、解、议,研、讨、论,说、谈、骂,批、斗、游,自责、自感、自悟,检查、赔礼、道歉,同流而制、合污而转、共事而融等。一般来讲,一个人的后天培养,都是建立在先天灵性基础之上的。如果后天的培养不能遵守“建立在先天灵性基础上”这个武家传统培养原则,就会得出枉费心机、事与愿违、出力不讨好的后果。要知道,武术学练是非常讲究本钱、根本、基础、 前提的。古往今来,武一直是世人立世的根本,是人类斗争的底线,是自己、民族、国 家尊严的捍卫者,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在武的培养上出了问题,那随后带来的麻烦、痛苦、灾难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了解对手的后天培养情况,就是了解对手的根基、招法、斗性,是非常必要的。
浏览3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