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支撑腿膝盖伸直,盘踢腿膝盖尽量外翻,脚心朝上。

练功次数:左右各踢20次。

(二)独立旋腿

两手叉腰,一腿支撑独立,一腿屈膝提起,大腿呈水平,小 腿自然放松,脚尖自然下垂(图4-113)。

提起腿脚尖先向外画圆,再向内画圆,左右交替进行(图4-114 至图 4-124)。

重复上述动作。

要求:身体重心保持平稳,左右旋转速度要均匀,画圆幅度要大。

要点:支撑腿膝盖伸直,意想提起腿脚尖在地上画大圆。

练功次数:左右内外各转20次。

图片1

4—1194-1204—121

图片2

4-1224-1234-124

(三)提膝抱腿

一腿支撑独立,一腿屈膝提起,大腿尽量向胸靠拢,同时两 手去抱小腿,然后放松还原,左右交替进行(图4-125,图4-126)。

图片3

4-1254—126

大嚓座电o本也字册、,邃

.重复上述动作。

要求:身体重心保持平稳,左右提腿速度要均匀,上提腿膝盖 尽量向胸靠拢。

要点:支撑腿膝盖伸直,上体要保持正直。

练功次数:左右各抱膝20次。

(四)左右蹬腿

「一腿支撑独立,一腿屈膝提起向前蹬出,力达脚跟,然后放 松还原,左右交替进行(图4-127,图4-128)。

重复上述动作。

要求:身体重心保持平稳,左右蹬腿速度要均匀,力达脚跟。

要点:支撑腿膝盖伸直,上体要保持正直。

功次数:左右腿各蹬20次。

图片4

4-1274-128

(五)俯身洗足

右腿屈膝支撑,左腿屈膝前伸,脚尖勾起,左手变勾向后, 右手从右向左摆掌至面前(图4-129)。

身体前俯,同时左手勾后伸,右手掌经沿左胸、左肋、左腿 外侧至左脚外侧;上体立起,右手转掌上挑至面前(图4-130至图 4-132)。

左腿收回,屈膝支撑,右腿前伸,脚尖勾起(图4-133)。

重复动作2,唯方向相反(图4—134至图4-138)。

图片5

要求:前伸腿膝盖伸直,脚尖回勾;上体前俯时,脊柱伸直。

要点:两手的动作与腿的动作要协调,动作要松柔。

练功次数:左右腿各重复做9次。

图片6

 

六、综合练法

(-)预备势

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前方,周身放松,呼吸自然(图 4-139).

图片7

(二)掌运四方

左脚横开与肩同宽;两手掌按至腹前,掌心朝下,指尖相对, 目视两掌;两掌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画圆,按左侧、头上、右侧至腹 前还原的路线,两眼始终注视两手方向。做12圈后再做相反方向动作, 两边次数相等(图4—140至图4-144)。

图片24

(三)前俯后仰

接上式,左脚再侧开半步成大开立步,
指交叉,两掌缓缓上托至头上,眼看手背,调息5次(一呼一吸 为1次,每次要做到深、长、匀、细),身体慢慢后仰,使身体 前面充分伸展,眼看手背,调息5次;身体慢慢立直,调息5次; 上体缓缓前屈至与地面平行,两膝伸直,眼看手背,调息5次(图 4—145 至图 4—149)。

图片8

4-1484-149

(四)狸猫伸腰

接上式,上体继续前屈至手掌按地,两掌分开,指尖相对, 抬头塌腰,两膝伸直,调息5次;两手向两侧分开,分别握住两 脚踝,用力下拉,抬头塌腰,两膝伸直,调息5次(图4-150至 图 4—152)。

 

图片9

(五)乌龙盘柱

接上式,头颈放松,右手松开经体前画弧至左脚踝,与左手同 时握住左脚踝,用力下拉,同时上体右侧向左腿外侧靠拢,用右耳朵 去贴右腿,调息5次;上体放松,右手松开,在体前画弧回握右踝; 右侧动作与左侧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最后还原至两手握两脚踝(图 4-153 至图 4-155)。

图片10

 

(六)童子拜佛

接上式,两手松开,两掌贴近地面,向中间靠拢至两掌相合; 合掌前伸,拉伸腰脊,眼看指尖方向;上体慢慢抬起,两膝屈蹲成 马步,两臂屈肘,合掌胸前,指尖内收,调息5次(图4-156至 图 4—158)。

 

图片11

(七)金刚推山

接上式,两掌缓缓向前推出至两臂伸直,十指舒张,指尖向上, 两眼怒视指尖方向,调息5次(图4759)。

(八)二郎担山

接上式,两掌缓缓向两侧横开至侧平举,两臂伸直,十指舒张, 指尖向上,两眼用余光视两手方向,调息5次(图4-1-160)。

图片12

(九)三盘落地

接上式,两腕展平,两掌缓缓向两侧伸展,身体缓缓下蹲至全蹲, 同时两拿下按,至与两臀同高,目视前下方,调息5次(图4-161)。


  1. 4-1594-1604-161

  2. (十)捧气灌顶

  3. 接上式,两掌翻转,手心向上,如同托两重物,身体缓缓立起,两 掌托至与两肩平时,两脚碾地靠拢至与肩同宽;两手继续上捧至头上翻

  4. M嗓卷养女手册

  5. 掌心向下,缓缓向下按至腹前,再重复捧气下按动作两次。前两次意想 引气通过脚心入地,最后一次意想气入丹田(图4-162至167)。

  6. 图片13

  7. 4-168,图 4—169) o

  8. 图片14

  9. 第二节维in十八法

  10. 一'功法源流

  11. 练功十八法编创于1974年,是在开展医疗与体育相结合防治颈 肩腰腿痛疾病过程中,由庄元明先生在发掘整理古代“导引”、“五 禽戏”、“八段锦”等祖国医学及武术遗产,继承近代著名武术家、 伤科医生王子平老先生“却病延年二十势”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年 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提高,逐步形成的一套自身锻炼防治颈肩腰腿痛 的医疗保健操。1975年3月开始由临床应用走向全社会推广。由于 动作设计针对性强,在实际临床应用和防病治病中显示出独特的医疗 保健功效。据调查,以1361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参加练功十八法锻炼 效果观察统计,经过2〜4个月锻炼后复查,总有效率为98.2%。 练功十八法目前已走出国门,在日本和东南亚迅速发展,在美、法、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也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12. 二、练功十八法功法特点和医疗保健作用

  13. 锻炼动作针对性强

  14. 练功十八法是为防止颈肩腰腿痛病的需要专门设计的,根据颈 肩腰腿部位的生理特点,从整体功能调节出发,从局部病变着眼, 针对不同发病部位和病情编创动作。每一节动作都有其特定的锻炼 要求和适应症,练习者可以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情轻重进行全套锻炼, 也可以选择部分动作锻炼。如颈椎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可选用“颈 项争力”、“左右开弓”、“双手伸展”、“展翅飞翔”等动作锻炼; 腰腿痛患者可以选用“转腰推掌”、“叉腰旋转”、“弓步插掌”、“双 手攀足”等动作锻炼。也可在全套锻炼中,重点加强有关动作的锻炼, 以利于在改善局部病变基础上,达到恢复全身功能活动,增强体质的 目的。

  15. .医练结合,相得益彰。

  16. 中医治病十分重视“正气”,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因而强调“扶正驱邪”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练功十八法通过病人 自身锻炼,改善颈肩腰腿痛病理状况,就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治疗 方法。如果医生采用推拿、针灸或药物等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同时指 导患者作十八法锻炼,就可以充分调节病人体内的“正气”,加快肢 体、关节和内脏的功能恢复,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增强体质、 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特别是当医生治疗结束后,患者还能坚 持练功十八法锻炼,则又是一种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简便易行的有 效方法。因此医练结合,相得益彰。

  17. .有病能治,无病能防。

  18. 大量实践资料统计证明,很多患颈肩腰腿痛病者通过练功十八 法锻炼,一般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少尚未患颈肩腰腿痛者,特别 是长期持续固定姿态进行操作劳动的人,如能坚持每天1〜2次练功 十八法锻炼,就可以使过度疲劳的肌肉得到调节修整,使相对静止的 肌肉得到活动,保持正常功能,达到动静结合,平衡协调,从而收到 预防颈肩腰腿痛的效果;老年人体力渐衰,肢体内脏功能减弱,坚持 练功十八法锻炼活动,也可以恢复生理活力,推迟衰老现象。

  19. 三、功法习练的注意事项

  20. 练功动作要正确

  21. “练功十八法’的动作是针对颈肩腰腿痛等病因病理而设计的, 针对性强,只有按照正确的动作技术去做,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 果。尤其是患有颈、肩,腰、腿痛的病人,由于某些部位功能障碍, 对某些动作可能做不出来,这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按动作要求去做, 不能按患病者的“舒适”动作去做。动作正确与否,防治效果大不一样。

  22. 练功要用“内劲”

  23. 所谓“内劲”,就是指练功时要做到缓慢而有力。做“练功十八法” 时要求每个动作都缓慢有力。由于平时一般人习惯于把力同重量和速 度等同起来,认为用力动作就是重量大的动作或速度快的动作,而看 到速度缓慢的空手动作,就认为不需要用什么力,其实不然。“练功 十八法”要求每个动作既要缓慢又要有力,缓慢无力的动作是松弛的, 练功要用“内劲”,是为了调节肌肉内部和各块肌肉之间力的关系。

  24. 练功动作幅度要大

  25. 练功十八法”锻炼时动作幅度越大,被锻炼的肌肉酸胀感也 越明显,所取得的锻炼效果也越好。例如“弓步插掌’要求动作幅度 尽量大,使腰部、腿部肌肉有酸胀感。但如果腰部没有挺直,腰部 肌肉就不会有酸胀感,看起来动作幅度大,同样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也就是说达不到防治腰肌疼痛病的效果。

  26. 练功应和呼吸活动相配合

  27. 练功要注意配合有意识的呼吸活动,这样更加有助于提高健康 水平。在练功锻炼中,凡是做伸和开的动作时都应该吸气。因为做这 些动作的时候,利用动作幅度的伸展与开放,胸部充分展开,肺部有 扩张的余地,这时进行吸气,容易吸得深。

  28. 练功必须有得气感

  29. 所谓“得气感”,是指锻炼到的肌肉要有酸胀、发热和舒适感觉。 这主要取决于动作做得正确与否,动作幅度是否做到最大限度。

  30. 四、练功十八法动作说明

  31. (一)第一套防治颈、肩痛的练功法

  32. 这套练功法主要是由头部和肩带的活动所组成。通过活动,改 善和恢复颈、肩、臂和手指的活动功能。此外,还有舒肝利气,助消化, 调节大脑功能。

  33. 颈项争力

  34. 预备姿势:分腿直立,稍宽于肩,两手插腰,拇指向后(图4-170)。

  35. 头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眼视左方(图4-171)。

  36. 还原成预备姿势。

  37. 头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眼视右方(图4-172)。

浏览8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