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叫“揉手”,其实比现在的叫法更接近太极拳的 本意。推手这种形式是太极拳训练的一大特点,也是对武 术的一大贡献。对于推手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相反看法。一种认为推 手没有用,练不出真正的武功来,与人交手,靠的是实 力,上来就是散打,什么搠捋挤按采捌肘靠都用不上;而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推手万能,甚至拳都可以不练,只推手 就可以长功夫,就可以代替练拳。对这两种极端的看法, 我们先不忙着做评价,因为任何结论都应该是在调查研究 的结尾而不是开始。让我们先一起对推手做一个调查 分析。推手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其他拳种也有对练,也有攻 防练习,互相喂招,锻炼击打与抗击打能力,从而提高搏 击技艺。但太极拳却是唯一把这种练习系统化、规范化、 科学化、文明化、形象化、趣味化的拳种。系统化。经过1。0多年来太极前辈们的不断努力,太 极拳推手已经形成从单手、双手、定步、活步、大捋到散 手的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完整而系统的技 击训练方法。初学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得到训练提高,而已 有很深造诣的人同样可以在这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的 运动变化中不断找到新的感觉,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序列 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找到自己的乐趣。规范化。无论是哪家哪派的太极拳,推手的方法都是 大同小异的,单手的走圈,双手的打轮,以至到大捋,基 本路数都是一样的。这就给天下的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极 大的方便,和任何人都可以交流,只要他是练太极拳的, 绝对不存在障碍。这充分体现了天下太极是一家,说明各 家太极拳在推手的基本原则上是有共识的。规范就是游戏 规则的统一,这样大家才能玩得方便,玩得痛快,这就是 规范的好处。这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别家拳术所不及。科学化。太极拳推手是靠道理赢人,不是靠蛮力气, 也没有侥幸可言。赢了你,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赢。把徒手 搏斗中攻防的动作提高到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 来加以分析、概括和总结,一招一式,一进一退,举手投 足,吞吐化打,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赢人要赢在道理之 中,意料之外。所谓道理之中,就是有力学和运动生理学 的依据,不是靠“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那样简单、 表面的浅显道理。所谓在意料之外,就是心理学范畴的问 题了,两人同样都知道推手的道理,却又有高下之分,这 就是实力的差距,而实力除了力量、爆发力、灵活性、协 调性、柔韧性等“硬件”夕卜,还有感觉、反应、悟性、心 态、意念等“软件”内容。高手过招,胜败往往就在一念 之间。文明化。只有到了太极拳创立,才能把激烈、紧张、 危险的搏击用柔和、舒缓、安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普 通人也可以毫无顾虑地体验一下比武的滋味。太极拳推手 虽然柔和,但绝不是在那里空比划做样子,而是实实在在 地在那里较量武功,它是以柔和的外衣包装着的真正的武 术,所以推手应该说是武术中之文雅事也。形象化。推手是把太极拳的许多原理用一定的动作形 象地表现出来,使得原本有些玄妙难懂的拳理,通过推手 的动作演示出来,比如劲走圆活、引进落空、不丢不顶、 粘连黏随,等等,用话讲是很难形象化的,通过推手则很 容易地理解。趣味化。因其系统、规范,学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 依,学者有目标,有信心;因其科学,蕴涵道理,学起来 兴味无穷;因其文明,动作儒雅,自己练之无伤害,别人 看去虽勇武而不粗俗;因其形象,直观易懂;因其手底有 输赢,有竞争性、对抗性,所以学者极易产生兴趣,越学 越有滋味,爱不释手。正因为太极拳推手有以上诸多特点,所以推手自问世 以来,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爱 戴,习者日众。第二节推手有用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推手有着疑问:慢悠悠、软 绵绵的怎么会练出武功呢?认为与真正的实战还有相当的 距离;这就是所谓的推手无用论。那么推手真的无用吗? 非也。实战的时候,两个人相离的距离是两臂或两臂以 上,对方从出手到击打到我的身体,要有一段时间,训练 有素的人是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反应的。而太极拳推手时, 两人是零距离,手挨手,身贴身,对方发力立刻就到达我 方的身体,能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极短,完全没有思考的 余地,只能靠本能的反应动作去对付。所以,太极拳推手的难度绝不低于一般的散手实战, 训练有素者应付一般实战绝无问题。相反,只习惯于放开 散打的选手遇到贴身近战,反而会无所措其手足了。当 然,推手与散手实搏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主要是在搏击的 强度上。推手毕竟是玩劲,是游戏,不是来真的,不用担 心伤害问题,所以玩惯了推手的人一旦实搏散打,超过了 自己平时习惯了的游戏规则,就可能玩不转了。实战首先需要的是胆量,其次是体能,再次是进退灵 活,这三点只靠推手是练不出来的,所以只会玩推手的人 要参加散打实搏,还需要补充训练。在20世纪二三十年 代举办的两届武术国考上,凡是只练太极拳的均在首轮就 被淘汰,这不是说太极拳不行,而是推手训练的目的和散 打实战有一定差别。除了在反应速度上太极拳推手的训练毫无逊色外,与 其他武术相比其无害化仿真模拟训练是其最大的优点。别 的武术要想训练实战本领,只有两条路:或真打实战,或 虚拟喂招。前者之弊在易伤害,后者之弊在易演戏。如果 不是两人功夫相差很多,真打起来,是很容易没轻没重造 成误伤的,若是不真打吧,又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实战的 感觉。而太极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两人不论功夫相差多 大,都可以放开地一起练推手,最多不过发出去摔个跟 头,极少可能造成伤害,而又能体会到实战的滋味。所 以,太极拳推手应该是最有效率的虚拟实战训练法。所谓 推手无用的说法,是真不懂推手也。但是,推手也不是万能的。有的人只练推手,不练 拳,把“练拳不推手,到死也没有”的说法绝对化了,这 就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推手无用论固然不对,推手万能 论也同样偏激。太极拳强调知己知彼(兵法亦然),练拳 盘架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二者是不可互相代替 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孔子曾说:不知生,焉知死。套 用一下,则是:不知己,焉知彼。推手的原则是先求不 败,然后求可胜,这与兵法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不败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你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 柔韧性,灵活性,你的力量,爆发力,耐久力,等等,都 要在拳中去锻炼,有了以上身体素质上的基础还要在站桩 中和套路动作的反复练习中去体会松、沉的感觉,把这些 综合成拳中的劲力,接着就是体会开合,刚柔,动静,顺 逆这些更高层次上的东西,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收放自如, 形式沉稳如泰山,动作轻灵似飞鸟。用拳经术语讲就是周 身一体,内外相合,浑然一气,收放自如。到了此时,才 可称为有了知己的功夫,才有资本去和别人做推手练习。 否则即便会些推手,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练到头也 只能是蛮揪烂打,与太极相距十万八千里。有的人说,我练拳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想和别人打 斗,学不学推手无所谓。这也是一种误解,以为推手只是 为了训练技击能力。其实,推手的最大用处还在于检验练 拳的效果。只要你练的是拳,那么就要讲打,打与练是不 可分割的。区别只在于,以前的练是为了打,而现在的打 是为了练。从前的职业武师练是为了打,练拳的目的就是 用来实战,用来打,现在不同了,我们练拳的目的是为了 健身。但既然是练拳,而拳的设计都是从技击实战出发的, 要想把拳练好,练到位,就要以实战为标准来检验,打就 是不可缺少的,又不能真打,那么,推手就是最接近实战 的模拟训练了。所以,现在的打是为了练。具体来讲,就 是要从推手中找练拳的感觉,从别人身上找自己的感觉。拳中的很多毛病靠从外形上看,是发现不了的,但一 搭手就暴露无遗,想掩盖也难。比如:桩功,放松,劲 整,气沉,等等关键问题,都属于感觉上的问题,只看外 表不行,别人说了自己也不信服,但一搭手就不言自明。

浏览2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