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关于形意拳的起源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关于此拳种的起源,历来众说不一,有 说此拳传自天竺僧人达摩,亦有说创自张三丰,但更多的人则倾向 于创自于岳武穆或姬龙峰。据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方金辉 等编著的《中华武术辞典》载:“为宋岳武穆所创。岳飞被害后, 此拳被禁,几经失传。其动作多模仿动物(龙、虎、猴、蛇、鹰等 十二种动物)的各种形态,取其形,练其意,故名形意拳。相传明 末山西人姬龙峰偶得《岳武穆六合心意拳谱》一书,深入钻研,尽 得精要,传于后人。”所谓姬龙峰偶得《岳武穆心意六合拳谱》,是 指明末清初姬龙峰在终南山一庙内修养,偶见岳飞塑像,因年久失 修,泥皮掉落,露出一纸角,颇感奇异,用小刀慢慢抠出所获。但 2001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马琳璋所著《心意拳》一书则认为,说 凡参加岳家军的人都练此拳,惜无史可考。岳飞的武穆王谥号是死 后才追封的。他生前是不可能将死后的谥号冠于所著的拳谱上的。 创心意拳的人是尊其民族气节,敬其精忠大义,同时也是为了扩大 心意拳的影响而伪托“岳飞所创”。这种说法似乎有理。但是,如 果后人将岳飞所传之拳谱整理成书,以武穆王之谥号冠名,定为 《岳武穆六合心意拳谱》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至于姬龙峰师承何人?他原会什么武艺?他所传之心意拳究竟 是自己所创,还是向前辈所学?目前尚无文字史料可供佐证。但就 历代口碑相传至今的资料,亦可从姬龙峰开始,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

姬龙峰(1602- 1683),名际可,字龙峰,生于明朝末年,山西 蒲州(今永济县)人。少年时学文习武,刻苦用功,文武皆佳。年 轻时曾在明军中做枪手,向教头学“六合大枪”。清军入关后,各 地抗清义士纷纷转入地下。已是中年的姬龙峰为寻找抗清力量,随 身扛着大枪,出晋入豫,过黄河,入终南山。路上曾遇一道人,因 以大枪招摇过市碍人眼目,易招麻烦,姬龙峰接受道人“以枪化 锤”的建议,默识揣摩,按照六合大枪的原理和架势创造了六合 锤。其拳式以“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 气合,气与力合”为宗旨,并取意“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 抱头、雷声”六法合一,成其身法。将六合大枪套路中适合拳法的 架势创造出龙、虎、鹰、鸥、熊、鸡、马、燕、猴、蛇十大真形, 高度概括地总结了六合大枪的精髓。

姬龙峰创“六合锤”后,演练给道人看,并将这套六合拳教给了道人,他指山立派,谓之终南派。

关于姬龙峰的传人,有说姬龙峰传与曹继武,但按年代推算,生 于公元1670年的曹继武,到姬龙峰去世时才13岁,可能性似乎不大。 至于山西形意拳研究者说戴龙帮曾自称曹继武是其师傅,则更无根 据。因为曹继武卒于1706年,戴龙帮生于1713年,此时曹继武已经 去世7年了。但不管怎样,就至今河北、山西形意拳传人在尊崇戴龙 帮为师祖的同时,还流传了许多关于姬龙峰与曹继武,曹继武与戴龙 帮的传说而言,姬龙峰与曹继武和戴龙帮之间,肯定有着某种有待于 进一步考证的渊源关系—舅曾亦有人说姬龙峰传马学礼,但是1713年马学礼出生时,姬龙峰 已经谢世30年了。但《六合拳谱》却记载:“又河南马学礼,知斯技奥 妙,恐不能得其真传,乃乔装苦役,佣于姬家三年,遂得尽窥其密旨要 义。濒行自陈来历,姬因嘉其志,悉以所长而授之。”就此而言,只能 推断马学礼并没受姬龙峰亲传,而是从学于姬家的另一传人。马学 礼回归河南老家后,倾其所学,广授弟子,称其所学为心意拳。六合 拳从此又称之为心意拳。

与马学礼同一时代的山西祁县人戴龙帮,因家境世代富足,不以教拳为生,其拳术相当保守,从不外传。有河北深州人李洛能 (1803- 1888),名飞羽,字能然,又号老能,素喜拳术,因心慕戴 龙帮的六合心意拳,前往拜谒。李洛能因不能登堂入室,后只好跟 戴家亲戚郭维汉学拳。因郭维汉也只学了十大真形法,未学桩法、 用法,故李洛能对六合拳知之不多。但是李洛能学艺用心,肯钻 研,经过从37岁到47岁的十年苦修,日夜习练,终于功至上乘, 已入化境,卓然成家。回乡后又广收门徒,大为传播,遂摒除六合 之名,改名为形意拳。李洛能以形化意,以意化形,收了刘奇兰、 郭云深、白西园、车毅斋、刘晓兰、张树德、李敬斋和宋世荣、宋 世德兄弟,即所谓八大弟子。其中刘奇兰的腾龙搜骨、郭云深的崩 拳连珠、车毅斋的游造化险、宋世荣的内功精传都著称于世。而刘 奇兰的弟子李存义、张占魁,再传弟子韩慕侠;郭云深的弟子王芳 斋、李魁元,再传弟子孙禄堂;车毅斋的弟子李复祯、布学宽;宋 世荣的弟子贾蕴高、宋铁鳞等也都有声名于国术界,他们对形意拳 的日臻完善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形意拳的套路上,从原有的十大真形,戴家发展了五拳,李 洛能发展了三体式,后世弟子逐渐把形意拳发展成为十二形、五行连 环、形意八式、龙形八式、鸡形四把、猴形四把等多种套路。形意拳一 经从三晋大地传到河北,便随之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并且已经走向 了世界。

邢台的形意拳,基本上各县都有流传,但师承略有不同。邢台许 多练太极、八卦等拳种的传人大都学过形意拳,许多形意拳的代表人 物也精通太极、八卦等其他拳种。如以太极拳著称的刘玉祥,其形意 拳也为武林同道广为称赞,后来成为八卦拳弟子的刘怀军,本身就是 形意拳世家。深县人耿继善把形意拳传入了宁晋。隆尧北西董人李 淮,是将形意拳传入隆尧的代表人物。山东临清人田树德把形意拳 传到了清河。内丘人李玉山作为刘奇兰的弟子,在为人看家护院的 同时,传授形意拳。他的护院武友褚占鳌从郭云深学习形意拳。作 为巨鹿人的褚占鳌,由于在内丘与李玉山一同护院,他所传的形意 拳,是先内丘、后巨鹿。正是由于褚占鳌先在内丘传授形意拳,才使 得内丘西庞村以外八卦拳著称的郑若一、郑大中父子也成了形意拳 的重要代表人物。虽然沙河人胡俭珍早在1922年就在北京拜孙禄 堂为师,学习形意拳,但是直到胡俭珍晚年回到家乡,才使得形意拳 在沙河传播开来。清朝末年,南宫孟家庄孟坤兄弟三人以精忠拳、步 战立候刀成名,1911年,刘奇兰的弟子李存义闻名拜访,双方切磋技 艺,并互相传艺,从而使李存义形意拳在南宫流传下来。

第二节'形意拳传入宁晋

刘奇兰的弟子耿继善,可谓是形意拳传入宁晋的鼻祖。耿继善, 名诚信,河北深县人,师从于刘奇兰,曾是清朝某王府的镖头。八国 联军进中国后,耿继善与内家拳同脉出北京,耿继善到赵县十五中学 任教,宁晋纪昌庄人贺衍庆与赵县人赵振尧一起在赵县十五中学向 耿继善学习形意拳,宁晋人张电华也是耿继善的亲传弟子。作为耿 继善的徒孙,宁晋东汪人江义则受到了赵振尧的亲传。

贺衍庆的主要弟子有赵胜宁、赵文缆、赵绍进、侯良、杨景堂、俟 联社、曹栓恒、赵瑞亭(女)、刘宏亮、胡文刚、胡增顺、贺保华、贺瑞、宗 宽、建伟、赵双锁等。

贺衍庆的弟子赵胜宁,宁晋县贾家口乡延白村人,1968年师从于 贺衍庆。后自立门户,授徒传艺,其主要弟子有:杨清良、杨清朝、赵 子耀、张增合、赵振波、胡彦轻、赵少桌、赵少阳、侯旭、赵立亭、江飞 虎、胡孟辉、曹春谦等。

赵胜宁的伯父赵书林师从于米五福学习形意拳,米五福的形意 拳则是从深县杜城南牛家庄的朋友傅云甫所学,傅云甫解放前曾在 北京龙凤镖局做镖师。

第三节隆尧县北西董的形意拳

传入隆尧的形意拳,当从李浩然说起。李浩然(1 884.6.6 ~ 1968.7.13 ),名淮,字浩然,隆尧县北西董村人。一生聪明过人, 自幼爱武。8岁时随父学习少林长拳。1899年15岁时,到山西太谷 县拜李洛能之子李太和为师,学习形意拳。经过潜心苦练,练就了 李太和家传对砍十三刀和轻功绝技。李太和视为爱徒0 1909年,李 淮考进太原龙太镖局,以行镖为业,走遍了大江南北,声名大振。 1915年,山西稷山县大旱三年,寸草不收,盗贼遍地。陈家峪村财 主陈万福家被明抢明夺,并将其独子杀死。陈万福告到太原都督府 阎锡山府衙,阎锡山命稷山县令吴匡一月内将贼首捉拿归案。吴匡 无力擒贼,只好向龙太镖局求援。李太和命李浩然等八人赴稷山擒 贼灭寇。经过化装私访,将贼首、贼窝查清。由稷山县巡警头前带 路,李浩然等八人窜房越脊,进入贼窝,李浩然从房顶缩身飘然而 落,以刀挑帘进屋。正吸大烟的贼首拿起“老鹄铢”枪还击。李浩 然将枪打飞,贼首又从墙上抽刀还击,在屋内展开了一场血战。李 浩然以李门对砍十三刀将贼首砍伤,并将其踢到院中,擒拿归案。 为此,太原府特赠“英明气豪”金匾,并赏金丝马褂一件。从此, 李浩然留在稷山县衙,做了吴匡的贴身保镖。1917年农历六月初九 H,李浩然得知师傅李太和身患重病,当天赶到李太和身边,侍奉 左右。李太和于农历六月十五日凌晨谢世。众弟子在太谷守孝七天 后,由李浩然与李太和的长子李振邦护送灵柩,途经山西大寨,河 北赞皇、高邑、辛集和睦并,到达李太和祖籍深县窦王庄村,吊唁 七天后,葬于窦王庄村南祖墓。

浏览3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