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通

王老通,小名山根,平乡县王杨村人,后定居邢台。父亲本是梅花拳的正宗传人。但是王老通小时侯却并不愿意学武,直到父亲去世,他也没学到-鳞半爪。

王老通父亲最得意的徒弟是隆尧人。父亲去世后,随他父亲学拳的弟子们都搏掇他学武,为了让他学武,甚至采用了欺负他的手段。终于使他两次奔赴隆尧,找他父亲的得意弟子,学拳练艺。

王老通三年后从隆尧学成归来,路遇梅花拳同门号称“神手”的 捕快王二安。王二安言辞多有讽刺意味,两人便有了一番切磋。一搭十字手,王老通出手就端其下巴,对方正欲逮他冲下巴来的手,谁知他只是虚晃一下,往下一拉,就地来了个驴打滚,一下子把王二安的胳膊窝了过来。王二安随即磕头要拜师。王老通以自己年龄小为由,婉言相拒。但王二安以梅花拳有“珍珠倒卷帘,徒弟能把师傅传” 为由,非要王老通收其为徒。王老通学成归家的路上便收了王二安这个徒弟。

王老通不仅武术高强,还是把种地的好手,邢台市王庄、张庄、前晋祠、后晋祠一带种的不用搭架子的地黄瓜,就是王老通所传。

王老通外出学艺期间,家中事务都有父亲的徒弟们照应。归来之后,王老通一边自己练习,一边代父亲传艺给师兄弟们,不久便开始自己收徒传拳。张得胜便是他早期的弟子之一。

路勤

路勤(? ~ 1959),邢台市人。文化不高,却有三个晚清秀才顶带,早年师承李开云。路勤所学为落地梅花,20世纪30年代曾在邢 台市马市街华孟昆的私塾中教梅花拳。日伪时期曾在马市街桥头与 两个端枪的日本兵单打独斗,将两名日军打伤。凭借口才和武功,路 勤在解放前多爱管世面不平之事,他能在地上画一人形,与人对练, 将对方打倒后使对方正好与地上的人形相合。

1945年后,路勤以卖花生为生,并开始在家中设场教拳,第二批 收的徒弟有冯俊生等八人。路勤在邢台梅花拳界有较高的知名度,与邢台市的武术名家交往甚厚,与王湘林、张得胜等同门关系甚密, 同时与郝中天等太极名师相交甚笃,他不仅有一身的梅花拳功夫,在太极拳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低指标供应。路勤饭量奇大,温饱问题难以解决。路勤卖花生的摊位后有一饭铺,幸得饭铺照应,路勤也常帮饭铺做些灵活,勉强度日。1959年秋季的一天,忽听有人谣传粮食指标还得降,惊恐之下,中风语塞,次日便谢世而去。

张得胜

张得胜,小名丑妮,师承邢台王老通,学提腿梅花拳,早年家中 开有旱烟店,常去北京卖烟,在北京遇一邢台同乡,自称是傅作义的 教官,外号人称“铁汉和尚”,腿功甚是了得,张得胜一个打雷步插入 其裆中,使其腿踢不出来,一掌将其打在了地上。建国以后,铁汉和 尚回到了邢台,因病求助于民间游医,被人用针将喉管扎透而亡。

解放初期,张得胜受梅花拳同门路勤之托,收路勤弟子冯俊生等 为徒,倾心传授,为后来冯俊生等人在南头村传播梅花拳奠定了基 础。

王建勋

王建勋(1896 ~ 1971),字公甫,幼名秀海, 祖籍平乡县大李卜村。少孤家贫,幼年丧母。 王建勋天资聪慧,受家庭影响,幼年就拜师于平乡县停西口村李凤琛门下学练梅花拳,练就了 一身好功夫。他使得一手春秋大刀,技压群雄。 青年时怀才远游,以武会友,遍习武林各派拳 技,经年累月,孜孜不倦,融众家之长于一身。

王建勋的青年时代,正值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之际。他久怀报国之志,15岁时便毅然离家投军。在旧军队里,虽然有洋枪洋炮,但依然尚重武功拳脚。王建勋凭着一身 好功夫,广交武林同道,相互研究。后来在军中竞技比赛中一举 成名,担任了军习武术教官。

北洋军阀吴佩孚非常赏识梅花拳。有一次在竞技场上,他发现 王建勋武功不凡,少年有为,便将自己亲手所画的水墨画《寒鸭戏水》 赠予王建勋。王建勋回邢台后一直挂在中堂之上,1963年被洪水冲走。

在旧军队混事多年,王建勋始终以俭朴为荣,他所有的积蓄全部 用于仗义结友和扶弱济贫,自己却没有置办任何房屋田产。当他发现旧军队的黑暗混乱,深感报国无门时,便脱离军队,四方漂泊。抗 战前夕回到邢台,客居马市街徐家巷,与王湘林一起研究光大梅花拳。

王建勋经过多年习练梅花拳,其法套路已不同于古老的庄 稼把式拳脚在他身上容纳了如八步少林拆、六合剑、三十六路 花枪、三皇炮锤、通臂拳、八卦刀、五虎断门刀和许多短打套路 的精华。将这些内容融进梅花拳之后,使其既保留和完善了攻防 竞技的实战内容,又具备了表演观赏的特点。他创编的武术表演 拳《满江红》十分精彩。20世纪60年代曾在邢台市第二中学大 操场上表演。一队男女弟子高唱着岳飞的《满江红》词,另一队 男女弟子和着节拍表演《满江红》的武术套路。在音乐的伴奏下,场面十分壮观。这个项目从此成了王建勋所传梅拳弟子的保留节目。

解放以后,王建勋一直任合作饭店经理。业余时间除练拳传 拳外,别无所好。他在邢台弟子众多,经常教育弟子不要争门派,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民,尊重师友,加强团结。在他的教导下,弟子们一直和其他武术门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王建勋本人也与刘玉祥、陈固安、孙宝泰等邢台 武术界的知名人物过从甚密。尤其与寇长青更是莫逆之交。他们经常在一起切臻技艺,两家弟子不分你我。王建勋将自己的长子 王顺堂认在寇长青门下为徒,两家父一辈、子一辈相好久远,情同骨肉。

1957年,王建勋应邀担任邢台市公安支队武术教练,传授擒拿散 打绝技。他当时所传“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见 空接空,随势而布”的对打要领,正是梅花拳的基本所在。他毫无保 留的传授,使干部战士深受感动,支队专门向他赠送了锦旗,称赞他

“热心传授国术”。

1958年以后,国家正式把武术列入体育比赛项目。邢台市体委 邀请王建勋负责组建邢台市武术代表队。当时的市体委主任李志平主抓代表队的集训事宜。

1959年夏季,邢台市召开首届武术运动会。地址在清风楼后面 的原中共邢台市委门前的广场。参加比赛的多是梅花拳弟子。如王兴堂、范书林、孟繁明等都是作为当时的少年组运动员参加比赛。 王兴堂获个人全能第一名。当年秋天,邯郸地区第一界武术选拔大 会在临洛关举行。成东升作为领队,率邢台代表队20名男女队员 参加比赛,队员中也多以梅拳弟子为主,王兴堂获少年组全能第一 名,王兴堂与范书林的对打获对练第一名,邢台代表队获团体优胜奖。

当年冬天,为了给河北省第一届武术运动会选拔人才,地区武术 比赛在巨鹿举行。王建勋任邢台市代表队总教练兼大会裁判,邢台 市体委主任李志平担任邢台市代表队领队,全队共有35名运动员, 其中梅花拳弟子18名,还有太极、大红拳等拳门的弟子。邢台代表 队获团体第一名,并有七人获刀、枪、剑、棍、拳五项个人全能第一、二名。

I960年春天,王建勋任邢台地区武术代表队总教练,参加河北省 第一届武术、跑马、射箭运动会,并担任大会裁判员。

此后,王建勋应邀任全国第一届武术运动会裁判员,并荣获个人 特殊表现奖。

1971年,王建勋谢世归根,享年75岁。

王建勋膝下三子,长子王顺堂,拜寇长青为师,除太极拳外,喜练大枪;次子王兴堂,小名二堂,拜焦英随为师,自幼习练梅花拳;三子王华堂,小名三堂,拜焦英随为师,自幼习练梅花拳。此外,王建勋还在省运会期间收高随珍为义女。高随珍,南宫北天宫人,自幼习八卦拳。

王建勋谢世以后,其子女继承遗志,与各位师兄弟一道,为邢台的武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春天,邢台地区武术比赛在邢台市工人俱乐部灯光球场举行。地直机关代表队的队员全都是梅花 拳弟子。领队张学志,队员王兴堂、郭明岩、范书苹、冯树声等。王兴堂的通臂拳、梅花枪获个人第一名;王兴堂、郭明岩的单刀破花枪获 对练第一名。从1984年开始,王兴堂长期担任邢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

浏览4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