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判长一人,副总裁判长一至二人。

(-)裁判人员组成

一、太极拳竞赛规则简介

第五节太极拳竞赛规则阖门与基层费事的组织


  1. 井步直制三十二式太极剑运动路线图

  2. 三、运动路线

  3. 卷飘畲。春或手册

  4.  

  5. 3-226

  6. 图片24

  7. 左脚向右脚并拢,还原成预备姿势(图3-226)。

  8. .并步还原


  9. 3-2243-225

  10. 图片23

  11. 换提剑时,左手持剑划弧下落与重心前移要协调一致;右剑指 划弧下落与右脚跟进半步要协调一致。

  12. 【要领提示】

  13. 图片22

  14. 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跟步,与左脚平行成开立步; 同时左手接剑上举,经体前垂落于身体左侧;右手变成剑指向下、向 后划弧上举,再向前、向下落于身体右侧;眼看前方(图3-224,图 3-225)。

  15. .上步收势

  16. 图片21

  17. 接剑时,左掌心向外,拇指向下,与右手相对;两肘与肩同高, 两肩要松沉。

  18. 【要领提示】

  19. 图片20

  20. 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同时右手持剑屈臂后引至右侧,手心向内; 左剑指随右手屈臂回收,并变掌附于剑柄,准备接剑,眼看剑尖(图 3-223)。

  21. .后坐接剑

  22. 收势


  23. 图片19

  24. 上体微向右转,左脚提起,重心前移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 同时右手持剑收经腰间,立剑向前刺出,高与胸平;左剑指附于右腕

  25. (三十二)弓步直刺

  26. 摆脚、扣步及转身要平稳自然;上体舒松正直,不要低头弯腰; 运动速度要均匀,动作连贯。

  27. 【要领提示】

  28. 以左脚掌为轴向右后转身,右脚随转体后撤一步,重心后移, 左脚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手持剑在转体撤步时继续平抹,左剑指仍 附于右腕部;在变虚步时,两手左右分开,置于胯旁,手心都向下, 剑身斜置于身体右侧,剑尖位于体前,身体转向起势方向眼看前方(图 3-221)。

  29. .虚步分剑

  30. 3-2193-220

  31. 图片18

  32. 身体转至背向起势方向;抹剑是以手领剑,使剑身横平由一侧 向另一侧平抹,力点沿剑刃滑动。做本势旋转抹剑时,剑身横置于胸 前,用身体右转带剑向右平抹。

  33. 【要领提示】

  34. 上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右脚前扣步,两脚尖相对成八字形;同 时右手持剑随转体由左向右平抹;剑指仍附于右腕部;眼看剑身(图 3-220)

  35. .扣步抹剑

  36. 剑身横置时,右手位于胸前,剑尖略高,两臂半屈成弧形;转体、 摆脚和横剑应同时到位。

  37. 【要领提示】

  38. 图片18

  39. 右脚向前落步,脚尖外摆,上体稍右转;同时右手翻掌向下, 剑身横置胸前,左剑指附于右腕部;眼看剑尖(图3-219)。

  40. .摆步横剑

  41. (三十一)旋转平抹

  42. 图片30

  43.  图片16



抽剑时,右手先外旋,将剑把略向上提,随即向后、向下收至腹旁, 剑走弧线抽回。

各裁判组设裁判长一人,副裁判长一人(也可不设),裁判 员七至八人(包括套路检查、记分、计时员)。

编排记录长一人,编排记录员二至三人。

检录长一人,检录员二至三人。

宣告员一至二人。

(二)竞赛规则

竞赛性质

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规定,可分为:个人竞赛;团体竞赛;个 人及团体竞赛。

服装.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

(1)裁判员应穿统一服装,佩带统一的裁判标志。

(2)比赛时运动员应穿规定的比赛服,穿武术鞋或运动鞋。

(3)运动员听到点名后应立即进场,面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待裁判长示意后,即走向起势位置。

(4)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并开始计时。

(5)运动员完成套路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向裁判 长行抱拳礼,即可退场。

(6)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地内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势和收势。

(7)裁判组用两块秒表计时,若不一致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 秒表为准。

名次评定

(D个人单项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 第二名,依次类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员得分相等时,出场顺序 号在前者,名次列前。

(2)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定。

弃权

运动员未能按时参加比赛,该项则以弃权论。

申诉

凡对裁判工作有意见,应及时通过本队的领队或教练员按大会

上个余畲。养破4册

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诉。如需查看录相,仅限于裁判长对其它错误扣 分存有疑异,如确属错判,应予更正;如同时发现了套路中的其它不 符规定者,则须追加扣分。

.比赛顺序

运动员的比赛顺序,应在竞赛委员会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 抽签决定,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第一个出场时,则应予调整。

评分标准与方法

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均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

(1)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手法、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平衡与规格要 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1 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 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2)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 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 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3)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 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 -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 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评分方法

(1)裁判员评分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竞赛项目的评分 标准在各类分值中减去错误动作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 分数应取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但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数必须是。或5。

(2)应得分数的确定

第三章太极拳与太极剑

①五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 得分。

②四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 得分。

③三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的分数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④运动员的应得分数取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小数点后面第三 位数不作四舍五入。

二、基层竞赛活动的组织

场地要求

比赛在长14米、宽8米的地毯(或地面)上进行,四周沿边线 向内标明5厘米的边线,在场地的长边中间各做一条长30厘米宽5 厘米的中线标记。

服装

服装款式及规格要求

(1)料、色自选。

(2)男子:长袖、中式对襟小褂,七对中式直禅。

(3)周身边为3分。

(4)灯笼袖,袖口附加两对中式直禊。

(5)中式裤,横、立裆适宜。

(6)上衣长度不得超过本人直臂下垂时的小指指端。

工作人员

可参照太极拳竞赛规则中相关裁判员设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 安排。

竞赛活动流程

(1)竞赛大会邀请

竞赛大会组委会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形式,向武术代表队、 武术院校、社会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发出大会邀请。邀请时,明确告知 受邀者比赛时间、地点、比赛项目、要求等注意事项。

大卷金》。春艺f册

(2)运动员报名

运动员在得到比赛大会的邀请后,可以通过网、电话、邮件等 形式,以社区、单位或者个人名义进行相应比赛项目的报名。

(3)竞赛大会开幕式

竞赛组委会在比赛开始前组织大会开幕式,主办方和组委会领 导进行讲话,传达比赛大会精神;裁判员及运动员代表进行赛前宣誓; 最后预祝比赛圆满成功。

(4)运动员检录

运动员根据参赛项目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到相应检录处进行检 录。

(5)比赛

运动员接受检录后,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6)公布比赛成绩

组委会根据裁判员的评分,尽快公布比赛名次和比赛成绩。

(7)闭幕式

待所有比赛项目进行完毕后,大会组委会组织闭幕式。主办方 和组委会领导讲话,对广大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参与表示感谢。会上 对运动员进行授奖,颁发奖品和证书。最后可进行合影留念。

  1. 第四章养生功法

  2. 运动养生是指通过运动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 老的养生方法。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运动形式灵活多样,且可 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通过运动养生,可以达到培 养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的功能。

  3. 练习运动养生功法时应遵循松静自然、动静相兼、练养结合、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做到身体端正、呼吸深长匀细、心静神凝, 使身体通过练功达到内外平衡,防止疾病的侵扰。

  4. 本章选取功法易学易练,针对性强,不会出偏,锻炼效果显著。 只要坚持练习,很快就会收到祛病强身之功效。

  5. 第一节星nun法

  6. 一、头部功法

  7. (一)仙鹤唧泥

  8.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图4-1)。


  9. 文卷嗓<兴>某生手册

  10. .下颗抬起,向上、向前、向下、向回画立圆(图4-2至图4-5)。 要求:动作要缓慢柔和,速度要均匀,尽量增大动作幅度。

  11. 要点:意在下颗,意想下颗画大立圆。

  12. 练功次数:重复此动作9次。

  13. 图片25

  14. 4-24-34-44-5


  15. (二)象鼻卷木

  16.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图4-6)。

  17. .下额内收,意想头顶向下、向前、向上、向回画立圆(图4-7 至图4-10)。

  18. 要求:动作要缓慢柔和,速度要均匀,尽量增大动作幅度。

  19. 要点:意在头顶,意想头顶画大立圆。

  20. 练功次数:重复此动作9次。

  21. 图片26

  22. 4-94-10


  23. (三)左右观星

  24.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图4-11)。

  25. 图片27

  26. .头向左转至尽头,然后向左上方抬起,意想抬头看天上的星 星(图 4-12,图 4-13) o

  27. 图片28

  28. .还原成1 (图4—14)。

  29. .5同3,唯方向相反(图4—15至图4—17)。

  30. 要求:动作要缓慢柔和,速度要均匀,尽量增大动作幅度,内 中用劲。

  31. 要点:左右转头观星要做到最大幅度,内中用力,做到内紧外松。

  32. 练功次数:左右各重复作9次。

浏览6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