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梅花拳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邢台市区的申振元、陈国 太、宁芝芳等许多老一辈武术家也都重开山门。在西大街办事处的 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青少年之家武术队”,并参力口了许多不同级别的 武术比赛。桥东区政府还拨出专款,购置服装和兵器。1982年在沙 河城举办的大型乡谊表演中,陈国太亲率邢台市代表队,荣获一等 奖。作为武术训练的一个创举,第十四代传人马四花将摔跤和梅花梅花拳与义和拳运动

义和拳运动发生在当时的山东冠县十八村和直隶威县沙柳寨一 带。其实,冠县十八村并不与冠县相连,亦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孤悬于直隶境域,插在威县东境,与威县、清河毗连,离冠县县城 140里,当地人称“插花地”或“溜边地”,“亦有呼其为“飞地” 者。冠县十八村与威县沙柳寨、侯魏村直接相连,但当时一属山东,一属直隶。在当时的山东邱县、临清,直隶南宫、曲周、鸡泽等县都有这样的“插花地”。这几个县的“插花地”都分布在威县 东界的老沙河和漳河之间、清凉河西岸以及威县东南界,今天都隶属威县。这些地区的“飞地”有冠县十八村、邱县十八村、临清十八村、曲周十八村和鸡泽屯等地。各县的“插花地”虽都名为“十八村但此数并不准确。

义和拳运动是从冠县十八村的梨园屯民教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清同治八年(1869),梨园屯的天主教民要求义分该村清康熙年间 縻贡李成龙和其他富户为建玉皇庙所捐义学地。全村前、后街和西街均推出会首,连同地保共同商议:将义学田地按田股均分。四年后,教民分的三亩多地全献给了外国传教上修建教堂。教徒在意大利传教士梁明德教惑下拆庙盖教堂,引起村民公愤。民教双方均呈控到县,县令韩光鼎审断,允许在庙基上建立教堂。

光绪七年正月初九(1881年2月7日)该村举行玉皇神会,游人欢聚,挤开教堂大门,教民出来与村民发生口角。方济各教团、 山东主教欧立爵以此为借口,纵容法使干涉。山东巡抚任道熔审断时,议定先将宅基归教民“暂行借用”,待教民另买到宅基地设立 教堂后,再议归还原宅基地。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传教士费若思在该村指使教民 王三歪等重建教堂房屋,扩充地基。再次激起村民公愤,绅民纷 起,将教堂拆毁,重新建庙。后经18村梁庄者绅潘光美调解,王三歪表示情愿将庙基归还,三街会首刘长安等人亦情愿另购宅基, 为王三歪等新建教堂。但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法使又 依据方济会山东主教马天恩的无理要求,要强行在原庙宅基上建教 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五月,法使提出进一步要求,要让传教士与地方官当面商定交出庙基,重建教堂。据光绪十八年五月初六 日(1892年5月31日)《总署收山东巡抚福润函》称,光绪十七年 (1891年)腊月,山东巡抚饬东昌知府李清和提众训明,断令将庙 宇让于教民建教堂,又恐民心不服,便令县令何式箴捐银200多两 “听民另购地基建盖新庙,设立义学。俟新庙工竣,再行拆毁旧庙, 移置神像”。本来可以就此完结,但是,教民又扬言必须将控争之人按名拿究,方肯罢休,以至众情不服。于是在光绪十八年四月, 梨园屯村民邀临清道人魏合意来玉皇庙住持,并将昔年办团练之枪 械移存庙内,以图守御。

梨园屯的反教会斗争,最初表现为全民对抗,是“汉教”与 “圣公会”的对立,后来变为在士绅领导下进行。1892年,在士绅 领导的斗争失败后,村中侠义之士阎书芹等十八人出现,继续坚持 反抗,被人尊称为“十八魁”。外国传教士对他们的出现非常震惊。 以“十八魁”为首的贫雇农力量,在民教矛盾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斗 争本色。但“十八魁”的力量还无法冲破自然村藩篱而掀起大规模 的反教会斗争。除了历史契机的原因外,还必须具备比“十八魁” 更坚强的组织力量。当时与十八村相邻、并分布在山东、直隶交界 地区的梅花拳,正好为它提供了扩大斗争的力量源泉。所以,当 “十八魁” 1892年的反教会斗争遇到挫折时,便向其邻近的威县沙柳寨赵三多寻求梅花拳的支持。

赵三多(1841 ~ 1902),出生于威县沙柳寨一 个农民家庭。自幼习武,先拜临清碧霞宫僧人冯 克善为师,后拜梅花拳第卜三代传人临清杏园张如纯为师,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他刀、枪、棍、棒及 曲豚。中各种兵器样样精通,最笈丁的是虎头双钩,使起来 霞瞬断得心应手,如风弛电挚-般。不管是对练还是迎 敌,能赢他者很少。在山东、河北交界一带威望颇高。卜他广设拳场,膝下门徒三千余众。

二图4-11赵三多 赵三多一家7 口人,三亩多地,一间半草房。 虽然人口多、土地少,但他和两个儿子都会手工艺,靠做银匠糊口。 赵三多青年时除耕种自己的土地外,还捎带着给地主耕种土地。中 年做小买卖,卖碗、瓢等。他爷爷是个穷秀才,到他父亲时就卖地给 地主。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耕种自己土地的同时,也捎带着给地 主耕种土地;二儿、三儿当银匠。

赵三多虽是在威县东境有影响的梅花拳师,但他在梅花拳内部 的辈分并不高,属于第十四辈,还是文场师傅,且属于梅花拳大架派。

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深,中国人民面临着 外国教会势力的一场新攻势,这是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为大背景的。梨园屯教案便是随着这样的形势而加深的。方济各会传教士和教民气焰也因此更加嚣张。他们向地方官府呈控“十八魁”,又向拳民扬 言,官府要派员逮捕梅花拳拳首赵三多。加之德国出兵胶州湾,掀起了各国瓜分中国的浪潮。由于这一历史契机的刺激,再一次掀起了 反教会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梅花拳内部有人劝赵三多不要再斗下去,其理由 是梅花拳历史上没有犯乱之事。赵三多为了保全梅花拳不受牵连, 将他所率的梅花拳队伍改名“义和拳”,摆会、亮拳均打义和拳旗号。 早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左右就出现过“义和拳”的名称,当 时有人呈控,说直隶大名府元城和山东东昌府一带,已有人收徒习 拳,名叫义和拳。据副都统福长安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卜五日所奏: 王伦是清水教徒,后学枪棒,便诡称义和拳。王伦起事后九年,即乾 隆四十八年,南宫县魏家庄一个叫魏玉凯的曾呈控说,王伦与魏家庄 的李存仁、魏学宗、王三、严龄等都是高口村李姓的徒弟。高口村就 在今宁晋与新河交界处,李姓师傅就是李成章。

浏览3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