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卢沟桥上响起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枪声后,举国上下,同仇 敌忾,以武术等为武器抗击日伪反动势力的爱国事迹远不止于二十九军大刀队这 一范例。在当时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面对着拥有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 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广大中华儿女不得已才利用武术原始的技击功能同敌人进行 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在以现代化武器为主导的抗日战争中,古老的中国武术仍然 能够在各种战场上发挥出积极的杀敌作用,应该说已是相当难能可贵了,而成千 上万的中华儿女以古老的大刀等武术器械为武器,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战争的 枪林弹雨之中,这本身更是一曲伟大的满怀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壮歌。从1700 年前左右以祖逖、刘琨等河北儿女“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为标志的驱除鞑虏、 矢志报国到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河北地域的以二十九军大刀队“喜峰口大捷” 和“芦沟桥抗日”为典范的万众一心、抗日救国,在河北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 充满了中华儿女抗击外侮的英雄主义素材和爱国主义精神时代强音。
历史上,河北地域大部分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因素始终是当地人民无法摆脱水 深火热生活的痛苦根源之一。无法生存的人们不得已走上了以武为生的轨道,在苦 难深重的岁月里用自强不息拼出了河北武术“镖不喊沧”的至高尊严。河北人民有 着光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尚武自强的悠久传统,一部河北武术的近代史,是一部河 北人民受苦受难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河北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奋斗史。在那 些远去的充满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在这一武风强盛的大地上,面对着外夷的挑衅与 强凌,以霍元甲、韩慕侠、王子平等为代表的河北武林人士用奋不顾身的英勇而辉煌 的擂台表现,痛击了那些轻视中国的不可一世的“洋人武术家”的嚣张气焰,打出了 中华民族不可撼动的光荣与尊严,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脍炙人口,传颂四方。以 燕太子丹和荆轲刺秦为肇始,义和团京、津反帝为展现,刘琨、祖逖“闻鸡起舞”和“中 流击楫”为表率,
霍元甲、韩慕侠擂台扬威为标志,大刀队抗日杀敌为典范,河北武术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焕发出来的不畏强敌、英勇爱国的民族精神和华 夏武威,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发展史册上书写下了一页页光辉的武术华章。
三、“稻光养晦”中的“亮剑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进步,武术事业也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与以往的任何时代都大不相 同的崭新的时代,武术的各项功能也表现出了迥异于以往的新特点。以技击为主 导的冷兵器时期早已成为了远去的历史,武术固有的健身功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 当今时代的主流;另一方面,中国武术一贯强调武德,在以健身为主导的和平岁月 里强调武术的技击功能似乎也不太符合当今时代的全新特点。于是,在大多数人 们的心目中,曾经拥有过无比辉煌的威风凛凛的中国武术,今天也似乎已经顺理 成章地几欲消逝尽长期以来一贯引以为荣的赫赫武威。
历史的脚步是无可阻挡的,当今时代特点下武术的健身化发展趋势也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随着时光的前行,这种健身化的发展特点也必将会更 加明显,能够彰显武术技击威力的空间也势必日益缩小。但是,正如20世纪初金 恩忠先生在其所著的《国术名人录》中所说的一样,“要其能驰骋大陆,虎视一世, 屹立地球,无不恃其国民之实力,与尚武之精神而已。”®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中国 武术所特有的尚武精神都将永远不会过时。伴随着当前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洪 流,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的确需要坚持践行“韬光养晦”的中和之道,但无疑也同 样需要继续保持并发扬武术文化中一脉相承的尚武自强传统,一旦在国家和人民 需要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英勇而坚决地担负起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无 可推卸的光荣职责。“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 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前不久,随着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象征着中 华民族刚健尚武传统的“亮剑精神”也几乎在一夜之间迅速风靡了华夏神州的大 江南北。“所谓亮剑精神,就是在与对手交锋时,在面对困境与挫折时,能勇敢地 面对,无论对手是多么地强大,无论困难是千万重,我们都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和 自信。即使手中无剑,心中也要有必胜的信念”。®
中华武林健儿历来具有着不畏强暴、毅然亮剑的英勇传统。在外夷肆虐、国 难当头的漫长岁月里,在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荣辱面前,以霍元甲、韩慕侠等为代 表的无数河北武林人士曾经用奋不顾身的擂台表现,向着那些极端轻视中华民族 的各国大力士们大义凛然地亮出了无可抗拒的“中国武术之剑”。今天,在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面对着种种已知的或难以预料的未知 因素的困难与挑战,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河北人民同样应该继续发扬自己的 聪明才智与拼搏思想,让河北武术中流传千古的尚武自强意识升华为社会主义建 设中勇于迎难而上的新时期“亮剑精神”,从而在社会主义祖国和平崛起的盛大主
韩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05年,第60~61页。
马志明:《亮剑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贏家之道》,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题中再一次奏响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壮歌。
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既要强调健身修德,又要发扬“亮剑精 神”。无论何时何地,中国武术一贯强调的德技双修、尚武爱国的光荣传统都将是 中华民族一笔不容置疑也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第二节弘扬河北武术文化精神
河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 系列优秀的武术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武术文化传统对于河北武术自身的发展 和成熟,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们又构成了河北武术文化精神的主要 内容。继承和发展河北武术文化,也可以说,就是为了更好地延续和弘扬这种一 脉相承的河北武术文化精神。
一、 梳理河北武术发展脉络
任何文化都必须具备各自的特性,才能成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经典而保 存在世界人类的文化史上。只有真正了解自身的发展理路,形成、尊重并积极弘 扬A身的文化精神,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信、自主、清晰地发展。认真审视 当前的河北武术文化,我们发现,今天,这一切离准备就绪仍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很难获得关于河北武术发展整体脉络的清晰的认 识,现有的文献资料还主要集中于明清以降特别是晚清以来的一些主要拳种如形 意、太极、八卦等的相关情况方面,明清以前的河北武术发展状况只能从零星的资 料记载中产生大致了解;而即使是晚清以来的河北武术的现有资料中,在形意、太 极、八卦等主流拳种中也都同样存在着一些拳史方面的重要的疑点,在若干关键 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至于形意、太极、八卦以外的其他一些武术拳种的 情况则更是极为不详。因此,梳理河北武术文化发展脉络的工作,目前仍然是河 北武术文化发展中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这项重要任务,本书研究认为,如果离 开了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倾举国之力而发起的“挖掘整理运动”等大规模的集 体行为,有关的研究成果都很可能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本书研究只是在前面的部 分中对于该内容进行整体的描述,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规律总结的原因所在。
二、 提炼河北武术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器物、制 度、习惯、思想意识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精神相联系,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 所有这些文化现象中的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 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本研究认为,“河北武术文化是指拥有博大包 容胸怀和开放革新传统,以气势恢宏、宽广宏富、刚健有为、尚武爱国等为突出特 征的分布在河北地域内的一切与武术活动相关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其创造过 程的总和”。正是基于这样的概念认识,本书研究对于具有历史悠久的开放、革新 传统的河北武术文化,进行了以上述概念为中心的河北武术文化特征论述;也正 是在这个基础上,本书研究把河北武术文化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纳为“历史悠久的 开放精神、勇于革新的光荣传统、宽广博大的包容胸怀、刚健有为的尚武风习、气 势恢宏的丰富内涵、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等几个方面。由于本书的前面部分内 容已经对此进行了相关论述,所以在此不再进行相应的具体说明。
浏览7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