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体育活动项目多不胜数,可是仍然有相当多的 人,包括外国人,喜爱太极拳,选择练太极拳,这不能不 说是太极拳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只从强身健体上讲,太极拳就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它 不但可以治疗许多用医药治疗棘手的慢性病,还可以治拳 病,也就是练拳出了偏差、用了拙力浊气,伤了脉络、腑 脏,大夫治不了,但是习练太极拳能治,只要按照规矩去 打太极拳(无论哪种)都可以慢慢调养过来。太极拳的缓、慢、轻、柔,看起来不起眼,实则深意 大焉。众人都道气功好,气功对养身确有大妙,但也确实 难练。原因很简单,静下来不容易。人就是睡着也不可能 让大脑完全抑制,做梦就是例子。有道是:“世人都道气 功好,惟有入定做不了。言气功者如牛毛,真松静者谁见 了”(仿《好了歌》)。而太极拳的动中求静,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太极拳用缓慢轻柔的动作规范你的肢体、精神和气 血,让你的意气完全集中到拳法上。以局部的运动神经兴 奋来换取大脑整体的抑制,也就是入定了。虽然不如气功 那么彻底,但门槛要低得多了。与其高标准练不成,还不 如小舍大得,求得整体的效益最大化。当今运动项目多如牛毛,各有优缺点。有的太贵、有 的太累、有的太险、有的太俗;特别对于身体条件不是很 好的人,许多运动不适宜或做不了。跑步、走路好,但很 枯燥;爬山也好,但中年以后对膝盖不宜;其余田径、游 泳、球类、滑冰、滑雪、车船……又要场地设备、对手队 友还要技术体力。总之,条件所限,不是一般人随时想玩 就玩的。不要花钱,不要设备,不要任何条件限制,自己一个 人随时可玩的,大概就是练拳了。“拳打卧牛之地”,有一 块牛大的地方就可以打起来。在诸多拳种中,又是太极拳 最适合所有人,适用范围最广。各种年龄、各种体质、各 种性格、各种职业、各种文化、各种身份的人,都能够在 太极拳中得到健康,获得满足,找到乐趣。打太极拳的乐趣远不仅仅是锻炼出一个好身体那样简 单,或者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太极拳更具有精神上 的吸引力,它的巨大魅力来自于古典哲学的精髓,具有至 大至广的内涵和无穷无尽的空间,全方位地体验、诠释、 演绎出东方大智慧,这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儒、道、释三家都从太极 理论中获取了充分的营养。与其他所有哲学理论不同,太极之道不但可以用嘴说 出来,还可以用手打出来,用身体试出来。这就使得深刻 的哲理有了直观的演示,博大的精神有了简易的表述,成 为真正的、人皆可用的思想武器。所以,选择太极拳,就是选择健康,选择文化,选择 智慧,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和 谐、智慧的生活方式。第二章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第一节三拳合一孙氏太极拳是唯一的三拳合一的太极拳,只此一家, 别无分号。合一的基础是前面形意拳里讲过的“孙氏八法”:单 重,一轴到底,鸡腿力,鞭杆劲,弹拱结构,柔性结点, 滚拔式运动和临界态效应。以三体式为基本结构(骨架),以形意和八卦的典型 动作为元素,用太极拳的理念以松柔圆活的劲路加以贯穿 编排而成。孙式太极拳源于形意八卦而不是太极,与其他各派 (陈式除外)不同,如杨式来自陈式,吴式来自杨式,所 以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打的不规范时就容易混淆, 而孙式太极来自形意八卦,与其他太极虽有许多招式的名 称相同,但动作却完全不同,一万人同时打各式太极拳,其中的孙式一眼便可以看出来,绝不会混淆。从大的方面来看至少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以三体式为 基本结构,没有马步和弓步;以开合为贯穿始终;进退活 步相随。看几个具体例子:懒扎衣,一捋一挤,是形意劈拳的一裹一起钻,而后 面的一搠如同劈拳的束身,一按即是劈出,这几乎是个完 整的劈拳。如果不打立圆打横圆,走八卦寰研之劲,则又 是穿掌所含的推拖带领,把人带起来横着抡出去。现在是 用太极的球劲,浑圆一气,绵绵不绝,把上述的意思表现 出来。三通背,一转身之间,既有八卦大蟒翻身背摔之意, 又有形意猴形折返引带之法。进步搬拦锤,既是形意横拳,又是八卦的穿掌。玉女穿梭,手是形意炮拳,脚是八卦穿掌。提手上式,与形意猴形之叨绳式几乎一样,只左手不 在领下而在额头。野马分鬃,其身型腿型与形意龙形相同。等等。还有许多动作也与别家太极的名称一样,但动作外形 与内涵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孙式来源于形意八卦而不是别 的太极,这样的例子在孙式太极中随手可拈。换个角度再看,所有孙式太极拳的动作,在稍加调整 后都可以轻易还原为三体式,如搂膝拗步,身型不动,后 脚坐实,前脚迈出,两手换一下位置,就成三体式。至于 手挥琵琶,高探马,更是几乎一样。单鞭式应该最不像, 其实只要把左脚连身体右转45度,右脚收回些,摆直,左手放到肚脐,就是三体式。所以孙式太极的三拳合一,是水乳交融的融合而非混 合、捏合、拼合、凑合。三种拳术能够合一,一定是有合 一的基础,若从本质上、内核上不能合,勉强合起来也只 能是凑合。总括起来,孙式三拳之间都有那些共同之 处呢?—,三者对身体的基本形态要求是一致的,即为“九 要” “八法”之说,一般要求的如含胸拔背,塌腰松胯, 气沉丹田等,自不待说。特别是单重,一轴到底,鸡腿 力,鞭杆劲,弹拱结构,柔性结点,滚拔式运动和临界态 效应这8个方面的特点,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孙式三拳共 有的特点,也是孙式拳和别家的重要区别。别家太极拳都 是两根轴,而孙式拳特点是一根轴,架子高,步幅小,没 有大马步或大弓箭步,以单重三体式为基础,万变不离三 体式。有人把孙式太极拳形容为“形意的骨,太极的肉, 八卦的腿”,有一定道理,但仍然是把三者分开来理解的, 而在孙式拳里,这三者是没有严格界限的,是互融互通 的,从训练方法到应用技击都是共性远远大于个性。二,三者都要求用意不用力,纯以神行,顺其自然, 反对浊气拙力,即使是以阳刚著称的形意拳也同样如此, 是“武术中之文雅事也”(孙禄堂先生语)。三,三者的理论基础都是太极阴阳之说,阴阳相生相 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而阳,阳极而阴,互为依 存,互为消长。所以练起拳来都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 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吞吐和化,收放伸缩,绵绵不绝, 生生不已。四,三者在与人搏击时都讲究以柔克刚,意在人先, 舍己从人,借力打力,而拒绝硬碰硬式的蛮缠死打。形意 拳是最有刚劲的(主要在明劲阶段),它的打法是直打直 进,也绝不是硬打硬进,这从它的动作设计上可以得到证 明,它所有的动作都有手臂的钻滚裹翻,用来化掉对方的 力,而不是硬架硬抗。形意拳在练到暗劲阶段后就与太极 拳毫无二致了。五,三者都同时具有养身、袪病、技击的功能,不论 老弱妇孺均可练习,是武术从专业化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良 好途径,清末民初以后文人习武日渐增多,蔚成风气,就 是因为这三者开始普及于民间的缘故。基于以上五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三拳合一这 个大任就历史地落到了孙禄堂先生的肩上。在所有的太极 拳中,孙式是创立得最晚的,它就应该为太极拳事业的发 展多做出贡献,这是历史所赋予的责任。一般来讲,先行 者负开拓之艰,基础之重,而后来者则集其大成,提升完 善。自孙式太极拳创始之后,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不 再分家,习拳者多三拳兼会,从事实上认可了三拳合一。 但是,许多人的合是身合而不是拳合,即一个人可以同时 练尚式形意,杨式太极和尹式八卦,因为都是内家拳,可 以并行不悖,但是这三拳本身是无论如何合不到一起的, 各有各的特点和要求。只有孙式太极拳真正做到拳中的三 拳合一。第二节开合贯穿开合的动作为孙氏太极拳所独有,不仅在别家的太极 拳中找不到,就是在形意拳和八卦拳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动 作,这可以说是这套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孙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孙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 在整个套路中每逢动作转换之时多以“开手”和“合手” 作为联结的关键,在全套98式动作(包括起式和收式) 中,开合的动作有13处之多,计26式,约占27% ,比例 之大居所有动作之冠。为什么孙禄堂祖师在创编这套太极拳时要设计如此多 的开合动作而不厌其烦地让学习者反复习练呢?他的道理 何在?作为传习孙式太极拳者不可不探究。

浏览3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