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盛行的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禄禅于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北京传 拳后,开始逐渐流行于世的。在杨禄禅北京传拳之前,太极拳还只是一种默默无 闻地秘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之中的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武术拳种,今天,以陈、杨、武、吴、孙等为代表的各式太极拳已经广播于五湖四海,造福了世界各地的无 数民众。回首太极拳的传播历史,从19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太极拳的 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过程。从杨禄禅北京传拳到现在的这一 百五十多年间,太极拳的勃兴和繁荣,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武术宏 观生存状态的历史变迁。

一、杨禄禅北京授拳前武术的“乡间把式房”状态

在过去漫长的年代里,中国武术的发展更多地表现出与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 相适应的发展特点,在相对封闭、保守的大环境下长期自给自足,自然流变,同时 又表现出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旧有的民间武术传承的基本路径通常有师徒传 承和家族传承两种形式,在过去的社会大环境中,传统的“师徒制” 一直是民间武 术维系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形式,师徒传承又多以“社”(拳社)的形式进行并完成。 旧时传授和练习武术的场所,有的称为“拳房”,城镇则名“拳社”或“武馆”,在河北 地域,因沧州等地民众俗呼武术为“把式”,所以又称其为“把式房”。作为武术教 习的基本场所,把式房的实际运作通常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组成:师傅、徒弟、拳 术、器械、场地等。通过以把式房为主体的传承形式,古老的民间武术在长期的传 播、发展过程中又形成师与徒、徒与徒等之间的特定社会关系,从而构成了中国武 术鲜明的民间传统特征。旧时的乡村把式房俗制多以师傅姓氏名之,如“李家把 式房”等;或以拳种名之,如“八极把式房”等;也有以村庄名名之等不一而足。@旧 时乡村把式房的武术习练形式通常要相对自由、松散,在场地选择上,以师傅居住 地为中心,家室庭院,乡村麦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或独自研习,或三三两两,或 三五成群,自由组合,不一而足。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方式的 人们,在农忙之余纷纷赶赴师傅的所在村落,田间耕作与习武练功互不影响,在习 得一身武艺后便大都纷纷涌向经济相对更为发达的城镇地区,看家、护院、走镖、 人伍,凭借把式房里练成的功夫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古老的民间武术,古老的乡 间把式房生存状态——中国武术的这种传统生态特点一直延续了多少漫漫岁月! 多少年来,无数可敬可佩的武术先贤们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顽强地生活着, 他们在艰辛的生活和坎坷的磨难中奋力拼搏,在武术的习练和经营中安身立命, 在谋生的奔波和劳碌中为了武术的发展而执著求索。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 杨禄禅自陈家沟学得太极拳后,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左右返回永年设教,将拳 传于武禹襄兄弟等,后经武氏推荐,至北京传习拳艺,从而开始了太极拳的广为传 播。

太极拳风行世界谱写的中国武术时代风流

历经150多年的积极发展,今天,太极拳已经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从传 播效果上看,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中传播效果最好,传播最广的项目”。据相关资料 显示,早在2002年之际,“太极拳已传播到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 了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88个会员国的数目”。而且,“太极拳在向国内外传播的 过程中逐渐自成体系,其概念已逐渐脱离武术”,以至于“许多人在概念上已经把 太极拳与武术脱离开了”。在当前国内外的武术比赛中,太极拳剑系列的赛事活 动皆以“太极拳”的专用名词命名,其比赛名称事实上已经有别于其他一些以“武 术”命名的赛事类型,例如“全国武术套路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等。应该 说,“这是太极拳传播成功的结果之一”。®

大约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太极拳就开始了向海外传播的发展之路。改 革开放以后,太极拳向海外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众多技术水平较高的拳师不 断应邀到世界各国传授太极拳,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也纷纷来到中国拜师求 艺,太极拳习练者的人数迅速增加。据权威人士介绍,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各地 的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组织,仅欧洲就 有各类太极拳组织三十多个,其成员达3.8万。1987年4月26日,在东京成立的 “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目前已有会员上百万人之众。保守估计,到2002年之际, 全球的太极拳爱好者已经超过了 8000万人。太极拳还进人了国际体坛竞赛和大 众体育休闲的舞台。1987年9月,首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日本举行,太极拳作为 正式比赛项目在亚洲亮相。丨990年北京亚运会,太极拳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 目,在开幕式上中日两国1500名太极拳爱好者一起进行了大型集体表演,场面精 彩壮观。1997年以来,在国际武联下属各洲举办的武术锦标赛和199丨年开始举 办的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中都设有太极拳比赛。众多海外爱好者在 健身自娱的同时,也积极踊跃地参加各地举办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和比赛活动。 2000年,国际武联执委会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得 到了各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掀起了世界性的太极拳热潮。因为太极拳对 平衡能力要求高,而且对下肢力量和稳定性的锻炼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包括美、 英等国在内的多国军队都纷纷以太极拳为训练手段,美国的宇航员课程中也安排 有太极拳训练,这更使得太极拳在世界上声名远扬。

在当前流行的陈、杨、武、吴、孙等太极拳五大门派中,发源于河北地域的太极 拳就占有了四家。太极拳是以杨禄禅北京传拳为标志而开始传播四方的,在太极 拳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以杨、武、吴、孙等为代表的肇始于河北地域内的众 多太极拳流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太极拳向全球的广泛传播,以河北地域的太极拳为主体的众多太极拳流派积极地融人并引领着当代中国武术文化 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稳步发展,太极拳以外的其他武术拳种也都同样纷纷开始了各自的积极前进之 路,新中国武术总体上呈现出一幅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局面。从杨禄禅北京授拳 前中国武术的“乡间把式房”生存状态到现在以太极拳风行世界为标志的中国武 术文化当代风流,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武术宏观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不 同时代特点。历经一百五十多年岁月,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作 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武术,同样也走过了一段反差巨大 的发展历程。

三、两次太极拳发展高潮带来的武术发展深思

从清末杨禄禅北京传拳引发第一个太极拳发展高潮到当前太极拳运动在世 界各地传播的如火如荼局面,从19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一百五十 多年间,太极拳的发展从宏观上可以说经历了两个突出的高潮。和中国武术中的 其他拳种一道,穿越了漫漫的历史时空,太极拳一路走来并最终从众多拳种中脱 颖而出。回首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其中应当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规律和原因,这些 因素决定了太极拳发展的成功之路,同时对于中国武术的科学发展也应该能够起 到相应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浏览7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