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河北大地上,蜿蜒起伏的长城曾经是冷兵器时代一道难以逾越的雄 关。今天,站在八达岭上,万里长城的雄伟身姿同样使人不由得叹服于这一古代 军事防御工程的浩大与壮观。但是,宏伟的长城没有能够避免秦朝等历代王朝灭 亡的厄运,也同样没有能够有效遏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铁蹄。正如康熙在《长 城诗》中所言:“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 尔家。” ®面对着备受世人瞩目的这一宏伟的人类文化遗迹,遥想起这座古代土石 防御工事脚下曾经的累累白骨,充满了人生哲理的神州胜景不由得使人感慨唏 唬。抚今追昔,长城的命运与中国武术的经历又何其相似。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往往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历代统治者征战杀伐的利 器。战乱频仍,兵祸连结,官匪一气,民无宁日,由此奠定了武术技击功能盛行的 历史基调。在经过了艰苦的武技训练之后,手持各种器械、威风凛凛的历代军士 们,又大多或早或迟地成为以武术为搏杀手段的战场的殉葬品。最终,在经历了 数千年刀光剑影的赫赫武威之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巨大冲击之下,以技击功能 见长的武术也不得已退出了曾经无比辉煌的战争舞台,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技不得 不经受着时代发展所造成的残酷的自然选择。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今天,人类的脚步已经迈人了第21个世纪纪年。崭新 的时代特点对于当今的武术文化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武术技击功能的传统生存空间正在日渐淡出于人 们的视野,的确,在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武器和防卫用品面前,适用于武术技击功能 发挥的余地是如此有限;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 和提高,又进一步催生了人类对于自身健康的极大关注和投人,在层出不穷的五 花八门的现代健身运动方式的竞争下,武术固有的健身和养生功能也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冲击。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生活,包括河北武术在内的中国武术必然要直 面飞速前行的时代所产生的不可抗拒的改变。

但是,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时代如何进步,河北武术文化所拥有的海纳百川的 博大包容胸怀和革故鼎新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气势恢宏、宽广宏富、刚健有为、

①班武奇:《胜迹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尚武爱国等优良传统,永远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土壤。土石筑成的防御堡全可以 被强悍的铁蹄踏破,娴熟武技的血肉之躯可以被先进的枪炮阻击,但拥有刚健有 为、尚武爱国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革故鼎新进取精神以及博大精深、气势恢宏非 凡特质的新一代炎黄子孙,则必将会无可阻挡地展现出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长 城”的崭新的时代风流。

从“土石堡垒”到“精神长城”,是时代前进步伐的展现,也是武术功能升华的 反映。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前进了一个阶段,武术也经历了一次跨 越,从“慷慨悲歌”到“韬光养晦”、从“土石堡垒”到“精神长城”,在某种程度上又可 以说是河北武术文化精神历史演变理路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总体概括。

第三节河北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以及21世纪文 化学热潮的涌起,我国的地域文化学研究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作为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与民族融汇的产物,作为 一种承载不同地域武术丰富内涵与发展归属的文化形态,中华武术具有的显著的 地域性特征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当前武 术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作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 河北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时还能够对于中国武术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 借鉴与推动作用,所以,应该说同样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武术文化远景展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的融汇、冲突现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 要明显和激烈。文化全球化在创造了更多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居于弱势地 位的文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的融 合现象,其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或某种层面上,一种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文化开始形 成”。®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并进而积极推动全球文化的进 步,已成为当今中华武术文化面临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题。毋庸置疑,地域武 术文化研究在无可选择地迎接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时代挑战的同时,同样正面临着 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可以预见,方兴未艾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正在走 向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一)梳理地域武术文化脉络,提炼中华武术文化精神

只有对组成中华武术文化整体的各地域武术文化进行细致梳理,在归纳各地 域武术文化整体特征的前提下提炼中华武术文化精神的核心内涵,在真正认识真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实自我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只有通过大量这样严谨的、艰苦的、锲而不舍 而又富含创新要求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中华武术文化才能真正拥有自信地 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由此而言,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地域文化研究可谓任重道远。

(二)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一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战略

中华武术有着世界上最为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发展历史,中华武术有着世界 上最为广博宏富的武术文化精深内涵,中华武术也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众多的习练人口。在未来的全球化武术大蛋糕中,中华武术文化应该拥有与此相称的份额。

在迅疾而又强烈的文化全球化大潮冲击下,当前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步调无 疑还需进一步提速。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从国家文化时代发展的高度确立地域 武术文化研究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以此为前提,尽快实现国家“挖整”与博士研 究方向有机结合的双赢局面,本书研究认为,这是一项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地域武 术文化研究战略层面的意义重大而又现实可行的战略举措。

、提升“武术文化力”,打活“先进文化”牌

(一) “武术文化力”概念的提出

“武术文化力”的概念是本书研究引人文化学领域的“文化力”概念,将其与武 术文化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武术文化概念。“文化力”的原义是“以人为主体 所蕴含的物质力与精神力多层结合整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力”。®本书研究对 “武术文化力”的概念定义为:“在以武术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蕴含并推 动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武术文化精神与物质合力。”其中,“武术人”是指“从事 武术活动实践的以武术为主要社会活动内容的各种武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与参 与者' 在“武术文化力”的各构成要素中,作为武术文化主体的“武术人”的现代 化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武术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武术文化力”发挥 作用的基础;武术文化事业与武术文化产业是“武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武 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武术文化力”的作用目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武术 文化力”的力量源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武术文化力”的核心支柱;“武术文化 品牌”是“武术文化力”的形象展现;与时俱进和吐故纳新是“武术文化力”的发展 动力。在提出“武术文化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化背景下河北武术文化的可 持续发展研究,是本书研究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尝试。

浏览8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