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鉴定后,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长期以来一直习以为常的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帝国主义的各式洋货纷至沓来,商业上出现了由于列

安世华:《沧州镖局的兴衰》,《中华武术》1990年第6期,第38~39页。

谭华:《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强倾销洋货所带来的一种畸形的“洋货”繁荣。这种状况也使得以京津区域为中 心的各家镖局出现了短暂的兴旺场景。但是,这却是近代镖局开始没落与衰败的 回光返照式的“最后的晚餐”标志。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自晚清始,镖行开始了其逐渐衰败的没落历 程。进人20世纪后,京汉、京奉、京绥、津浦等主要铁路干线纷纷通车,形成了以 北京为中心的交通网络。铁道、海关、邮局的相继出现并投人运营,对于传统的镖 行业务造成了空前的剧烈冲击。这些更为现代化的运营方式不但比镖局的送货 速度快了许多,而且价格低廉,同时还提供保价、保险服务,这些优点都是当时的 镖行业务所根本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镖局已经大大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 社会客观需要,于是一些镖局纷纷撤牌改行,或者开馆授武,或者转向其他生意。 例如,曾经威名远扬的沧州“成兴镖局”改为“成兴斗局”,专门为京津地区以及黄 河以南的商户在本地收购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其大掌柜李庆临1935年去 世后,“成兴斗局”也随之关闭。

近代的各家军阀的崛起与混战,也给镖行的生存带来了堪称为灭顶之灾的巨 大威胁。在兵荒马乱的那些年代里,四处横行手持各种现代火器的蛮不讲理的新 式军队,是从来不会给运送各式财物的镖局人员网开一面的。

清朝末年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对于镖行也构成了相当强烈的冲击。义和团主 张“扶清灭洋”,“什么东西沾点洋味,就犯他们的忌。那时已经兴了洋枪、洋炮,保 镖的人除了长枪、短刀之外,每人身上还掖只洋枪。遇见义和团的人,就要查查你 带没带着洋枪,要是让他们查出来,就短不了麻烦”。®所以,早在义和团运动兴盛 之时,“各处镖局,虽仍其旧,然已不如往昔之盛矣”。②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曾经书写了一段中国武术近代辉煌的镖行只好带 着悲愤和遗憾,告别了自己曾经无比自豪的历史舞台。1921年,北京“八大镖局” 先后关闭。次年,北京最大的镖局,同时也是北京地区历史最长的一家镖局—— 会友镖局也最终歇业。“1922年的一个深秋,会友镖局的师兄、师弟、师伯、师叔、 师祖们吃完了散伙面,干了最后一碗老白干,各奔前程了。会友的关闭,标志着传 统镖局的瓦解,也标志着镖师这一群体已不复存在” ®。

三、‘骠行春点”中的“江湖隐语”

以“会友”为首的北京“八大镖局”等之所以能够在东西南北畅行无阻,首先是 有政府的支持作后台,其次是有各水陆码头的帮会组织以及沿途绿林豪客的一路 绿灯。镖局上通官府,下结绿林,三种势力之间互相利用,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

马玉川:《镖局内外》,《中华武术》1986年第11期,第38~39页。

马良:《中华北方武术体育五十余年纪略》,《体育与卫生》1924年第9期。 方彪:《京城镖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

牢固联系。所以在镖行的日常技能中,除了要精通武艺外,还要兼习江湖上的行 规、隐语。为了行镖的方便和安全,镖行通常还有一套特殊的自身行业称谓,即所 谓“三寸舌胜过千百万兵者”的镖行春点(唇点)。在走镖过程中,镖车全凭镖局的 旗号、喊号为视、听讯号,以春点为联络暗号,所以,他们把春点视为本行业中的秘 密,绝不外传。$镖行的春点通常需要镖局的名师传授,旧时曾有“学会春点,吃饭 不难”、“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送一块金,不教一句春”等说法。®

“镖行春点是保镖行业中的专用暗语,也称行话、切口和黑话” ®^正如居山 剑圣所说,镖行春点构成独特,多采用形象比喻、谐音双关、借用典故、白话诗词等 形式,隐秘地表达特定的含意,它内涵丰富,保密性强,用之能够探明对方的身份, 并且委婉地表达己方意思,含蓄地交流双方思想,因而长期流传并不断得以改进 和补充<3镖行春点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人体部位名称到各行各业乃至生活中的衣 食住行、礼节、交往等等,应有尽有,几乎成为了一种体系完备的专业语言系统。 据杨绍虞《镖行唇典浅说》中介绍,因为镖行与江湖帮会、绿林豪客之间的荣辱与 共的密切关系,镖行的春点又与江湖的隐语相互交叉,相辅相成。例如,练武人与 镖师在旧社会被通称为“挂子行”,而“挂子行”又分为“支”(护院武师)、“拉”(保 镖武师)、“戳”(武术教师)、“点”(武术艺人)、“尖”(艺高武师)、“腥”(假冒武师) 等。镖行常用的武术器械也有专门的称呼,如“单刀”称为“片子”,“双刀”称为“双 青子”,“大枪”称为“海条子”,“长枪”称为“苗子”等。镖行之人对于江湖上的帮会 人员、绿林盗贼等一概喊“朋友”,“朋友”见面,必须用“行话”对谈,此即为镖行春 点与江湖隐语的交流。

杨绍虞:《镖行唇典浅说(中 >》,《中华武术》1989年第2期,第34-35页。

刘延武:《中国江湖隐语词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居山剑圣:《镖行春典选》,《武魂》1994年第1丨期,第44页。

正如充满传奇色彩的镖行一样,作为旧时中国武林中一个特殊的现象,镖行 的春点同样极富独到的魅力,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 与多姿多彩的特色。作为当时镖行的主要流行中心,河北地域镖局中技艺超群的 镖师与隐秘瑰奇的春点,也构成了河北武术中一份格外动人的珍贵遗产。在以三 皇炮捶拳起家而全国闻名的京都“会友镖局”等传习的拳谱中,在拳技等的记述之 外,同时还有不少关于江湖礼仪与镖行春点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后人 研究、发掘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武术文化 研究方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并没有引起相应的充分重视。

浏览88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