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艺术的“程式化”是“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化 的、类型化的形式系统”[3), “一个由主观反映客观的形式过程,它是阐释 艺术理念的形式演变过程”[4]。诸如诗歌、戏剧、书法、绘画……无不受 到这种“程式化”的浸润与影响,其中传统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程式 化”特征更为突出。例如,在传统戏曲艺术中,“唱、念,做、打”的 “程式化”成为戏曲艺术的显著特征,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欣赏的是戏曲 的“程式化”的魅力,如:青衣们的水袖怎样舞动,老生们的西皮流水何 时吟唱……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正是这种“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形成的 独特美感成就了戏曲艺术。再譬如,中国绘画艺术在技法表现上的“程式 化”特征也十分的突出,有学者指出:“在笔墨使用中的焦墨法、破墨法、 披麻皴、斧劈皴,以及花鸟画法、山水画法等种种物象构成程式。中国画 的创作构图、物象布局等方面,亦有很多程式性内容。”〔5]由此可见,中

国的诸多传统艺术都表现出极其鲜明的“程式化”特征,“程式化”作为 传统艺术的范式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中。

三、中国武术的“程式化”:中国武术形式的艺术化体现 (一)武术技术技法:中国武术的“程式”

中国武术的技术与技法,是历代武术家心血的凝结。武术拳家们将现 实生活中的那些用于格斗或者打斗的动作和方法作为创造拳法的素材,通 过不断地思索与实践,最终总结、归纳和创编出一系列具有实战性的技术 动作和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技法,成为了中国武术的主体内容,并在武术 拳家们习练武术与传承武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从 这个意义上来,武术的技术技法就具备了“标准性”和“规范性”的特 点,那么,中国武术在表现形式上也就形成了“规范化”这一特征。

例如,武术中的“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 功”),作为中国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是武术拳家对各种武术招式和招法 进行不断地提炼、归纳出的基本法则。这些基本功法在中国武术的传承过 程中,指导着一代代的武术习练者,使得习武者能够遵循着正确的习练方 法在武术的修行过程中不断提升武学的修为。即便在中国古代,武术流派 种繁多,但是“八法”始终是在各门各派中通用的基本功法,不管是习练 何种流派的拳法,“八法”都是作为习练拳艺的重要基本准则。

再细分到不同的武术拳种,纵观拳种林立的中国武术体系,我们可以 发现几乎任何一个拳种都有属于本拳种独具代表性的技术技法,这些技术 技法具有极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规范化 的、标准化的技术技法的存在,不同的拳种表现出不同的拳术样式,不同 的技术形态,体现出不同拳种鲜明的典型性。

例如,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流派众多,且各 门各派的太极拳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然而,尽管形式各样、 自成体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的太极拳的流派的技艺中,无不都 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太极拳都是以“棚、捋、挤、按、采、例、肘、 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法作为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是对太极拳 技术技法的规范化、法则化的统一要求,于是,这些方法也就成为了太极 拳的表现程式。

中国武术中的各种技术技法,是构成中国武术形式与内容的要素。通 过这些技术技法,我们可以清晰地、准确地理解中国武术的运动方式和运 动特征。这些技术技法本身所体现出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使得中 国武术的技术体系表现出“规范化”“标准化”的特征。所以,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具备了“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武术技术动作和技术方法, 使得中国武术成为了具有格式规范化的、标准化的表现形式,即构成了中 国武术的“程式”。在“程式”所具有的“规范化” “标准化”的作用下, 中国武术形成了极强的丰富性、高度的精密性等特点,这是一种艺术化程 式的表现。

(二)武术套路:中国武术“程式化”的表现

套路,是中国武技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也是中国武术的最高表 现形式。纵观世界武技,我们所熟知的泰拳、拳击、柔道、跆拳道、合气 道等异国的技击术,都不存在类似“套路”这样的表现形式,它们着重的 是身体体能的锻炼,以及技术的实战功能。即便一些技击术也存在单式操 练与单式对练的形式,也只是少数的。唯有中国武术,拥有着庞大而丰富 的武术套路体系。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指出武术的技术技法是一种“程式”的存在方 式。那么,由各种武术技术动作串编而成的武术套路就可以看作是一种 “程式化”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可以提出如此的论断呢?原因如下:

首先,套路的“规范化”特征是武术“程式化”的一个具体表现。武 术拳家们在沿袭武术技艺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方便记忆、简易掌握和有效 传承的目的,会有意识的将一些动作组合串联在一起,创编出具有严谨的 顺序、明确的方法和统一的规范的动作组合群形式,将其作为武术技术的 主要内容代代传承。所谓套路的规范化,就是指武术套路中所编排的“攻 守进退、闪展腾挪”等技术动作,都是已经被武术拳家们固定下来的技术 形态,且形成了统一的模式和范本。但凡习练武术,都必须要以套路为本, 严格的遵循套路的形式体认拳法招式的内涵,获得对招式与招法的理解, 从而熟记于心,最终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

其次,套路的“标准化”特征是武术“程式化”的又一表现。中国武 术的拳种差异是十分鲜明的,这种差异性是通过套路的本身形式和表现出 的风格来突显的。不同的拳种套路表现出的拳种风格和特色都是不尽相同 的,因而每个拳种都有自己的“拳风”“拳貌”。例如八卦掌(软掌流派), 是“以拧、裹、钻、翻为主,柔中含刚,稳中求速;开合动作大而优美; 技击应用放长击远或挨、帮、挤、靠等见长”〔1〕;八极拳“以‘六开大’ (顶、抱、单、提、挎、缠)作为八极拳各种动作的母系”[2],由此形成的 八极拳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 多直线往返。发力暴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傍 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3]。可见, 不同的拳种因为各自的“标准”不同,因此所表现出的套路个性和特点也 是迥异的,这就是武术套路“程式化”的结果。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程式化”的体现,并且是一种高度“程式 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套路的存在,既是武术拳家们对于武术技术技法不 断归纳和总结的结果,也是武术拳家们对于武术深层内涵认知不断累积的 结果。通过具有“程式化”特征的中国武术,我们可以感受武术拳家们对 于中国武术探寻如同古代的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规律性的探寻那样,都表 现出了对武术表现形式的艺术化的热切追求

四、中国武术的“程式化”:中国武术范式的艺术化体现

(一 l “提纯”与“美饰”:中国武术“程式化”的艺术程序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认为,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很强的 “程式化”特征,“程式”在诸多的传统艺术中所指代的是具有一定规范 性、标准性的技术与技法。“程式”是无法直接的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 而是需要通过具有艺术素养的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分析、整理

[13朱$珍.传统八卦掌(第一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幻王岗•中国武术技术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编写组.八极拳.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和总结,最终提炼出的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加工过程, 唯有经历了这种“艺术化”的程序,现实生活中的一般活动才可以脱离现 实,才能够被后人赋予“艺术”的名分。

艺术学理论对于这种“艺术化”程序做出了深刻的解读,S卩:“在对 生活内容进行艺术表现时,一般要经过两个程序的技术加工和处理:一是 提纯;另一个则是美饰。‘提纯’,是将生活原形中那些琐碎、芜杂的旁枝 和细节进行删除,突出强调蕴涵事物最为关键、最为本质的要旨,以虚拟 简洁的传达挥洒张扬、直指人心。比如在戏曲的表演时,有戏处,不惜泼 墨堆金、浓笔重彩、极尽夸张;无戏处,绝对惜墨如金、一笔带过、毫不 迟疑。

浏览3,20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