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来讲,精武体育会所教授的内容囊括了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珠江流域派的各种技术。黄河流域派拳术独习类有潭腿、工力拳、节 拳、大战、脱战、十字战、短战、穿拳、插拳、龙虎拳、伏虎拳、黑虎拳、 练手拳、二郎拳、杀蛟拳、太祖拳、少林拳、金刚拳、关西拳、八极拳、青龙拳、醉八仙、溜脚拳、溜脚架、小枭拳、顺步捶、子孙丹、五虎拳、五虎 架、孙膑拳、挡拳、撩裆拳、硬槌、散拳、十二步架、卧地豹、跳地龙、形 拳、四六拳、地躺拳、杀手掌、开打拳、行拳十路、鹰手连拳五十路、罗汉拳、八步捶、八面捶、雁行拳、大胸拳、小雄拳、五花豹、大绵掌拳、小绵 掌拳、前溜拳;对手类:接潭腿、合战、串子、八折、猴拳、挡步捶、五狼 槌、三步架、四门拳、套拳、枭拳、开门豹、跃步槌、捻手拳、盘捶、短打、一百零八势、绵掌拳、对子腿、兵器独习类有达摩剑、纬袍剑、大连环 剑、小连环剑、双八卦剑、五花枪、夜战枪、提炉枪、露花枪、梨花枪、拦门枪、断门枪、梅花枪、太极枪、三步枪、花枪、双舌枪、六大合花枪、六 中合花枪、六小合花枪、罗汉枪、八卦刀、步战刀、朝阳刀、二郎刀、抱月刀、解腕刀、劈山刀、露花刀、雪片刀、六合刀、梅花单刀、双刀、双八卦刀、大金刚双刀、小金刚双刀、春秋大刀、提炉大刀、太极大刀、梅花大刀、方天戟、玄灵杖、峨眉枪、峨眉刺、双斧、虎头钩、双座钩、八宝钩、 护手钩、扑虎群羊棍、齐眉棍、奇门棍、老虎鞭;兵器对手类有对枪、战枪、鹘子枪、圈枪、缠拦枪、穿袖枪、大刀棍对、玄灵杖对枪、拐刀对枪、 双拐对枪、双扫对枪、双刺对枪、虎头钩对枪、三节棍对枪、盘龙棍对枪、 对手八卦刀、断头刀、霹雳棍、降龙棒、大扫子对枪、童子军实用棍。长江 流域派拳术独习类有天罡手、四门重手、十字手、八黑手、蒋手、下山拳、 小梅花拳、昭阳手、金枪手、兴唐手、十八技、脱铐、独臂拳、醉溜膛、醉 八仙、杨家手、竞枪拳、百合拳、金鸡拳、宗法拳、赤雄拳、弥陀拳、八罗汉拳、大天罡、小天罡;拳术对手类有红操、黄操、花鲍操、短手、文操; 兵器独习类有梅花枪、左提枪、少林棍、金箍棒、五郎棍、板凳、虎尾铜 鞭、流金铛、单槊、单札、月牙铲、平安戟、单拐、双扑刀、单鞭、双槊、 双平安戟、甘家刀、纵扑刀。珠江流域派独习类拳术有铁拳、祖拳、虎膝 拳、凤眼拳、双龙拳、伏虎拳;拳术对手类有拼命拳;兵器独习类有长棍、 双刀、拦门务、板凳、藤牌战刀、包;兵器对手类有对手棍、双刀对棍、板 凳战双刀,钳战刀牌。这是一个看上去相当丰富的技术体系。这个体系似乎 囊括了所有派别的技术。精武体育会不管哪个派别、哪个流域的拳术,皆进 行提倡,努力打破武术的门户之见。

中央国术馆的武术科目分单人演练、两人或多人对抗两大类。单人演练 选一些较为精湛的,有一定锻炼价值的套路进行教学。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潭腿、查拳、八极、戳脚、螳螂拳、通背拳等都有教授。器械方面有 刀、枪、剑、棍。对抗演练分徒手和器械。徒手有拳术对试、擒拿、推手、 搏击、摔角等。持械有长短兵器、日本式劈剌术等。中央国术馆学员的各科课业,除武术为主要科目外还有军事训练、弓箭 学、文化课。国术考试科目分为术科和学科。术科有搏击(散打)、摔角、 劈剑、刺枪、其他拳术器械。学科有三民主义、国文、数学、地理、历史、 国术源流、生理卫生等。

北京体育研究社全部课程包括学科和术科两种。学科有伦理学、礼制大 要、心理学、教育学、各科教授法、中国教育史、欧美教育史、教育行政、 新学制大概、体育原理、体操理论、武术理论、中外体育史、军事学、生理 学、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身体检查法、急救法、创伤疗法、音乐、图画、 国文等。术科有国技和体操。国技分徒手和器械。徒手有:太极拳术、八卦 拳术、形意拳术、少林十二式、潭腿术、岳式拳术(散手连拳)、各种长拳 (太子拳、捷拳、六家式、唐拳、六合拳、练手拳等)、短拳、擒拿法、拳 术对手(子母拳)、新武术(拳脚)。器械有刀术(六合刀、太极刀、八卦 刀、段门双刀、六合双刀、春秋刀、斩马刀)、枪术(二十四式枪)、棍术 (夜叉棍、少林棍)、戟术、剑术(剑术基本练习、七剑、十三剑、神禹剑、 飞龙剑、乾坤剑)、铜术、器械对手(十二棍、兼枪棒、太极枪、单刀对 枪)、新武术(棍术、枪术)。体操有兵式操练、普通体操以及器械体操三类。兵式操练有徒手操练、持枪操练(自单人教练始至连续教练止)。普通体操分徒手及游技(各种徒手操、各种球术及各式游技法)。器械体操分轻 器械与重器械。1931年,湖南国术训练所成立,馆长为万籁声,湖南国术训练所教授 的国术内容,拳术包括外功、内功、气功、轻功及其他一切体育运动,器械 包括枪、刀、剑、戟、鞭、铜、锤、抓、拐、流星、铛、链、叉、斧、棍、 钩、铲、把。湖南国术训练所对所学的武术内容直接不提其门派与种类,在观念上贯彻化除宗派,公开研究,国术科学化。

从以上团体与机构的学习内容来看,武术虽然是这些团体和机构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武术,而是强化了对学科的关注,强调文武兼备。另外,从技术层面来讲,传统的武术传承中,武术主要在民间师徒间传承,徒弟跟随师傅主要学习某个门派的武术或者学习某个拳种,所以传 统意义的拳师往往是精通某个拳种的拳师,很少是精通很多拳种的通才。民国时期这种现象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术的拳种与流派逐渐被打破,虽然其名称和动作始终是带着它的门派特点的,但是社团内对武术的提倡却打破了拳种与门派的界限。社团中的武术因为没有派别和门户之分,各个拳种和流派都可以顺利地进入社团或者机构中教授,为各拳种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当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有些老拳师反映很多人学习武术三心二意,专注于学拳套路忽略了练功,不利于每个拳种技术向纵深发展。另外,除中央国术馆外,别的团体几乎都没有强调武术对抗的练习。

四、近代武术团体的功能

(-)武术研究

近代武术团体对推动武术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担负相当一部分的武 术研究工作。中央国术馆成立后,编审处负责编辑武术论著,出版了大量的武术著作。比如张之江的《国术言论集》《国术与国难》《国术考试要览》等,姜容樵的《技击珍闻》《形意母拳》《形意十二目》《八卦掌新义》《八卦对 刀》《八卦掌》《写真青萍剑》等,李元智的《八极拳图解》《十二势拳术 图解》,佟忠义的《中国摔跤法》,郭锡山的《国术基本操典》《青萍剑》 等,朱国福的《形意拳源流》《短兵散打训练》等,康绍远的《武术》《拳 击与格斗》,唐豪的《少林武当考》等。中央国术馆除出版了大量专著外,还编辑了很多武术教材。如《六合八 法拳学》《苗刀》《劈挂拳》《满江红》《八卦谱》《练步拳》等。在出版的 专著中,也有一些是该馆的教材,比如《初级腿法》《昆吾剑》《梅花刀》 等就属于此列。另外,中央国术馆所办期刊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国术周 刊》,记录了大量的中央国术馆的资料。精武会为保存国粹,阐扬武术文化,集中一些能文之士如陈铁生、姚蟾 伯、程子培等,编著了大量武术书籍。先后编成《精武本纪》《精武外传》 《精武内传》《潭腿精义》《精武粤传》《工力拳》《合战》《十字战》《五虎 枪》《降龙棒》等数十种。除中央国术馆、精武体育会外,还有很多武术团体都有著作和刊物出版,为武术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学校武术的发展

武术能够进入学校,与武术团体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北京体育 研究社的工作最为突出。1915年第一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上,北京体育研究社提议将中国武术列 为学校必修课。议案内容包括办法三则:第一,拟请于学校体操科内兼授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必修科,以振起尚武之精神;第二,拟请教授武术者编定 讲义,用科学的目光以唤起学生之注意,指出当时各校教授体操都为口号的 施教,使学生成一机械的动作,武术加入应编定讲义,说明原理;第三,拟请于师范学校内将中国旧有武术列为主课,以裕师资,并多设体育讲习所, 以振起一般人士之体力。无疑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议案,对于武术进入学校的方式、武术师资的培养问题都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并且提出用科学的观点 编定武术教材。

浏览3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