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力是指在训练环境和比赛环境中,运动员 心理活动的指向、集中到具体对象的程度。指向是人心理活动中 的反映对象具有方向性;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不离开反映对象的 深入性。指向和集中在人体心理活动中客观存在,与运动员专项 竞技能力的反映有紧密的联系。就散打来说,运动员进攻、防守、 反击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与是否集中注意力有着直接关系。
(一)提高训练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注意力来获得。在散 打训练中,注意力是关系到训练是否达到效果的重要保证。散打 是一个对运动员智能、技能、体能、心理四个方面综合素质要求的 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特别是在智能和技能的培养上,运动员需要 接受和巩固大量信息。运动员各种技法动作的掌握,各种技法在 实战中目标、位置、姿态的动态调节,各种技法相生相克动作条件 反射的形成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专项动作速度、力量的提高等 训练内容,依靠的主要是重复训练法。在训练中,任何方法都是 有利有弊的,有些能力和素质在提高的同时,肯定会带来一些负 面的影响。重复训练法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的记忆痕 迹,使其快速建立、巩固、提高动作技术的动力定型和动作条件反 射的能力。
重复训练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大量重复的动作显得单调、乏 味,容易造成注意力下降,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造成训练质量下 降,从而导致训练效果的减弱,适得其反。运动训练的实践反复 证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对训练内容的指向和集中的 程度越高,训练就越有效果。运动员的专注的注意力可以让观察 更敏锐、让思维更活跃、让记忆力更深、让想象力更丰富;可以促 进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大肌纤维的收缩力,导致反应速度敏捷、动 作速度加快等。教练员在指导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能 力,从口令、指挥、讲解都要发挥出个人水平,从训练内容和训练 手段的安排,从运动员训练的严格要求等方面,努力做到使运动 员在训练过程中对所有的训练内容都能够保持注意力的专心 致志。
(二)感知对方的注意力
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互相使用技法必须遵循相生相克的基本 原则。相生相克是依据客观事实,对方的企图和行动是相生,自 己针对性的对策和动作是相克,相生在前,相克在后。比赛中,运 动员企图发出动作的信息,通过其本人注意力的表现方式可以看 出来。双方运动员在准备进攻的时候,主要看对方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在什么地方,指向和集中可以通过对方的眼神和相应的姿 势状态来判断。
一般来讲,双方的目光和余光盯住的部位肯定是其想要进攻 的部位。同时,身体姿势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准备发出进攻动作而 变化,变化的目的是为即将发出的动作提供方便的条件。当对方 的注意力放松时,一般是在这一阶段不会发出动作;当对方的注 意力迅速集中和靠拢时,对方肯定会即将发出动作。观察对方的 注意力就是探明对方的内心活动和行动企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 施,把比赛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赛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运动员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 的情况,比如教练员的指导手势,比赛牌的分数信息,比赛时间的 信息,现场观众的呐喊等,都能干扰到运动员的注意力。运动员 思想活动离开了注意对象的瞬间,容易造成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运动员要主动利用对方注意力分散的时机 主动攻击;另一方面运动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局面制造机会,故 意做出麻痹、放松、走神的动作姿势状态,让对方认为自己比较 “弱”,放松警惕,在此时突然发出进攻动作,可以起到“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作用。
(三)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散打运动员注意力的表现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运动 员形成的常规技法和特长技法,比赛中有着很高的使用率,运动 员对这些技法的注意力越强,同时防守、反击这些技法的动作越 熟练。双方运动员进攻技术和反击技术的同步发展,增加了类同 进攻技法的难度。另一个是运动员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过度以 后,容易被对方的动作所诱导,造成双方都采用类似的套路,即对 手怎么进攻我也怎么进攻,对手怎么反击我也怎么反击。这样产 生的结果毫无意义,对于比赛结果是毫无作用的,也不能表现出 散打技法与技法之间相生相克的对应关系所产生的无限技巧。
根据以上这两方面特征,可以通过灵活多变地使用不同技法 和攻击不同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增加对方运动 员观察、判断、反应难度,从而达到使用技法击中对方的目的。
散打运动具有空间活动范围大的技术特点。首先是技法动 作运用的空间活动范围大,各种拳法、腿法、摔法都可以用;另一 个是进攻目标的空间活动范围大,击中头部、躯干和肢体都算得 分。因此,运动员可以灵活多变地运用多种技法,可以上、中、下 三路交叉变换攻击目标。不论是处于什么样的预备姿势,不管是 何种拳法、腿法、摔法,不论是正面、侧面、转身的使用,不管是进 攻头部、躯干还是下肢,都可以结合对方的位置情况,灵巧多变地 使用技法和变换攻击目标。动作变化和攻击变化的目标越大,分 散对方注意力的作用就越大,对方进行准确观察、判断、反应的难 度也就越大。反复变化的攻击技法和攻击目标,最大特点就是充 分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样才可以为进攻的有效性创造有利的条 件。运动员要做到这些必须不断地提高各种技法动作的操作能 力,必须依靠智能、技能、体能、心能的全面发展来支撑。
三、散打运动员的思维力
散打运动员的思维力,是指认识人体运动做功规律、运动项 目活动规律和竞技能力训练规律,从间接的到概括的,从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反映的深入的程度。虽然通过运动 员思维过程反映的结果应该是对客观事物一般规律和本质规律 的正确认识,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运动员对各种规律会 存在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形成了运动员不同的思维能力。思 维不同的原因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探索、钻研客观事 物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的程度有个体差异。客观原因是运动规律 和训练规律本身涉及的内容不但繁杂而且隐蔽性强,正确地认 识、归纳、总结、运用进行综合思维的难度大。
(一)技术思维
技术思维是指散打运动员在学习技法动作时,全面、合理掌 握各种技法动作进行认识的反映过程。运动员要全面掌握技术, 即熟练地掌握所有散打技法。运动员对于各种技法动作是否全 面掌握,与运动员对不同技法动作存在不同功能理论认识的广度 和深度有关。有的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单一,自认为“一招鲜、吃遍 天”,往往就会比较重视简捷的、常用的技法动作,容易忽视复杂 的、使用技巧要求高的技法动作的训练。散打技术的最大特点, 就是在人体格斗不同的姿势状态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都有 不同的各种技法动作可以使用。如果运动员没有全面掌握各种 技法,在比赛中大家都使用简单常见的技法,不仅得分效果差,体 现不出散打的风格,比赛也没有观赏性。特别是运动员的竞技能 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不断加深非常用技法的理论认识,不断 拓宽技法使用的空间,是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合理掌握技术指的是运动员每完成一个动作,都要符合人体 生理机制的原理、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相生相克的原理和竞赛 规则的原理。散打的技法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运用的,高水平运 动员的对抗中,动作技术要求得越高,技术细节要求得越是精益 求精,有时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因为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和有 效性是完全一致的,动作技术越合理,击打、摔打的效果就越好。 由于散打技术动作复杂多变,全面掌握比较困难和运动员竞技能 力的要素可以“互为补偿”的原因,所以运动员往往会忽视动作的 合理性。因此,在散打比赛中,时常发生动作技术粗糙和明显有 悖于技术合理性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缺乏用人体生理机制的 原理、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相生相克的原理和竞赛规则的原理, 对动作技术进行理性的思维或认识。
(二)运用思维
运用思维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环境中,准确、有效地运用技法 动作进行认识的反映过程。运动员全面掌握动作技法,技术质量 好.熟练程度高,但这只是掌握了比赛的手段,并不等同于在比赛 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运用。从训练的角度来分析,基本技术训练的
主体主要是提高运动员整体完成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运用能力训 练主要是用来加强运动员依靠动作条件反射能力建立的行动对 策。基本技术训练和运用能力训练的本质特征不同,进行理论思 维的对象也不同。运用思维的对象主要表现在基本技术的攻击 目标、动作位置、姿势状态的动态调节,在选择时机、选择技法、选 择部位,在内动打抢攻、小动打迎击、大动打反击的行动方案上。
运用思维的理论依据还是相生相克的原理。因为,散打技术 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相生相克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人体所运用 的格斗技术系无论是拳法、腿法和摔法,在整体上互相之间是相 生相克的,但是并不等于每一个技法互相之间都具有最佳的相生 相克的对应关系。技法运用思维的准确性要求运动员在散打的 技术体系中,不断寻找、认识和掌握每一个技法相生相克对应关 系最佳的一种或几种行动方案,从而制定出固定的训练方案进行 练习,直至达到熟练的地步后,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反映出来。技 法运用思维的有效性是对运动员使用技法结果的最终检验标准, 任何动作都要符合散打的竞赛规则,任何技法使用的目的都是为 了有效地击中、摔倒对方,技法与技法相互之间相生相克的对应 关系越合理、越准确,击中、摔倒对方的效果会越好。
浏览4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