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旋争霸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容易了解其中形势[图1]。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阪。近畿地区东南部与东海地区为邻(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北与北陆地区接壤。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 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一般以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年,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阪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日本战国时代共148年的历史。

图片1 图片2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从16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图2],甲斐(东海地区)的武由信玄[图3]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战争为代表。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图2上杉谦信和他的名甲银壮南蛮具足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 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同为时代名宿,一生传奇颇多。

图片3

织田信长[图4]为尾张国守护斯波氏门下重臣织田信秀之子。由于尾张守护斯波氏无力掌权,织田氏统合家中族人势力,逐渐掌控尾张诸郡。 到了信秀时,除了一面对抗斯波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借由婚姻政略以加强本身的军事力量,例如:与斋藤氏作战失利后,让信长迎娶领有美浓国大部的斋藤道三之女归蝶以消除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以便集中力量与北方的今川和松平两家作战。此时,远江、骏河、三河三国守护今川义元[图5],已成为三河的实质掌控者,并在叔父主导下与关东北条氏,甲斐武田氏达成三国同盟,解除了后顾之忧,转而往南面发展。1560年5月,义元亲率二万五千大军直扑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长于仓促间亲率两千多人直奔今川本阵,在田乐桶狭间发动奇袭[图6],击溃今川军主阵并袭杀今川义元。1562年正月,织田信长与自今川氏旗下独立的松平氏家督松平元康[图7](即后来的德川家康)在清洲城结下盟约,解除了侧翼的威胁,织田信长从此可以专心于美浓的攻略。

1567年8月,凭借着丹羽长秀及木下秀吉等人的努力,织田信长成功策反了美浓三人众(稻叶良通,氏家卜全及安藤守就)并与他们合力攻取了稻叶山城,平定美浓一国。织田信长很快便将主城移到稻叶山城,并将其更名为岐阜城[图81,开始其天下布武的路途。次年(1568年),织田信长拥立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上京继任将军,并与德川组成六万联军,占领京都一带。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1569年,织田、德川联军攻打不听其号令的朝仓氏,途中于金崎城得知盟友浅井氏叛变,苦战后被迫撤退,隔年织田、德川联军在姊川与浅井、朝仓联军发生激战。由于德川军奋力猛攻,浅井、朝仓联军转胜为败。1571年,织田信长借口比睿山延历寺包庇敌对势力,杀入山中将整片宗教圣地烧成一片白地[图9]。1572年,武田信玄响应足利义昭讨伐织田信长的密召,撕毁与德川家康的盟约,亲率二万五千大军直扑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三河,以图进京。织田信长碍于畿内形势险峻,只派出为数约三千的军队支援德川。处于劣势兵力的德川军死守,但最终还是被信玄用计诱至三方原并被歼灭。信玄虽胜,但之后在德川拖延战术下也难越雷池,最后病逝阵中,武田军全面撤退。1573年,织田信长 与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若江城,室町幕府灭亡。同年,信长又灭浅井、朝仓两家;平定了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在近畿的叛乱。1575年,武田信玄的继承人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德川家康一如既往向织田信长请求援军。织田与德川联军在地势狭隘的设乐原布阵,以大量的火枪配合庞大的阵城抵抗武田的猛烈攻势图10。在激烈的战事中,人少的武田军多位主要将领先后被击毙,最后不得不全军撤退。此次军事上的惨痛损失导致了其日后由盛转衰的命运。同年,信长大致平定了越前的反抗势力,并留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等留守北陆一带。此后,织田信长陆续派出大将加紧对邻近大名的侵攻,又先后平定了松永久秀及荒木村重的叛乱。1579年,织田信长将主城移到新建的近江安土城。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1580年在天皇主持下与本愿寺显如媾和,结束了持续十年的石山战争。 1582年,灭掉了苟延残喘的武田家。同年6月2日,织田信长驰援正在与毛利氏交战中的羽柴秀吉,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突然被部下明智光秀[图11]率军袭击,织田信长激战后焚烧本能寺并失踪(关于织田信长是生是死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一一论述),之后光秀又猛攻其长子织田信忠藏躲的二条御所,逼其交出亲王后切腹自杀。此事史称本能寺之变图12。

图片12 图片13

本能寺之变后三天内,身在北陆地方负责攻打上杉氏的柴田胜家、与在中国地方负责攻打毛利氏的羽柴秀 吉陆续得知明智光秀叛变的消息。其中秀吉立刻与毛利氏和谈,以信长名义号召织田家臣齐力讨伐光秀。同年6月13日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展开山崎合战,力单势薄的明智军惨败,两天后光秀被杀。羽柴军夺回京都与安土城一带领地。之后织田氏族人为家督继承问题召开了清洲会议,决定拥护织田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为家督。可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为了争夺会议主导权发生争执,两人隔年展开了贱岳合战。开战之初柴田军攻势不断,几乎攻破秀吉本阵。但秀吉战前拉拢的织田大将前田利家阵前倒戈,导致胜家与其所支持的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 最终败北,被迫切腹自杀。自此以后织田信长 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另一方面德川家康与相模的北条氏政同盟,趁织田内乱时,接收甲信故武田氏的部分领地;然后在羽柴秀吉独掌织田氏领地时,结合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反抗秀吉。1584年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可最后却因为谁也消灭不了对方主力,而以谈和收场。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称臣,羽柴秀吉则正式展开了其统一天下的霸业。1585年至1590年之间,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并赐苗字丰臣【图13]。在内政上,秀吉迁入大阪城[图14],并以此作为政治上的中心;同时下达刀狩令(没收所有具攻击性的武器以示天下已无战乱)[图15]。在军事上则依序征讨四国的长宗我部、九州的岛津,迫使其相继请降,最后于1590年率联军消灭了相模北条氏,并接受奥羽地方诸大名的称臣纳降,于1590年在名义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完成统一的丰臣秀吉,除了持续以各种手段削弱强势大名外,还于文禄元年(1592年)和庆长元年(1596年)两度发兵攻打朝鲜,史称文禄•庆长之役[图16]。其中参战诸将各有胜负,最盛期曾一度攻占韩庭都城汉城,陪都平壤。但终究仍不敌明韩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以及李舜臣率领的龟甲船舰队。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丰臣密使入韩密商,才结束了这场庞大的军事远征。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时日本的政治生态:倾权一时的丰臣氏财力耗尽,风阵的大名死伤惨重,军力大受影响。相反,没参战的德川氏与伊达氏则致力于整顿内政,在秀吉死后成为主角。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此役,丰臣氏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支持战争的文官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图17]和反对战争的武将派(以福岛正则为首)完全决裂。双方产生严重的摩擦,由于前者获得丰臣氏的支持,后者转而投向统有关,于是德川与丰臣为争夺天下即将再度对阵……

图片17

二、关原合成,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

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

图片18

不敌明韩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以及李舜臣率领的龟甲船舰队。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丰臣密使入韩密商,才结束了这场庞大的军事远征。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时日本的政治生态:倾权一时的丰臣氏财力耗尽,风光不再;岛津氏与毛利氏等打头。

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将此视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图19]。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际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犀利,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大约中午时刻,家康以大炮袭击其事前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迫使他与吉川广 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小占优势转为被打到完全 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一起,作为首要战犯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了政权。

图片19图片20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为名,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阪城。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阪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阪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袭击大阪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阪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然而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大阪冬之阵便在大阪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阪城,这次史称大阪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图20],结束了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图片21

 

 

浏览4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