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中国穷,不能在体育上费太多钱,中国又弱,所以又急需普及体育,只有想一个极简单、极便宜的方法。中国的 武术不需要特别的器械,不需要特别的场地,所以在中国财政困难的时候普 及武术是最好的选择。近代中国经济上的贫穷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体育是一种消费品,经济 条件是制约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味地提倡体育,而忽视了中国经济的贫穷,体育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褚民谊发明的太极操在民国时期有很 大的影响,且曾经在第五届全运会上组织过2000人的太极操表。演,褚民谊 发明并推广太极操的原因就是因为太极操符合中国特定的经济条件。他认 为:国术,授受容易,设备简单,确合三不费主义。一不费钱;二不费时; 三不费力。有这三个条件,于吾国国民环境,最为适当。这三个条件,于吾 国国民生活状态,最为重要③。而他所创编的太极操被认为时间经济、金钱经济、力气经济,最宜于又穷又弱的中国,最符合三不费主义。褚民谊认为:“窃谓提倡体育,第一要义,宜力求其普及,使之民众化。不可如西洋各种运动之趋于贵族化。余本此意,最近因有太极操之发明,盖求其简而易
- 褚民谊.国术与体育[J].励志社季刊,1931 (1):
- 褚民谊.体育的新趋势[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卷.北京:中国 书店出版社,2008:
- 褚民谊.三不费的民众体育[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1卷.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行,便于普及也。”①褚民谊虽然提倡体育,但同时他又认为:学校体操课程,是为注重体育而设的,意义不是不重大,但是光阴掷于虚牝,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所消失 者至多,而获益则甚微,得失相衡,相差甚远,倘能将此种时间与精力,移至于农业或工之劳动工作,则意义有四:一可以强健学生之体魄,二能增加社会之生产,三使学生得一娴熟之技能,所为谋生之工具,四为社会预储实用之人才,以应建设之需要②。当然劳动与体育还是不一样的,褚民谊也并 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中国经济现实如此,不考虑中国实际情况而提 倡体育,是达不到效果的。褚民谊曾说:“一国之盛衰,端赖国民体格之强弱,吾党三民主义,以民族主义为首要,而欲讲民族主义,自非先振起民族 精神不可,欲振起民族精神,则非身体上之锻炼有素,劳动其筋骨,而坚定其心志不为功,此则劳动工作尚矣。惟此种主张,在此积重难返局势之下, 实现似非易易,然体操与运动,本以发达体育为宗旨,念循名核实,每不相符,甚至流弊滋多。”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褚民谊虽然认同体育的发达身体的宗旨,但是对体操以及运动在中国的效果并不认可,对体操等传入中国后的效果并不满意,认为只能是浪费时间。褚民谊用劳动代替体育的这种观点的提出,除了因为社会的经济条件使然以外,他所针对的还有一些遗老遗少,他们自己不劳动,所有的吃穿行都要别人伺候,如果这些人养成劳动的习惯,不必练体育,也就够了。1932年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以前,褚民谊就中国体育的新趋势发表文章,指出:让武术普及化,民众化,是中国经济落后,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中国体育的新趋势④。褚民谊提出的武术普及化思想,并不是褚民谊反对西方体育,而是因为
- 褚民谊.提倡国术之我见[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北京:中 国书店出版社,2008 :
- 褚民谊.以劳动工作代替体操建议[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褚民谊.以劳动工作代替体操建议[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北 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褚民谊.体育的新趋势[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 e.北京:中国 书店出版社,2008:
- 中国的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等更适合中国特定的经济条件,对于提高国民的身 体素质更可行。武术普及化是褚民谊提出的在国民经济落后、国民体质柔弱 的情况下解决国民体质的一项可行的措施。
- 武术竞技观
近代,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传入,使武术不自觉地向竞技化发展,出现 了很多类型的武术竞技比赛,有中央国术馆国考,有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 还有民间的武术擂台赛,等等。但是不同的人群,不同背景的人对武术的竞 技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褚民谊,作为一位政府要员,作为受过西方教育的 高级知识分子,作为有较深造诣的武术家,他的武术竞技观对武术竞技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运动会来自西方,西方运动会对运动员的要求一般遵循“业余”原则, 通过体育挣钱的人都不能参加运动会。而运动会传入中国后,我们对运动员的要求则没有那么严格,对于武术的运动会更是没有。因为武术的大多练习者都是社会的下层民众,他们很多以武术为业,或者为镖师,或者为人护 院,或者收几个徒弟,所以这个业余原则在中国的武术比赛中基本上没有执行。特别表现在中央国术馆的国考和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以及上海国术比赛中,基本上都没有提出业余还是专业这个问题。而褚民谊对这种不分专业与 业余的比赛非常不赞成。因为比赛不分层次,比赛中业余运动员就得被迫与 专业运动员共同比赛,水平的差异必然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则违背了体育的初衷。褚民谊认为:开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提倡体育,提倡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如果因为运动而受伤,那么体育就成为伤害健康的,与体育本来的目 的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无论哪一种学问,哪一种技术,不分普通专门,一定没有进步的。普通的要它普遍,就是民众化,专门的要它精深,就是要特别地研究①。就武术来讲,中央国术馆国考和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以及上海国术 比赛都是武术的专业比赛,而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则是业余的武术比赛,
① 褚民谊.体育的健康运动与技术表演
[J].东方杂志,
1933 (20). 它们分属不同类别,所以其目的、规则必然不同。我们在近代武术的竞技发展中可以看到,一向反对直接比赛的褚民谊却参与了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以及上海国术比赛的筹备。因为参加这些比赛的人员,大多都学习武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他们可以对武术进行特别的研究,而业余武术人员参加的比赛,比如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是为了体育、为了健康,且参与者在武术上所付出的精力很少,很难避免伤害出现。
褚民谊认为武术比赛应该分业余和专业两个层次,对于专业的比赛,褚 民谊特别强调规则。褚民谊参加了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筹备组织工作,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之后,褚民谊就强调一定要研究国术,制定标准的规则。第二次中央国术馆国考前,张之江邀请褚民谊担任评判委员,褚民谊因为不满意中央国术馆的裁判规则不愿担任。褚民谊认为按照中央国术馆的国考规则,拳术与器械的评判很难公正。 首先拳术与器械的门类很多,包含的范围很广,所以比赛很难,评判就更难。既然拳术各派有各派的方法,器械又有刀枪剑棍的区别,而当时的拳术和器械比赛,因为没有很好的办法,结果是大家乱打一场,这样没有标准的比赛方法,不是提倡国术,实在是摧残国术。所以在没有好的比赛办法以前,应该分门别类,就是习太极拳的同习太极拳的比赛,习形意拳的同习形意拳的比赛,习少林拳的同习少林拳的比赛,这样才能把各人所学的应用出来,才能各尽所长,不会有乱打的毛病。否则抽象地用一个方法去比赛,不是便宜了这一派就是便宜了那一派,高低强弱就很难分辨了。同时他认为如果考试器械的时候,用刀抵棍,用棍抵剑,如果不用力,就像是戏剧的对打;如果用力,就是拼命的恶斗。他认为这与提倡国术的宗旨是不相符的。褚民谊认为拳术是国术的主要科目,所以对于拳术的比赛要格外注意, 如果还依照第一次国考的办法进行第二次国考,那么就好比是习象棋者与习围棋者之间争胜负。他认为国术考试的规则应“务求有鼓舞兴趣之功用,而又无损伤肢体之弊害”①。
浏览8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