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舞手法共30个,分别 取自大战拳、套拳、二郎拳、醉八仙、叉拳、黑虎拳、八卦拳、行拳、大雄拳、八面槌、雁形拳、八步槌、关西拳、合战、少林拳、连环剑、罗汉拳、 鸿拳、青龙拳、八仙剑、达摩剑等。林慕唐编的健康舞④是以南拳为基础编 成的舞蹈。剑舞是将研练有得的各种手法,编入舞蹈一科,综合八仙、达摩、八卦、连环、七星、双八卦、绿袍剑等剑术的手法。凤舞编于民国十年 (1921)冬间,是中央总教练赵振群先生徇女部之请所编的,翌年北游,列入秩序表。共和舞是佛山会员五人舞蹈,由陈海波编排。
精武会的很多演出中,精武舞蹈成为一项重要内容。1923年12月在星
- 罗啸嫩.精武影画说明书[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5卷.北京:中国 书店出版社,2008:11 -20.
- 罗啸成.黄子舞蹈评后叙[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北京:中国 书店出版社,2008 :235 -236.
- 香港游乐会[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8:
- 林慕唐.健康舞[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5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社,2008:
洲精武会举行的表演大会上,就有各种精武舞蹈。广高精武旅行团也曾以滑 稽舞、武化舞、剑舞、凤舞、音乐新剧、国操、幻灯活动精武影片等贡献于侨胞①。精武会的舞蹈在精武的演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精武开会来宾多注重国操及吾会所编之中国式舞蹈。”②各地精武女会成立后,为了培养女会的师资,精武会曾成立速成班,还 成立了国式舞蹈班。国式舞蹈班的开办就是为了培养一批精于武舞的教员, 这些教员为武舞作为女子武术的一项内容而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精武会北行的“精武旅行游艺团职员名表”中就列有国操舞蹈员的名单,包括:上海广肇女学教员陈俪璇,崇德女学教员卓佩芳,精武女会书记吴秀婉,广肇女学学生宋金润。她们组成了女子解放舞班。这些国操舞蹈员都是女性,由此可见,国术舞蹈化对女士参与武术的影响较大。因为粤人在精武会中的特殊地位,广东精武会以及佛山精武会对精武舞 蹈的贡献最大。“中央舞蹈主任即为佛会国操主任李佩弦氏,是精武舞蹈之 良当推佛会。而佛会舞蹈实为天下先也。”③在罗啸嫩的《精武内传》以及 《精武粤传》里,对精武会的武术舞蹈都作了大篇幅的记载和阐述。广东精 武会中“舞蹈有陈海波、梁邦英、陈承恩、任^宜、蔡德珊、欧阳少烈、欧 阳湘诸君”④。他们对精武舞蹈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术舞蹈的发展不仅需要武术与音乐,还需要美学方面的专家。精武会 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不仅聚集了武术、音乐方面的专家,也聚集了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黄少强就是非常出色的一位。黄少强认为“精武式舞蹈, 除动作上之用国技,与节拍上之需要音乐外,余则背景上需要画学之辅助, 衣饰需要色彩学之研究,颜面表情需要心理学之暗示”⑤。黄少强从美学角度的点评让武术的艺术化色彩更浓,武术舞蹈的发展所追求的境界不仅仅在
- 广高精武旅行团出发[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北京:中国书店 出版社,2008:
- 君选.梧州精武一周年纪念大会详纪[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6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③⑤黄少强.评舞蹈
[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
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社,
2008: 245.④ 罗啸璇.精武粤传
[M].广州:华兴印务局,中华民国十四年
(1925): 12. 身体健康,还有美感。这对武术艺术化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而精武会的舞 蹈也从原来的大多注重集体表演,经过几年的发展,出现了单人的精武舞 蹈。“港女会主任叶瑛君所编’翩鸿舞’是也,是舞用剑,饰以古装。”①这 是精武会最早的单人舞,也标志了精武舞蹈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惜的是精 武会的舞蹈后来流传下来的不多。
精武舞蹈的出现与发展,为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艺术化成为武 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精武会才有这样的能力可以 集武术、音乐、美术于一体,从而刺激武术艺术化的发展。而精武舞蹈的练 习者,从最早的滑稽舞主要由男会员表演外,其他武舞大多针对女会员所 编,这种既可以称为武术又可以称为艺术的舞蹈,适合女性的审美要求和心 理,所以对妇女参与体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精武体育会是晚清时期由中国新兴的商人发起组织的民间武术团体,它 的发展主要受到中国新兴商人的影响。动荡时期商人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商人合作的需要是精武会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商人为精武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网络,为精武会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精武会政治上的中立使得精武会尽可能避开了政治上的干扰,得以在政局复杂的环境中留存下来。进步的商人为精武体育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体育理念、进步 的管理模式、新的摄影技术,从而使精武会走出了传统武术会的限制而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精武会积极倡导妇女参与体育运动、参与武术,推动了妇女 解放运动的发展。精武会女子分会的成立是精武会对武术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精武舞蹈是女子参与武术活动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而女子参与精武舞蹈又进一步刺激了武术的艺术化发展。精武会因为聚集了武术、音乐、艺术等人才,为武术舞蹈的艺术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①黄少强.评舞蹈
[C] 〃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
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社,
2008: 245.三、知识分子对武术转型的影响
(-)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国故学研究的兴起
- 知识分子是一个很难严格界定的群体,“他既不是一个社会的或经济的 阶级,也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以学术为业的人。而是一系列有思想,能做出反应和表达的人”①。鸦片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沉重灾难刺激了中国知识分 子忧患意识的觉醒,知识分子开始以冷静的态度分析中国以及世界的情况并逐渐接受西方的科学。
洋务运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这是 中国主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得到了知识分子的支持。在晚清知识分子中,李鸿章算是学习西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极力主张改科举,兴洋学,办洋务学堂,并奏请派学生出外留学,从而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新式学堂的成立以及大批的外国留学生成为宣传西方科学的媒介。“清末民初之际,正是我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从帝制中国迈向民治中国发生转型的启蒙期。在这个启蒙期中,占全国人口 80%的农民只是沉默的 多数。他们对所谓国体问题,还不具备有发言的智能和机运。那时能够站起来说话的,只限于少数受过足够教育的所谓知识分子。我们大致也可给这些 知识分子戴顶帽子叫吵闹的少数吧!”②其实不仅在政体上,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受到知识缺乏的限制,中国农民几乎在各个领域集体失声,而那些虽然只占少数的知识分子的声音就显得非常突出。武术从技术上来讲虽然大多掌握在没有知识的农民手上,但是因为农民知识的缺陷,他们的影响力 大打折扣,而一批知识分子的加入为武术的转型创造了条件。知识分子从接受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而西方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碰
- 杰罗姆格里德尔.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M].单正平,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2:
- 唐德刚.袁氏当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撞与交融,最终影响了武术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传播西方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时,无意间担当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启蒙者。西方近代体 育思想的传入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人们在对西方体育与中国武术的对比中,开始从西方体育的角度认识武术,用西方体育的科学体系解释武术,用西方体育的方法改造武术,使武术向体育靠拢、转化,并成为体育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无形中成为武术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浏览3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