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打的特点

(一)体育性

散打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其必然具有体育性,体育性是散 打运动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散打运动的体育性是指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完全符合强身 健体、丰富业余生活、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体育宗旨。散打运动 的体育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散打运动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提高技术水平为出 发点进行技击对抗的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者熟练地掌握散打 技战术,还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

其次,散打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增加的安全措施也大大解决了 竞赛中人们可能担心的安全问题,散打运动“寓技击于体育之 中”。从技法上来讲,散打竞赛过程中,为保证双方参与者的安 全,无论运动员使用哪种技击方法,对于规则中规定的严禁击打 的部位,如后脑、颈部、裆部等危险部位禁止击打,这也是体现运 动体育性特点的重要特征之一。

最后,散打运动是一项对人体十分有益的活动,不仅体现在 增强体质、提高自我防卫技能方面,也是日常人们进行休闲娱乐 的重要活动。散打运动竞赛的观赏性对于散打运动爱好者间接 参与散打运动、丰富业余生活、拓展交际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对抗性

对抗性是武术散打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特点,缺少了对抗 性,散打运动也就不能称之为散打了。

对抗性在散打比赛中突出表现为,运动员运用的攻防技术没 有固定动作结构和顺序,具体来说,在散打运动比赛中,一方做出 进攻或防守的动作都是随机的。

散打比赛中,对抗双方的随机攻防应充分契合当时的比赛形 势,要准确观察对方意图与动向,以对方的行动为转移,攻防动作 多变,攻击对方弱点,避开对方实处,斗智、角技,随机应变,视势 而发。

(三)民族性

散打是中华武术实战技击类项目中最为典型的一项,是中华

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 发展形成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技法运用

散打运动的民族性,表现在其与其他民族相似对抗运动的不 同,如印度尼西亚的本扎,日本的相扑、踢拳道、体道、格斗术,以 及法国的忍拳等都与中国散打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法不 同,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散打运动不同于西洋的拳击,法国的踢腿术只是以脚 为主,配合拳法,我国的散打运动则有完整的拳法和摔法体系,且 二者需要完美配合。

其次,散打运动与东洋的跆拳道和空手道有很多区别,韩国 的跆拳道在实战技击中几乎全部依靠腿部的进攻,而只有在表演 中才会加入拳法的动作,而散打非常重视拳技的实施;日本的空 手道虽能手脚并用,但没有中国的快摔技术。

最后,散打运动不同于南洋的头顶、肘撞、膝击的泰拳,散打 运动是身体各部位攻防技法的综合运用。

比赛形式和方法

散打运动是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他国家的搏击对抗 也是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们虽同属于对抗搏击项目,但是在 具体的运动比赛形式与方法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散打武德与礼仪

散打是我国武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内容之一,其完全继 承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武德”内容。在散打运动中,也充分体现着 “武以修德”“以武会友”等练武的传世逢言,对“武德”和“拳礼”有 着诸多的要求。

中国散打的礼仪沿用了武术的传统“抱拳礼”礼节,这不仅 遵循了古礼,还非常富有现代意义的深刻内涵。采用“擂台”的竞 赛是我们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传统武术技击特点。

(四)时代性

散打运动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说,中国武术散打是在遵 循传统的基础上,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散打运动是在继承武术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体育竞赛项目,与时代共同进步。

以散打运动的现代化发展为例,在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 发展过程中,与世界各国技击术交流、切磋,善于学习,取他人之 长。散打运动通过不断丰富与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走上了 现代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市场化道路。

二、散打的功能

(一)强身健体

散打运动是一项集身体和智慧双重对抗的激烈性搏击项目。 经常练习,可实现强身健体的效果。

首先,散打运动学练有助于增强和改善个人的身体素质。经 常参与散打练习的人,本身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和柔韧等身 体素质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其次,散打运动学练有助于提高机体各系统功能水平,其对 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都有较大作用。

(二)自卫防身

散打运动练习除了在强健体魄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外,随着练 习者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运动者的基本功力以及击打与抗击打 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逐渐摆脱“花架子”的套路模式,开始发挥 其攻防的实战实效性。

散打运动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散打练习者的 四肢肌肉更加发达,尤其是腿部肌肉和骨骼更加坚硬无比,由此 四肢变为了攻击利器,这无疑会增加练习者防身自卫的能力。

当前,散打运动是我国公安、武警、军队训练的重要内容,对 于军人、武警、公安干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一般人也可以通过散打学练提高自我防身能力。

(三)竞技观赏

散打运动具有重要的竞技功能、观赏功能。

首先,散打运动最初就是通过对抗竞技发展而来的,对抗性 技击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激烈性向来被人们所喜爱。

其次,散打运动具有良好的观赏性。散打之所以受到人们的 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项力量的决斗,除力量外,还具有丰富 的斗智技艺,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等战略战术的使用,更是为这 项运动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和观赏性。散打运动具有很高的观 赏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乐趣。我国不少文献中都有关于打擂台 的描写,观众“人山人海,群情沸腾”,近代的诸多影视作品中,也 能够看到比武打擂活动过程中观众蜂拥而至的场景。我国每年 举办的全国性和各地散打表演赛、擂台赛都深受群众欢迎。

(四)练武修德

散打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继承和发 展了武术“武德”的内容,要求运动者学习散打技术技法,必须首 先要培养良好的武德。

自古习武之人都会练武之前先接受一系列的武德教育,武德 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人民所推崇,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民 族精神之一。它贯穿于拜师择徒、教武、习武、用武的全过程,从 古至今,武德一直是习武者所推崇的道德规范,诸如尊师爱友、讲 究礼仪等。师傅在“喂手”“递招”中传艺,学生在操手比试中提倡 相互学习、点到为止。

在散打运动中,对抗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忌讳打击报 复和切磋时下狠手的行为,“下黑手”必然令人嗤之以鼻。

(五)传承发扬

散打运动作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内容之一,其是一种具体的 文化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 它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 生不息的精神风貌,而且在其形成完善过程中倾注着广泛的民族 文化精髓,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对于散打运动者来说,学练散打运动,是对我国传统体育项 目及其文化传承,也是在新时期对散打运动文化的弘扬。

首先,参与散打运动学练,运动者不仅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 提升,提高攻防技能,对散打技术的提高、散打攻防的发展具有促 进作用,还能继承和发扬散打运动,主要是对传统武术散打技击、 攻防技法的传承与发扬。

其次.参与散打运动学练过程中,运动者对于散打运动中的 “武德”的学习,在新时期有助于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 化与民族精神。

最后,当前我国非常重视散打运动的赛事推广,并尝试建立 散打品牌赛事。散打争霸赛等一系列国际赛事的举办,运动员水 平高,赛事规模大,观众数量多,媒体重视度高,对我国的传统散 打运动及其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推广。

(六)赠进交往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散打练习,可以结识同样爱好散打运动 的人,更好地促进与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结识有着共同爱好 的朋友,增进彼此友谊。

近年来,国际搏击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几乎每年都会举办 一场中国散打对泰国泰拳的交流比赛,均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许多国家的武术爱好者不仅喜爱套路运动,而且试图通过练习中 国散打,散打运动赛事的举办可以增加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文化交流。

浏览4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