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
五行拳,即劈、钻、崩、炮、横五拳。它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所以有“形意母拳”之称。五行拳是五个拳势,五种劲力,五种用法,在技击上是形意拳其他一切拳势锻炼和运用的基础;在祛病养生方面,它可疏通 五脏经络,培补五脏元气,有针对性地治疗五脏的疾患。 练劈拳,气发于肺,其拳顺则可以理肺;钻拳之气发于肾,故练之可以强肾固精;崩拳直而速,气发于肝,其 拳顺则可以舒肝;炮拳最烈,其气发于心,用之得当,则可以养心血;横拳之气发于脾,故练之可以健脾。人 之动作,以心为主,以气为用,以丹田为根本。练好丹田(有丹田功)则肾精足,精神健旺,动作灵敏;心血足则神经灵敏,脑力坚强;肺气足则呼吸功能健全,与外界气体交换充分;肝气足则发力迅猛;脾脏健则肌肉 丰盈,力大无穷。所以,技击家名此五拳曰“形意拳之 母”;而武术内功养生家,则称谓“五行培元功”也。
五行拳流传既久且广,支派亦多,名家辈出,教授 不一,各有千秋。但其基本练法,行气、走动劲与内脏 经络之呼应以及祛病养生之作用,则大体是一致的。今分述于后
第一节劈拳
歌诀
劈拳高举出云门,起钻落翻气畅伸, 少商指引意中气,通经理肺效如神。
一、基本练法
1.由三体式开始。
吸气时,左手边握拳边向下向回捋带,到肚脐时翻至拳心朝上,随即经胸前从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高与口平,小指朝上,肘屈约110。〜135。;同时,右手亦握拳置于肚脐右侧,拳心朝上,小指和小鱼际紧靠腹部。与左拳上钻的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两脚成错八字步,双膝均微屈,重心在左腿。眼看左拳。
呼气时,右拳经胸前自下额向前钻出,并迅速经左 臂脉窝散拳变掌,作推势向前劈出,掌心朝左下方,高 与肩平,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松肩坠肘,肱屈约150。 左右。同时,右脚向前踵进一大步,左脚跟步(若右足 前进较少,左足不跟步,则是“定步劈拳”);左手亦同 时变掌,翻至掌心朝下,往回捋带至脐左边停住,拇指 紧靠腹部。眼看右手中、食指,呼气尽而式成。
其定式之形状与三体桩同。再进而变左式时,动作同上,唯左右相反。
2.亦是从三体式开始,其左手之捋回与钻出,与第一种练法相同,唯左脚要先回半步再向前垫一大步,且脚尖不外撇;右手向前钻劈时不散拳变掌而仍握拳,以前臂尺骨为刃而向前下方劈出。右脚仍要同时腹进一大步,左脚跟步。其他要求,均与第一种练法相同。
二、回身动作
练劈拳需回身时,左式右式均可。设为左式,即停 住时左脚左手在前,先将左脚尖极力向回勾,与右脚成倒八字形;同时,将左手向下、向回捋,至脐之左边停住,拳心朝上;然后身体向右转至面向起式处,同时将 右足提起向前(向起式方向)垫出半步,落地时脚尖外 撇。与垫步的同时,右手即握拳经胸前自须下钻出(注意,钻出要快,与转腰垫步须同时起落,拳未 钻出时,切切不可转头向回看)。然后即进左脚,跟右脚。同时,左手向前劈出,成左式劈拳。
如欲收式,可在转身后,将前手收回至胸前,两手一齐下落,经腹前再向外(左、右)、向上划弧至腮边,然后十指相对,掌心朝下,徐徐按下到小腹前。随即后脚向前与前脚并拢,直立,将两手自然垂落到大腿外侧。
三、用劲要求
头向上顶,下腭要于无形中向前用力。两脚抓地,后脚用力蹬,前脚用力趾,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手心空涵,身势要正,尾中大筋要直,齿要叩,舌要抵,眼向前看。出手起落要两肘护肋,两手护心。手起脚也起, 手落脚也落,手到脚到,完整一气,起钻落翻如水之翻浪。前拳上钻时为吸气,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一翻一 落,同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贯入少商,充 于五指。发力时,随着掌之翻落,双腿向下微蹲,前掌 向前一搓,后掌向下一按,肘向下坠,肩向前松,胸背空空洞洞,小腹内充盈沉实。气发而为声,声随气出,手随声落。内气鼓荡澎湃,自有一种威势。劈拳所发的劲力,从外表上看,只是一个斜向前下方的力,其实其中暗含着向下、向前、向前上方三种劲道。向下的是 “劈劲”,故而必须沉肩坠肘;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闾宜向前兜,肩要沉要铸;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之力,三力混合在一起, 寓于一劈之中。打手时究竟用哪个力呢?那就要看对方的来势和劲路了。所以平时练拳走架时,要悉心体会,动作要慢不要快,练到自然、协调,实战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技击用法
前手向回捋带及向前上起钻,是顾法也是打法;后手之钻劈乃是前手进击的补充。下边是用寸步、半步,还是上步用过步,则全视接手后双方劲路的变化而定。 接手时,我即以前手接对方的腕部向回、向下捋带,对方将本能地出现防御性反应而向回抽撤,我可以顺势撒 手并以另一手用向前之劲击之。此时最好用寸步,且转腰以助力。也可在对方向回撤手挣力之时,我即撒手握 拳而顺其势起钻,有时可将对方的前脚拱起,此时只要进半步,同时出后手助力,前臂向前松肩,长腰,后脚蹬劲、跟步,对方往往会被钻出去。当然前手也可翻而 落,打成不换步、不换手的劈拳,也同样能够奏效。
若对方身大力强,我无把握将对方一击而出之,则可在我前手钻出后转入向下落翻时,急上后脚过前脚(这叫上步);同时后手随脚之落,亦翻劈而出,向对方前胸击去,此时后脚已变成前脚,前手已变成了后手。 勿停,随之后手即用向前之劲向对方前胸打出,同时后脚跟至前脚侧,震脚以助沉气发力的整劲,成“拗身跟 步劈拳”之势。
仍勿停,随即前手又急向前劈出,同时前脚进一步,
落地成之势。这一钻三劈,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 有游移停顿,要快、稳、准、狠,出手迅猛有力,以腰 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犹如火枪射击,扳机一动,其物必落,斯之谓“连环劈拳”。
五、祛病养生
劈拳作为祛病养生的手段时,其练法则有所不同。 一般只采取上述第几种练法的动作。动作宜缓慢、柔和,不发迅直刚猛之整劲。劈拳打的是一气之起落,故应特别注意呼吸与起落钻翻的有机配合。每打一个起落,定式时都保持三体桩的姿势,而且要求定式5秒〜10秒左右。 起钻落劈,两手皆从中府、云门而出,此两穴乃是肺经 的主要穴位,落时虎口圆撑,肺气直贯大指端之少商,转入食指端大肠经之商阳穴。中府是肺经之募穴,又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之会合处,对肺经的肺气至关重要。少商足肺经的井穴,关系到对呼吸系统一切疾病的治疗。眼为心之使,眼到心即到,心到神到而意、气 随之,故目视虎口则肺气畅通。两手起钻落翻,带动了
肋间肌、肋下肌的运动,使肋骨上提、下拉,增大了 吸时胸腔的扩张和收缩,使肺通气量增大,也起到养肺的作用。《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有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形意拳要论•五行》中说: “肺经动而诸脉不能静。”故肺脉通畅则诸脏脉气皆随之 而动。西医认为,肺向人体输送氧气,是要通过肺血流 量的控制,而肺泡壁的微动脉,又受体液因素的调节, 但体液量和成分的稳定,主要是通过肾来调节的,所以 欲治呼吸系统的疾病或增强体质,必须养肺与补肾同时 并举。由于劈拳定式与三体桩相同,一动一定,既有养肺之功,又有补肾之能,于是它便成了治疗呼吸系统疾 病的理想功法了。
浏览4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