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套路教学的阶段

教学阶段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划分不同的教学阶段并确定各个阶 段完成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各教学阶段是相互作用、互为联系的整体, 具有内在的联系,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合理分布,形成有规律的教学阶段。 正是由于教学任务的不同和显现出的依次性、渐进性,就更应遵循运动技能形 成的规律,并将武术套路教学过程划分为既联系又各具特点的教学阶段。同 时,武术套路教学过程是由师生、知识(教学内容)所构成的完全动态的、脑体结 合的整体。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专 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由于武术套路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 作,都是从不会到会,从初步掌握到基本掌握,从基本掌握到熟练掌握技术动 作,并达到动作机能的自动化,这个过程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因此,武术 套路教学同样应遵循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特点,由 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阶段进行,这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 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武术基础性教学,初步掌握动作阶段

武术基础性教学也称之为入门教学。此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武术基 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和基础套路的教学,基础套路的教学多以拳术为基 础。初步掌握动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及有效的组织练 习,使学生对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形成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概念, 初步掌握动作运行路线、动作方向、动作名称、练习方法,明确动作规格,获得感 性认识,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在这一阶段,学生大脑皮质的条件反射相关联 系处于泛化阶段,对所学内容或相关动作很容易出现不协调,手忙脚乱等动作 表现。因此,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的关键技术为主,精讲 多练以防止错误的出现。同时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动作掌握和 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的要求。初步掌握 动作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直观示范,教师的示范动作力求规范准确,既要考虑示范的部位和 方向,又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清晰地观察到动作的过程、顺序、力点,使 学生获得生动、清晰和准确的动作表象。

(2)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以掌握正确动作路线为主,不必过多强调动作 的细节,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完成动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避免学生紧张情绪和错误动作的定型,应时时抓住学生的心理,注重示 范与讲解的有机结合,在强调正确动作重复性练习的同时,抓住动作难点和关 键技术环节,把控学生的注意力。

(4)加强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为下一阶段的提高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熟练动作教学,熟练提高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以熟练动作并逐步 减少学生一些不协调和各种错误动作为主,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加深对动作 技术的理解,体会和掌握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术细节,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动 力定型,提高其熟练程度和动作的完成质量。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 理安排拳术、刀、剑、棍、枪等难度稍大的教学套路和传统项目的学习,要求掌握 动作技术和不同项目的特点与技术风格。

此阶段学生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动作的熟练程度 不断得到提高。此阶段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转换过程灵敏性提高,大脑皮质的 条件反射相关联系由泛化阶段进入分化阶段。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学生能逐 渐消除因肌肉紧张产生的动作僵硬、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表现为动作趋向熟 练和连贯,初步建立了较为正确的动作感知。但动作的熟练程度并不高且不能 运用自如,同时因动力定型尚未巩固,在一定强度或遇到外界刺激和干扰等情 况时,动作很容易产生反复,甚至使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受到破坏,往往出现不 该出现的错误动作和多余的动作。因此,此阶段在建立动力定型的同时,应强 调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发展,以适应更高的技术要求。此阶段应注意以 下几点:

  (1)根据学生对动作掌握的情况进行完整示范和重点讲解,使学生所形成 的正确动作概念,清晰地了解动作的结构J顺序和要领,并在反复练习中得以加 深和巩固。


(2)采取多种练习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参性,及时发现、提示和纠 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强化正确的动作方法和技术要领,不断提高学生完 成动作的熟练程度。


(3)适时提示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分化和抑制的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熟 练、协调和连贯,在练习过程中结合技术动作分析,善于总结,以加速动作技能 的形成,提高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性认识。


(4)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消除害怕和害羞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完成动 作,强调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减少受伤,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5)注重专项素质的发展,为技术的提高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改进与提高技术教学,提高技术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对套路动作较为熟练和不断改进技术的基 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动作的完成质量和表现能力。通过反复纠正和重复性的 练习,学生能逐渐消除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表现为动作日趋规范和协调,初步 建立了较为正确的动力定型。

随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学生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转换过程灵敏性提 高,大脑皮质的条件反射相关联系由分化阶段段进入前自动化阶段。因此,教 学中就应突出强调武术套路的演练技巧(劲力、节奏、协调)和动作的高质量,在 反复练习和纠正中,不断改进中逐步消除肌肉的紧张和错误动作,使学生能独 立、流畅和正确地完成动作。可适当安排对练的学习和创编单练套路,并根据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特长,逐步形成学生个人技术特点和风格。同时应根据 学习内容适度安排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在教学方 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讲示或分析动作细节。根据学生掌握和练习的 实际情况,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加以指导。如:重点讲示、正误对比、典型 示范、提答问题、诱导等方法不断强化正确动作,及时纠错,以解决学生学习上 的难点,掌握动作细节,达到准确、自如、协调地完成动作的目的。

(2)注重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体会技术要领,提高学生演 练水平。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积极自觉地纠正和改进自己的错误动作, 加深对动作理解。在各种练习时应要求学生把看练习、听要领、记动作同步 进行。

(3)把看、听、练、想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 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效果。正确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是改进和提高技术的关键。

第四阶段:巩固完善技术教学阶段

巩固完善技术教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身体适应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前 三个教学阶段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及强化性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攻防内涵的 理解和把控,使学生在生理机能、专项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大 脑皮质建立的条件反射不断巩固。此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高度 集中,内抑制能力加强,兴奋与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协调和准确。学生技 能表现为动作快慢相兼、轻松自如,技术动作不易破坏且稳定,能在不同条件下 快速、连贯、准确地完成各类技术动作,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动力定型。这对武术 套路演练水平的提高和形成个人风格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不断强化已形成的运动技能,完善动作技术细节 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加大练习的负荷,使学生在技术细节上日趋完善,能 够快速、准确、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精益求精和演练技 巧的完美表现,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能达到稳定、自动化的程度, 能在各种条件下高质量完成单个或全套动作。在全面发展专项素质的同时,注 重某些超前素质的发展,真正形成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在教学方法上 应注意:

(1)进一步强化动作细节和动作规范,突出项目特点和演练意识。

(2)加强语言信息的反馈,适时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入剖析动作的结构与应 遵循的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演练节奏的处理和形神的表 现力。

(3)结合教学阶段,采用自评、互评、测验和考核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积极性,公正准确地评定学生完成全套动作的情况,以巩固完善动作 技能。

(4)注重专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以上阶段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不可能截然分开, 而是相互联系,逐渐过渡的,各阶段教学持续时间的长短,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 的影响,既与教学方法和手段,训练水平有关,又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有着 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 和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适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实际情 况,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动作,在练习中 熟练动作,在纠正中改进动作,在不断巩固中提高,从而以获得更好的教学 效果。

二、武术套路教学的步骤

武术套路一般由数十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包含着路线、方法、规格、劲 力,以及节奏和“精、气、神”等武术要素。因此,在实施武术套路教学步骤时,首 先应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从认识一一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 反复过程,而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教学步骤,从易到难,使学生逐 步掌握技术动作。其步骤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初型概念期:动作初型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会动作到学 会动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尤为关键,它是通过教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正 确的动作路线和动作名称,以及动作方向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使学生建立正 确的运动表象,教师应通过准确的示范和简明扼要的讲解,使学生建立动作的 基本概貌。同时在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动作的方向和路线,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 在练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纠正和强化学生对正确动作的感性认 知、理解和体会,对动作规格的要求不宜过高,否则会是事与愿违,影响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步 基本成型期:基本成型期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的方向和路线 后,以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规范和熟练性为主要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 进程的需要,针对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技术动 作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对动作细节更应加以引导和及时纠正,防止形成错误的 动力定型。同时,教师的示范领做应由慢变为正常的速度,着重强调动作的姿 态、协调和动作规范。俗话说:“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成。”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和严格要求,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狠抓动作要领和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的 准确与工整,克服动作不协调,紧张和僵硬的反应,使动作逐步向规范化靠拢, 达到动作的成型要求。

第三步连贯定型期:连贯定型期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动作的基础上使学 生熟练、协调、连贯地完成动作为主要任务。武术套路演练注重动作流畅、协调 和节奏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教师要根据教学步骤和所学套路的特点、动作规 格,以及节奏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与讲解,加深学生对技术 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以及动作之间,组合之间,段落之间衔的接技巧和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使学生技术动作达到规范、协调、用力顺达的效果。

第四步巩固定型期:巩固定型期是以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形成正确的动 力定型为主要任务。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 断练习和提高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就必须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达 到自动化程度。因此,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练习方法,对 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严格要求,达到巩固和提高技术的目的。同时, 要做到在纠正中改进技术,在练习中提高技术,使所学内容得以巩固和提高,达 到正确的动力定型。

第五步内外求整期:内外求整期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提高演 练水平为主要任务。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动作细节的阐述,剖析动作的攻防 含义,以及对动作劲力、节奏和风格的深入分析,引导并强化外在的肢体动作与 内在的精神、意气的完美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体会“内外合一、形神 兼备”的武术特点和演练技巧,突出所学项目的特点和技术风格。因此,武术技 术的学习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要想提高演练水平,突出武术的风 格特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引导是前提,学生的领悟和自觉练习是关键,只有勤 奋、求知,才能心领神会,真正地突出武术的风格和特点。

浏览1,14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