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持棍棒者的格斗
可以说,短棍棒看上去虽然并 不那么可怕,但与刀子、匕首几乎同样危险。它们能轻易地击碎手臂和腿骨,更别提人的头颅骨。由于具备一定长度,所以短棍棒赋予攻击者以更大的攻击范围。即使是个短小的棍棒也会比一把猎刀要长。
然听起来似乎像废话,但还是要说:兵应尽可能抓个离自己最近的棍棒,越近越好。由于棍棒的攻击范围大, 反而倒使它在近距离的搏击中不如只短匕首那么有效用。
在为期六周的培训中,虽然只讲授了最常用的棍棒攻击技术,但却已经向士兵 们提供可能会遭遇到的各种各样场合中所需要的成功防卫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柠想在遭遇到持棍棒的攻击时获得生存,士兵需要集中精神解决的问题是:要将棍棒赋予攻击者的较宽攻击范围设法缩小,消灭对方的优势,即为抗御持棍棒者的攻击,土兵应迅速减小彼此间的距离, 再以最精密的准确性和最大的力量给予反击。如果再稍有片刻的犹豫或动作失误, 那么攻击者可能会把他砸成肉酱。
防御从上而下的棍棒砸击
从上而下的棍棒砸击,与举刀从上而下的砍击十分相似,因而防御方式也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之处是,土兵在实施封堵时,务必小心不要让棍棒扫碰到自己头上。
进攻者在发动攻击时,可能会以极大的力忧,挥棒向土兵头上打下来,有时也会向锁骨部分砸来。在进行防御时,土兵要面对攻击者,以常规的预备式备好站姿,双手抬高至胸部。然后快步迈入,以封堵姿势实施强力向外的高位封堵。有一点很重要,土兵应认识到这种封堵也是一种武器,它可能会使敌挥棒的手臂断裂。 与此同时,把右手置于自己右臀部附近, 五指展直,随时准备给敌下腭部施以掌根 击打。此时,用左手把敌持棒的手臂卷抱 于自身一侧,结结实实地控制、锁定于自己体侧。同时把敌向自己左侧推移,使其双腿分开,从而使其处于最利于被施以扫 腿下绊的姿态。顺势就用右掌根砍击敌下颁。由于仍把敌握棒手臂夹制在自己体侧,土兵用右腿扫击,将其绊倒于地。实施这一扫击时,需使出最大力最,并用掌根击打敌肩膀,加快倒地速度。
防御正手棒击
正手持棒的进攻极富攻击性,这种攻击方式与持刀正手挥砍颇具相似之处,只不过触及范围及力度都比用刀的危险度大。土兵防御这种攻击的关键是要敢于快捷地迈入可棒击致死的圆圈内并封阻住敌人的挥棒手臂。虽然在遭遇到他人举起的棍棒要攻击时,土兵的本能反应是要缩身后退,但事实上那样做危险性可能会更大。从来没有一个下狠心要进攻的人会是只挥棒一次便罢休的,他肯定会追踪目标 打击,反复地挥击手中棍棒,直到击中为止。与其在那儿前躲后闪地浪费时间与体力,还不如果敢地冲向攻击者。
土兵摆好反击姿势,双膝微曲,双手上抬至身体中心部位。对方开始棍棒的挥 击动作时,土兵要用双重封堵狠狠打击其前臂部位,一手朝向其腕上部,另一手朝向其肘下部。顺势扭住其腕部,使其棍棒 丧失威胁力。然后,土兵在把其右臂扭住向前拉拽时,视敌头部当时的角度,用右肘狠击敌太阳穴或下腭。
为结实可靠地控制住敌握棒手臂,士兵要用左手臂卷绕住它,把它夹制在自己体侧。
但要注意务须使出强力,把敌移到自己的左边。这样就会令敌双腿分开,有利于实施下一步的扫腿下绊动作。
防反手棒击
反手棒击与持刀的隐蔽性攻击有相似之处。训练中,教官会教导士兵们:与攻击者之间的距离缩小的越快,他就越有 可能尽快地接触到棍棒而不至被棍棒击中,他本身就会更安全些。教官也会教导 士兵们牢记虽然敌人的棍棒大多数情况下会击向自己头部,但也有可能瞄向手臂 和肋部。所以遇有后手臂和肋部攻击时, 他必须调整自己的封堵技术。
防反手棒击的技术练习与防持刀反 手挥砍的技术练习是一样的实施双重封堵,抓、扭攻击者的腕部以及向肘部施以 掌根砍击等。士兵可施以锤式锁定、令敌肢体受损等后续技能动作,然后在夹制住 敌握棒手臂的条件下,攻击其眼睛及喉部
同时迎击
多个攻击者
在搏击中,虽然迅猛、有力、准 确或勇敢等都确实是极其重要的因 素,但并非永远只是具有这些要素就能取胜的。搏击'往往还要求自己第一个出手,先发制人。在与两个、 三个或更多个攻击者时,尤为如此。
业一名受过良好训练的土兵同时面对儿 第一个攻击者时,应当主动发起攻击,从 而使自己处于控制地位。假如他等待攻击 者们先动手的话,则多半会被伤害或杀掉。攻击者们要是先发制人发动进攻时, 不会每次只上人,轮流攻击;他们会群起而攻之,而且他们肯定会凶恶狠毒,不 可能给土兵以任何反击机会。
特种部队的土兵,都会被教以在面临 诸多敌手时思维要快、动作要快,因为随 着时间流逝,攻击者们会越离越近。而且 他先发制人的动作每耽搁一秒,都意味着又会增加一个要搏击的对手。为充分有效 地利用好关键的几秒钟,他首先要攻击自正面相对的那个对手,之后再攻击挨着 他的下个对手。而假如他未能利用好这几秒钟时间,则需要变更自己的战术安排。
在面临这种形势时,绝对必需的事情就是 要先下手-一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在发动了 -次先发制人的攻击之后, 最好快速撤退。不然的话,也可以边喊叫,边打击周围任何在移动的物体,以显 示出自己的刚毅、勇猛,威慑住周围的敌手们。选择哪一目标位去攻击,需视当时 现场环境而定。
无论如何,土兵都最好尽M把打击目 标瞄准于像眼睛、喉部、腹股沟或下腭等 最薄弱的部位。
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在和一群受过良好训练的武装土兵相斗时,要想获得生存机会,我们需要平时就预先练就一套能从混乱中理出头绪、 并能帮自己逃命的技术。面对一群攻击者,这毕竟是军事徒手格斗中最严峻的形势。同时抗击若干个攻击者土兵只能视战时场景,以各种不同方式临场发挥拥有 的技术。马一对一的格斗不同,当面对几个攻击敌手时,他绝对务须站稳脚跟。倘若他错误地扑向地面,急于去结束-个攻 击者的性命,其他儿人肯定会杀气十足地扑上来。如果万一自己不慎倒地,那就必须飞速地再站立起来。
土兵求生的关键之点是:专心选定武器和出击目标,重点集中于敌的眼睛和咽喉部位。虽然多一个攻击者多一份危险, 但形势尚不至于到令人绝望的地步,关键还是土兵能够及时启动自己铿锵有效的防卫技术,迅捷、准确而又毫不留情地利用 这些最有效的技术。
战略及战术
尽管迎击几个武装的攻击者确实是个棘手的大麻烦,一名受过良好训练的土兵也不应屈服于负面思维。他不能为面临这种遭遇战而怨天尤人,而是坚定认准一种以简洁、有力、实用的反击战略去对付 每一个挥动武器的敌人,从而赋予自己一 次搏击机会。
士兵心里已经明白,在与一名攻击者 一起倒落地面时,其他攻击者会奔上来戳、打甚至向他开枪,这无疑是等于自杀。然而,在面对数个攻击者时,他头脑中也应牢记一个同等重要的概念用于和 某一个攻击者格斗的时间绝不可多于废掉 这个家伙的时间。
如果要利用其中一个攻击者作为盾牌去挡击其他人,他就须立即攻击其眼睛 或喉咙,一旦这个家伙失去威胁力,就干 掉他,然后追击下个攻击者,再去重复同 一动作顺序,在利用他挡拉自己的同时, 把他消灭掉。
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但t兵还是应作 这样较安全的设想只看见一个攻击者有 武器时,应认为其他攻击者也不会是空手 的。这就是说,他要用那些通常只用于对 付握有武器的凶狠技术来对付此处的每一 个家伙。士兵必须采取这个态度,因为在 受到数个攻击者同时围击时,即使他们之 中任何一人都未携武器在身,这种形势也 是具有致命危险的。成千上万个形形色色 的搏击案例告诉我仰仅就人数上占优这 一长处,就足以令他们废掉或杀掉这个孤 单的自卫者。所以,一旦即使有一件武器 亮相于搏斗场合,攻击的残忍性会立刻升 级,因而士兵就得倾全部解数实施防卫, 为自己准备一线生存机会。只要攻击的人 群中有一个被士兵废掉,这帮家伙本来应 该具有的优势信心也就会受到挫伤。
同时与两名攻击者格斗
这种“一对二”的搏斗可要比两次“一对一”的搏斗难度大,因为两个攻击者可 能会以几种方式冲向士兵,可能会两人并肩而上,可能会在你前面一个,身后再一个,或者从其他各种各样角度发起攻击。 对于士兵而言,最上乘的战略原则就是设法令他们站成并排,使他们肩并肩,如果 士兵不能同时清楚地盯住两个攻击者,他就无法打击关键目标,反而倒令这两个攻 击者容易占上风。
提到令两个攻击者肩并肩站成一排, 听起来可能令人不可思议:怎么会令攻击 者按你的要求夫做?可是士兵如果受过这方面培训,并把这一目标记在脑子中,他就能寻机做到这-点令两个攻击者肩并 肩站成一排的最佳办法,就是把他们视为 -条线上的两个点,并依此概念启动自己 动作。这里面需要熟练灵巧的脚卜功夫。
通过设法使两攻击者都位于自巳正前方,士兵就能保护好自己的后背和侧 翼,这样,可使面临的威胁较易对付。一旦把敌调动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士兵就可 果断而迅速地实施反击。先向最靠近的敌人发难,令其武器失灵,并打击其喉部。 与此同时,他还可用这个家伙作盾牌去挡击另一个攻击者。镇住第一个攻击者的威 胁后,就把他干掉,再依次此法收拾第二个家伙。
这并非是个简单容易而又把握十足 的操作过程。但脑中具备这么一个能发挥 作用的搏斗计划,就会使一个受过培训的 士兵,在恐惧与停止战斗而外尚有一个可 行的选择一一通过打碎攻击者的美梦和利 用自己灵活的反击,他仍有合乎情理的、 为生存而战的机会。
对一名面对集群攻击而自卫的士兵
浏览5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