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武术科研的繁荣,关于八极拳的研究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兴盛 局面,围绕沧州八极拳的相关研究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八极拳研究中的焦点。关 于沧州八极拳的相关研究,概括而言,目前主要集中于源流论证、技术分析、传人 介绍三个方面,其中关于沧州八极拳发源地的孟村八极拳源流论证曾一度成为当 代武术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争论双方的引经据典和据理力争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武 林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华武术的现代发展以及武术科研的繁荣进步产生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理性思索。有关八极拳的技术分析和传人介 绍等研究则主要表现在八极拳相关技法的实战应用、拳理分析以及著名传人的事 迹概述等方面,在技术分析和传人介绍这两大方面的内容比例上,也以与沧州八 极拳相关的内容占大多数。但是,统观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围绕当代八极拳 科学发展的有关内容却很少见,关于沧州八极拳当代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迄今为 止似乎仍没见诸文献。
意义重大的沧州八极葶当代发展研究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沧州八极拳当代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具有重 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沧州是中外驰名的“武术之乡”,沧州八极拳不仅是沧州武术的一张名 片,也是中华武林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过去年代里,沧州八极拳更多地表现出 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特点,在相对封闭、保守的大环境下长 期自给自足,自然流变;今天,伴随着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沧州八极拳的发展又 面临着一个与过去传统的乡间把式房状态完全不同的崭新环境。如何在21世纪 的全新时代大环境下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沧州八极拳、沧州武术乃至中 华武术整体而言,都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课题。
第二,八极拳向来以刚猛的发劲和极强的实战效果闻名武坛内外,沧州八极 拳更是有着悠久、严谨的武德传统和鲜明、突出的战斗精神。研究当今时代沧州 八极拳的科学发展战略,探讨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八极拳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发 展思路,对于包含沧州武术在内的中国武术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 的作用。
第三,近年来,沧州八极拳传人纷纷走出国门传播八极拳,在海外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为中华武术争得了很大荣誉。日本、韩国等先后建起了各种“八极拳研究 会”,前来沧州、孟村考察和求学的欧美人士更是络绎不绝。®以2006年底孟村八 极拳人士自筹资金建设的国际八极拳培训中心建成揭碑为标志,沧州八极拳的发 展已经真正开始进人了现代特点下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轨道。但是,当前的沧州八 极拳发展中仍旧存在着缺乏组织、各自为战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在民 间八极拳人士自身努力的基础上,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开发和弘扬这 一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八极拳现代发展方面的较高层次的战略研究,意义深 远而且势在必行。
从乡间把式房到现代国际培训中心
沧州武术历来在中华武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众多的武术拳种中,八极拳 更是凭着独特的风格和勇武的性格而独树一帜,长盛不衰,在民国时“中央国术 馆”著名的“沧州会馆”里,八极拳更是兴盛一时。@在横贯时空的长期历史发展过 程中,伴随着时代大环境的兴衰更替,沧州八极拳一路走来,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同时也经历了自身发展历程中深刻的蜕变和升华。
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个 与过去的“乡间把式房”状态完全不同的环境。八极拳的传播区域已经不再局限 于过去的以师傅为中心的三邻五乡,八极拳的习练时间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田
张鸿:《魂贯八极铸奇生——记回族武术大师、八极拳第七代传人吴连枝》,《新阅读》2004年第7 期,第7~8页。
刘汉杰:《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内聚与外衍——以八极拳的传承、传播为例》,《间族研究》2005年 第2期,第186-190页。
间劳作过后的农忙闲暇之余,八极拳的整体内涵也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以实战为 目的的防身制暴技术。“沧州武术研习院”和“开门八极拳研究会”等的成立标志 着以封闭、保守为特点的封建小农时代已成为过去;前来沧州考察、求学的国际友 人的络绎不绝昭示着八极拳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经跨出国门、名扬世界; 2006年12月31日,在已故八极拳六世宗师吴秀峰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孟村八极 拳国际培训中心的落成揭碑对于沧州武术而言,则更应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标 志。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新旧时代的迥然不同,全新的形势启示着我们关于当代八 极拳发展远景的进一步理性思索。
沧州八极拳发展的现代思考
缅怀前贤风范,感触今人功业,展望八极拳武术文化的当今发展,每一个热爱 八极拳和中华武术的热血男儿心中都不能不感受到一份共同的庄严责任和神圣 的历史使命。关于八极拳的研究,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相关内容的综合体系,围绕 八极拳的源流、技法、传人的分析、探讨无疑是有益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针对 八极拳当代发展方面的研究内容的欠缺对于八极拳本身的科学发展而言又不能 不说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从某种程度而言,沧州八极拳发展中存在的这种现 象也是当前中华武术整体发展状态的一个缩影。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 如火如荼,文化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今时代大环境下,在梳理八极拳演变脉络的基 础上,我们更应该充分用长远眼光密切关注八极拳当今时代环境下的科学发展问 题。作为当代八极拳发展的中心和焦点,在经历过激烈持久的源流论争之后,围 绕沧州八极拳的学术研究更应该突出体现科学发展方面的内容特点,沧州八极拳 也应该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发展探索实践,力争为沧州武术乃至中华武术的当代发 展作出表率作用。
(1 )“德传四方”——弘扬优良尚德传统
中华武术一贯重视武德的养成,倡导德艺双修。即使在以前的乡间把式房状
态下,拳师授徒也要强调必须具备武艺精和品质良两个条件。特别是要求武德的 第二个条件,对于把式房的武术传承至关重要,没有人愿意投到道德评价低下的 拳师门下从其学艺;对于师傅而言,要使武术传承下去,就更必须严格地要求徒弟 的品德修养,以便通过良好的口碑获得乡里的积极评价与社会认可,从而为自身 武艺的传播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沧州八极拳更是有着悠久的武德传统。正是 有着仁义、谦逊、宽厚、朴实的武德修养,当年才会有“癞”传八极于吴钟的传奇佳 话;正是有着高尚的道德节操,吴会清才会为了众乡亲的生计而置个人安危于度 外;也正是有着坚定的道德信念,吴秀峰才能够在贫困交加的日子里安守苦境,精 研拳术而不为富贵折腰。在八极拳门规中明确规定:“不可恃血气之勇欺压乡里; 不可贪图小利害及同胞;不可自恃武勇罹杀身之祸;不可呈自身之刚,强灭他人之 志;不可因比试之胜负引类呼朋,以致同室操戈;人门拜师须父兄亲领,并行拜师 之礼,为师授徒须先教以仁义,再教以忠勇;凡同谱之人倘有不法之徒或欺师灭 祖,或为匪做恶者,一经查明,先去其谱名,然后群起而攻之……”®
代代相传的严格的武德追求,成为八极门人的成功保障,造就了很多著名的 德艺双馨的武术家,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武技与优秀的武德为八极拳创出了盛名。 当今的武术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武技与武德的综合展现,与经济极其落 后的旧时乡村把式房状态相比,现代的人们可以说要经受着更多道德与修养方面 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坚持八极拳一脉相承的崇尚武德的优良传统,才能更好地实 现八极拳的普及、推广和弘扬。以沧州八极拳为主流的当前八极拳武术发展,正 面临着日益广阔的海外市场问题,在与国外友人的交往中,武术更是代表着沧州 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在这种情况下的武术传播更要注重突出自身的中 华传统文化特质,在彰显尚武崇德的和谐文化氛围中实现中国八极拳武术文化的 传播与弘扬。“未曾习武先习德,传拳之道首弘德”,这是习练中华武术的品行要 求,同时也是现代八极拳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说是决定 八极拳当代发展成败的一个关键。
图46沧州孟村吴氏八极拳谱中关于"武德”的"谱规凡例”
①吴丕清:《解说八极拳》,《中华武术》2004年第5期,第31~33页。
“拳播天下”——发扬八极战斗精神
八极拳向来以刚猛的发劲和极强的实战效果闻名。八极拳技击讲究“劲出刚 猛,暴烈骤变,崩撼突击,哼哈作气,动若绷弓,发若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跳 跃冲蹿以势险夺人,贴身进击以节短取胜。拳术、器械套路齐全,长短兵刃各藏绝 技,动则即用,极利实践”。®在当今时代的武术发展中,八极拳的实战风格及其所 体现的鲜明的战斗精神同样显得尤其珍贵。虽然说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现在的 武术技击功能已经大为弱化,再加上竞技武术淡化技击的发展特点,如今的武术 发展,与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的传统武术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这种现象在 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国际武术爱好者对于中华武术的种种偏颇认识。继承并发 扬八极拳一贯的战斗传统,无疑将会使八极拳在众多现代武术套路中因为自身鲜 明的技击特色而脱颖而出,这种优良的刚健传统同时又将会对于武术现代发展道 路的探索起到积极的推进和启发作用。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而言,武 术的技击功能的确非常有限,但是,通过艰苦的武术锻炼和修养而培养出来的武 术习练者的不怕困难、敢于战斗、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将会是武术贡献给人们 的一大精神财富,无论在任何时代,这种精神都是不会过时的。在当代传播八极 拳,我们看重的更应该是作为八极拳传统财富的战斗、进取精神。
浏览815次